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劉向的詩文(22篇)劉向的名句(158條)〕生平
新序
劉向編撰的一部以諷諫為政治目的的歷史故事類編,采集舜、禹以至漢代史實,分類編撰而成的一部書,原書三十卷,今存十卷,由北宋曾鞏校訂,記載了相傳是宋玉對楚王問的話,列舉了楚國流行歌曲《下里巴人》、《陽阿》、《薤露》等,說是“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說苑
又名《新苑》,共二十卷,按各類記述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后加按語。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于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以及倫理觀念。按類編輯了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并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一定的哲理性。
列女傳
《列女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一部婦女史。作者是西漢的儒家學者劉向,不過也有人認為該書不是劉向所做,因此,現代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處會標注佚名。也有人為認為,現代流傳的版本是后人在劉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來的。
別錄
書目名。中國第一部有書名,有解題的綜合性的分類目錄書。二十卷。西漢劉向撰。漢成帝時,劉向受命參與校理宮廷藏書,校完書后寫一篇簡明的內容提要,后匯編成《別錄》。著錄圖書六百零三家,計一萬三千二百一十九卷,分為六大部類、三十八種,每類之前有類序,每部之后有部序,敘錄內容包括:書目篇名,校勘經過,著者生平思想,書名含義,著書原委,書的性質,評論思想,史實,是非,剖析學術源流和書的價值。部序之前、類目之后皆有統計,全書最后還有總計。其子劉歆據此序錄刪繁就簡,編成《七略》?!秳e錄》唐代已佚,今據《漢書·藝文志》可考見其梗概。
主要著作
劉向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
漢成帝河平三年(前26)秋八月,鑒于秘府之書頗有散亡,詔使陳農求遺書于天下,詔劉向領導校勘、整理采訪來的書籍。他負責校經傳、諸子、詩賦;任宏校兵書;尹咸校術數;李柱國校方技。在三閣校書19年,把數十年間堆積如山的宮廷藏書重加整理。每校完一書,乃條貫篇目,撮其旨意,編成當時國家藏書總目——《別錄》,開創了世界上最早的圖書目錄工作的先例。方法為:廣羅遺本,較之異同,除去重復,條別篇章,定著目次,然后再寫定正本,撰寫敘錄。敘錄的內容有:敘撰人之生平,辨書籍之真偽,剖學術之源流。《別錄》記錄了上古至西漢的文化典籍,為古代文化史之精華,對后世目錄學、分類學有極深遠的影響。該書已佚,今從《七略》可窺一斑。
曾子不受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痹硬皇埽?,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選自漢·劉向《說苑》)
六親五法
以家為鄉,鄉不可為也;以鄉為國,國不可為也;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毋曰不同生,遠者不聽;毋曰不同鄉,遠者不行;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
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貴;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惡。故君求之,則臣得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惡之,則臣匿之。毋蔽汝惡,毋異汝度,賢者將不汝助。言室滿室,言堂滿堂,是謂圣王。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強力,不足以應敵;博地多財,不足以有眾。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
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置以為政;審於時而察於用,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為君也。緩者,後於事;吝於財者,失所親;信小人者,失士。
晏子諫殺燭鄒
齊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欲殺之。晏子曰: “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殺之?!惫唬骸翱伞!庇谑钦俣鴶抵?,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 ,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 ?!惫唬骸拔饸?!寡人聞命矣。”
九嘆·思古
冥冥深林兮樹木郁郁。
山參差以嶄巖兮,阜杳杳以蔽日。
悲余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遺泣。
風騷屑以搖木兮,云吸吸以湫戾。
悲余生之無歡兮,愁倥傯於山陸。
旦徘徊於長阪兮,夕彷徨而獨宿。
發披披以鬤鬤兮,躬劬勞而瘏悴。
魂俇俇而南行兮,泣沾襟而濡袂。
心嬋媛而無告兮,口噤閉而不言。
違郢都之舊閭兮,回湘、沅而遠遷。
念余邦之橫陷兮,宗鬼神之無次。
閔先嗣之中絕兮,心惶惑而自悲。
聊浮游於山陿兮,步周流於江畔。
臨深水而長嘯兮,且倘佯而氾觀。
興離騷之微文兮,冀靈修之壹悟。
還余車於南郢兮,復往軌於初古。
道修遠其難遷兮,傷余心之不能已。
背三五之典刑兮,絕洪范之辟紀。
播規矩以背度兮,錯權衡而任意。
操繩墨而放棄兮,傾容幸而侍側。
甘棠枯於豐草兮,藜棘樹於中庭。
西施斥於北宮兮,仳倠倚於彌楹。
烏獲戚而驂乘兮,燕公操於馬圉。
蒯聵登於清府兮,咎繇棄而在野。
蓋見茲以永嘆兮,欲登階而狐疑。
乘白水而高騖兮,因徙弛而長詞。
嘆曰:倘佯壚阪沼水深兮,容與漢渚涕淫淫兮,
鐘牙已死誰為聲兮?纖阿不御焉舒情兮,
曾哀凄欷心離離兮,還顧高丘泣如灑兮。
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愿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