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古代中國烹飪著作。共一卷。身為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頗豐。作為一位美食家, 《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國飲食名著。
傷寒論
《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熱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0卷,東漢張仲景撰于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后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名為《金匱要略方論》。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于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圣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為醫中四圣。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床醫學的綜合性著作。
穆天子傳
《穆天子傳》,又名《周王傳》、《穆王傳》、《周穆王傳》、《周穆王游行記》,是西周的歷史典籍之一。西晉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縣發現一座戰國時期魏國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簡,均為重要文化典籍,通稱“竹書紀年”,其中有《穆天子傳》﹑《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為至今流傳的《穆天子傳》。由荀勖校訂全書六卷。歷代內容多有散佚。
棠陰比事
我國古代法醫學著作。一卷。宋·桂萬榮撰???213年。本書載述刑法折獄的一些典型案例。每案皆有四言標題。其中有涉及法醫鑒定的內容?,F存《四部叢刊續編》影印本?!短年幈仁隆肥抢^五代時的《疑獄集》,與宋代鄭克編撰的《折獄龜鑒》之后,又一部記述訴訟活動的書籍。
大唐創業起居注
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起居注。記錄隋末李淵自起兵直到占領長安、正式稱唐帝為止共357天史事的史書。共3卷,唐溫大雅撰。溫大雅為李淵大將軍府記室參軍,他隨軍撰成該書。該書所記史事與《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有出入。
藥性歌括四百味
《藥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闡釋性讀物,是明代醫家龔廷賢所著。每味藥物下分原文、注釋、語譯、按語四個部分。全書以現代語言對每味藥物的品種、來源、產地、藥性、功能主治、臨床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了全面的闡釋。內容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實用性強,適合于中醫藥工作者、醫藥院校廣大師生及中醫藥愛好者閱讀、參考。
天玉經
《天玉經》是玄空風水理氣中最重要的經典,托名楊筠松著,曾因戰亂失傳,至明末蔣大鴻輯錄注疏,破譯其中艱澀難解部分,從此之后,以玄空卦理為基礎的江西風水得以影響后世千年不絕。然,隨著蔣大鴻《地理辯正》發表,后來對《天玉經》連番注釋者不知凡幾,各人根據不同理解,各抒己見。一時間,珠玉紛陳,百花齊放,令後學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吳子
《吳子兵法》,中國古代著名兵書,《武經七書》之一。相傳戰國初期吳起所著,戰國末年即已流傳?!秴亲印防^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的有關思想,在歷史上曾與《孫子》齊名,并稱為“孫吳兵法”,因而為歷代兵家所重視。
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歲,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后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水經注
《水經注》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酈道元的著作。從書名來看,此書是另一種叫做《水經》的書作《注》。事情的確如此,三國時期的一位已經不知名的作者寫了一本名叫《水經》的書,內容非常簡略,全書只有八千二百多字,每一條寫在此書上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發源、簡單的流程、入海,或在何處匯入另一條大河。全書《注》文超過《經》文二十多倍?!端涀ⅰ肥且徊咳嗳f的巨構,是一部獨立的古典名著。
說唐全傳
清代長篇章回體英雄傳奇小說,共68回,簡稱《說唐》。后與《說唐演義后傳》、《說唐三傳》合刻,改名《說唐全傳》。著者如蓮居士?!墩f唐》六十八回本一般認為產生于清雍正年間,版本眾多,有崇德書院本、觀文書屋本、圣德堂本、善成堂本、會文堂本、漁古山房本等等,以及更多的早已湮沒無聞的不知名的坊刻本,1961年后還出現了曲藝理論家陳汝衡改寫的六十六回本。
十七史百將傳
《十七史百將傳》是一部中國古代的名將的傳記。又稱《百將傳》、《正百將傳》,是北宋東光(今河北省東光縣)人張預(字公立)用了數年時間編寫的。他從十七史中選出一百位名將編寫他們的傳記。此書是按照《孫子兵法》的思想編寫的,后世許多的名將傳記都是受到了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