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人 > 明代詩人 > 王夫之

      王夫之簡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歷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鑒論》、《宋論》等書。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王夫之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王夫之隱居于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

      ? 王夫之的詩文(63篇)王夫之的名句(4條)

      著作

      王夫之為了事業和理想,從來不為利祿所誘,不受權勢所壓,就是歷盡千辛萬苦,也矢志不渝。明朝滅亡后,在家鄉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后,隱居石船山,從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連紙筆都要靠朋友周濟。每日著述,以至腕不勝硯,指不勝筆。在71歲時,清廷官員來拜訪這位大學者,想贈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雖在病中,但認為自己是明朝遺臣,拒不接見清廷官員,也不接受禮物,并寫了一副對聯,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這副對子表現了自己的晚節。

      分析:為了事業與理想,為了保持自己的氣節與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這樣的人啊!他們的高風亮節將光耀千古。

      王夫之1672年得聞方以智殉難的消息,作《聞極丸翁兇訊,不禁狂哭,痛定輒吟二章》,摘錄兩句“長夜悠悠二十年,流螢死焰燭高天。春浮夢里半歸鶴,敗葉云中哭杜鵑。”

      他投奔南明永歷而不得時有一首詩“天涯天涯,吾將何之?頸血如泉欲迸出,紅潮涌上光陸離。漣水東流資水北,精衛欲填填不得。”

      在康熙二十八年(1690)其自題墓石中特別告誡兒子“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為之,止此不可增損一字。行狀原為請志銘而設,既有銘,不可贅作。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學,可不以譽我者毀我,數十年后,略紀以示后人可耳,勿庸問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己巳九月朔書授攽”

      墓志銘中說的“戊申紀元”,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即明朝開國的時間。王夫之特別強調“墓石可不作”,但如果作,則“不可增損一字”,“背此者自昧其心”,其心跡可見。

      紀念

      王夫之出生地紀念館位于回雁峰景區西側半山腰,為紀念出生于回雁峰下王衙坪的明末清初大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王夫之修建的。紀念館主體占地面積101平方米,檐高4.42米,為青磚黛瓦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為衡陽市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王夫之故居——湘西草堂,座落于衡陽市衡陽縣曲蘭鄉湘西村,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有茅屋三間,左為住房,右為書房。王船山后半生在此潛修十七年,遺著 800 余萬字。1981 年湖南省文化局撥款重修草堂,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草堂占地 2100 平方米,建筑面積 180 平方米。正廳面首橫掛趙樸初先生書寫的《湘西草堂》匾額,廳堂內正面墻上掛著船山畫像,像下分別掛放“岳衡仰止”等稱道船山先生的橫幅金匾,廳堂內兩側墻上掛著清代著名人物題寫的楹聯。正廳的左邊正房為住室,陳列有船山的床鋪、被席、書桌、七弦琴等復制品;右邊的正房是書房,陳列有船山的部分著作,還有當代全國著名書畫家撰寫的條屏、楹聯。

      晚節

      早年生涯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九月初一(10月7日)子時,王夫之生于衡陽府城南回雁峰。其父王朝聘50歲,母譚氏47歲。

      天啟二年(1622年)王夫之開始跟隨長兄王介之學習。

      天啟五年(1625年)王夫之跟隨長兄王介之學習,完成了十三經的學習。

      天啟六年(1626年)王夫之的父親王朝聘國子監畢業,因拒絕賄賂選官,被罷選返鄉。

      崇禎元年(1628年)王夫之跟隨父親王朝聘學習經義。

      崇禎四年(1631年)王夫之的父親王朝聘在京城拒絕權相溫體仁黨羽索賄,氣憤之下撕毀薦貼,自誓不出“賕吏胯下以重辱先人”。

      崇禎五年(1632年)王夫之中秀才,湖廣提學僉事王志堅欣賞王夫之才能,薦其入衡陽縣學。

      崇禎六年(1633年)王夫之與長兄王介之、仲兄王參之赴武昌參加鄉試,均落第。

      崇禎七年(1634年)王夫之跟隨叔父王廷聘學習作詩。王夫之被湖廣前后兩任提學僉事水佳胤、王澄川列為歲試一等的第一名。

      崇禎八年(1635年)王夫之作詩《中秋里人張燈和牧石先生》與叔父王廷聘唱和。

      崇禎九年(1636年)王夫之與兄長王介之、王參之參加鄉試,皆落榜。在歸途,王夫之作《蕩婦高樓月》,無限惆悵。

      崇禎十年(1637年)王夫之娶同里首富陶萬梧之女陶氏,陶氏時年16歲。

      崇禎十一年(1638年)王夫之就讀于長沙岳麓書院,與同窗好友鄺鵬升結“行社”。(注:鄺鵬升,字南鄉)

      崇禎十二年(1639年)王夫之與長兄王介之、仲兄王參之赴鄉試。只有長兄王介之中副榜。在武昌王夫之結識了黃岡人熊渭公和漢陽人李云田。十月,王夫之與好友郭鳳躚、管嗣裘、文之勇結成“匡社”。

      崇禎十三年(1640年)春,王夫之作詩《送伯兄赴北雍》。

      崇禎十四年(1641年)湖廣提學僉事高世泰歲試衡州,列王夫之為一等。(注:高世泰,字匯旃,南直隸無錫人。)

      崇禎十五年(1642年)王夫之與兩位兄長同赴武昌鄉試,王夫之以《春秋》第一,中湖廣鄉試第五名。王夫之的長兄王介之也中舉第40名,好友夏汝弼、郭鳳躚、管嗣裘、李國相、包世美皆中舉。(注:王夫之結識了分考官沔州知州章曠,字于野、長沙推官蔡道憲,字元白。王夫之后來參加章曠的抗清活動,失敗后,章曠絕食自殺,王夫之撫養其子章載。)秋,王夫之與王源曾等百余人在黃鶴樓結盟,稱為“須盟大集”。

      崇禎十六年(1643年)春,王夫之與兄長王介之自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北上參加會試,因李自成軍克承天,張獻忠軍攻陷蘄水,道路被阻,王夫之兄弟自南昌而返。十月,張獻忠所部攻克衡州,艾能奇招納地方賢能,拘王夫之的父親王朝聘為人質。王夫之刺傷自己的臉和腕,偽傷救出其父王朝聘。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王夫之聽聞崇禎皇帝自縊,作《悲憤詩》一百韻(已佚)。

      抗擊清軍

      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王夫之結識抗清將領堵胤錫。秋,王夫之為避免鎮將縱兵剽掠,與父兄逃到耒陽、興寧、永興。

      順治三年(1646年)八月,朱聿鍵在汀州為清兵執殺,王夫之再續《悲憤詩》一百韻。王夫之只身赴汀陰找章曠,請章曠調和何騰蛟與堵胤錫的矛盾,協同作戰和聯合農民軍一起抗清,并對軍隊后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未被章曠采納。

      順治四年(1647年)春,孔有德率軍攻陷湖廣各地,王夫之往湘鄉。四月,王夫之與好友夏汝弼投奔永歷帝被困在湘鄉西南的車架山,作《哀歌示叔直》。五月,清軍攻陷衡州,王夫之全家逃散,父王朝聘、叔王廷聘、二兄王參之及叔母在戰亂中死亡。王夫之的父親王朝聘囑其子女要抗清到底。

      順治五年(1648年)王夫之有志于《易》。十月,王夫之與夏汝弼、管嗣裘、僧性翰在南岳方廣寺舉行武裝抗清起義,后戰敗。王夫之的《河田營中夜望》詩記其事。冬,王夫之至肇慶投奔永歷。

      順治六年(1649年)王夫之結識了瞿式耜、嚴起恒、金堡、方以智等。秋,在德慶,者胤錫授所作《軍謠》十首。

      順治七年(1650年)春,王夫之繼娶襄陽鄭儀珂之女鄭氏。王夫之至梧州傷永歷朝行人司行人介子。四月,王夫之為營救被誣陷下獄的金堡,三次上書彈劾王化澄,王化澄欲殺王夫之,被義軍將領高一功所救,逃桂林投瞿式耜。八月,清兵至桂林,王夫之夫婦逃到永福,困于水砦,斷食四天。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王夫之與妻鄭氏,侄王敉回到衡州,避居雙髻峰續夢庵,誓不剃發。

      順治九年(1652年)春,李定國大敗清軍,收復廣西。八月,李定國進軍湖南,收復衡陽,派人請王夫之。王夫之有鑒于孫可望把持永歷朝政,猶豫不決,沒有成行。

      順治十年(1653年)李定國抗清功績昭著,被孫可望忌嫌,李定國率部從湖廣退回廣西,清兵再占湖廣,王夫之避居耶姜山。

      順治十一年(1654年)王夫之被清廷偵緝,被迫離開耶姜山,變姓名為瑤人,流亡常寧,為常寧文士講授《周易》、《春秋》。

      順治十二年(1655年)王夫之流亡至興寧,寓荒山僧寺,為學者講授《春秋》。八月,王夫之完成《老子衍》,這是王夫之第一部理論著作。

      順治十三年(1656年)三月,王夫之完成《黃書》。冬,王夫之從常寧返回衡陽,有詩《重登雙髻峰》。

      順治十四年(1657年)王夫之常訪友人劉近魯,劉近魯藏書六千余卷,向其借閱研究。

      順治十五年(1658年)王夫之完成《家世節錄》。

      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兵下永昌,王夫之深痛山河易主,作詩《山居雜體縣名》。

      順治十七年(1660年)王夫之由續夢庵徙居湘西金蘭鄉高節里“敗葉廬”。

      順治十八年(1661年)六月,王夫之的妻子鄭氏病卒。九月,王夫之作《初度日占》。王夫之把《續落花詩》、《廣落花詩》、《補落花詩》等六十九首與《正落花詩》合編為《落花詩集》。

      終老林泉

      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王夫之驚聞永歷帝在昆明亡,李定國、李來亨先后殉國,悲憤至極,續作《悲憤詩》一百韻。

      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王夫之作《遣興詩》七十六首、《廣遣興詩》五十八首,號一瓠道人,修《尚書引義》六卷成。

      康熙三年(1665年)新年,王夫之寫《和梅花百詠詩》。中秋,王夫之作《王百谷梅花絕句》。王夫之重定《讀四書大全說》。

      康熙四年(1666年)衡陽唐端笏拜在王夫之門下,直至歿,前后二十六年。

      康熙六年(1668年)七月,王夫之修成《春秋家說》三卷,《春秋世論》五卷。王夫之自二十八歲受父命編寫《春秋家說》,先后用時二十二年。

      康熙七年(1669年)王夫之娶張氏。王夫之寫成《續春秋左氏傳博議》二卷、《洞庭秋詩》三十首、《雁字詩》十九首。輯三十歲以來所作詩編成《五十自定稿》一卷。冬,王夫之筑“觀生居”于石船山下。

      康熙十一年(1672年)春,王夫之修定《老子衍》,定本被學生唐端笏攜歸家遇火災燒毀,今存本為三十七歲時的初稿。八月,王夫之聽聞方以智逝世,作“哭方詩”二章。

      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夫之的《禮記章句》初稿成。三藩之亂爆發。

      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吳三桂兵至衡州,王夫之避至湘鄉。秋,王夫之與唐端笏渡洞庭。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二月,王夫之去長沙水陸洲,劉思肯為王夫之繪畫像。六月,王夫之與李緩山、章有謨登衡陽回雁峰。八月,王夫之在萍鄉度中秋。九月,王夫之去觀生居二里許石船山下里人舊址茅屋,名“湘西草堂”。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七月,王夫之居湘西草堂完成《禮記章句》四十九卷定稿。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吳三桂稱帝衡州,求王夫之的勸進表,被王夫之拒絕。王夫之遁入深山作《祓禊賦》以明志。《祓禊賦》今失傳,《姜齋公行述》保留有一段。

      康熙十八年(1679年)王夫之著《莊子通》一卷。

      康熙十九年(1680年)王夫之輯五十歲以后未收入《柳岸吟》之詩章為《六十自定稿》一卷。王夫之修成《宋論》初稿。

      康熙二十年(1681年)王夫之完成《莊子解》三十三卷、《相宗絡索》一卷、《廣哀詩》十九首。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王夫之完成《說文廣義》兩卷。十月,完成《噩夢》一卷。十一月,王夫之生重病。湖南巡撫與衡州知州拜會,王夫之拒不見,禮物全數退還。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正月,王夫之完成《經義》一卷,重定《詩廣傳》五卷。七月,鄭克塽投降清廷。十一月,王夫之撰《顯考武夷府君行狀》和《顯妣譚太孺人行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春,王夫之大病垂危。秋,王夫之病見起色,王夫之在病中完成《俟解》一卷。十月,王夫之舊病復發。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王夫之完成《張子正蒙注》九卷。八月,完成《楚辭通釋》十四卷。為學生們撰《周易內傳》六卷、《周易內傳發例》一卷。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王夫之大病,險些病亡。五月,王夫之跋《耐園家訓》。六月,王夫之書《傳家十四戒》。夏,王夫之回憶二十九歲前十余年詩作成《憶得》一卷。八月,王夫之重新修定《周易內傳》、《周易內傳發例》。秋,王夫之撰《石崖先生傳略》。冬,王夫之奔赴長樂鄉治喪,歸來作《孤鴻賦》。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正月,王夫子病情加重,完成《讀通鑒論》初稿。九月,王夫子抱病送兄柩入土。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王夫子完成《南窗漫記》一卷。秋,完成《霜賦》,撰寫《武夷先生暨譚太孺人合葬墓志》。冬,王夫子輯六十歲后詩作《七十自定稿》一卷。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王夫之病中著《識小錄》一卷。四月,重定《尚書引義》。九月,劉思肯來為王夫之畫像,王夫之為自己的畫像題詞《鷓鴣天》。王夫之為自己的墓碑書《自題墓石》。撰《自巳九月書攽》。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正月,王夫之完成《夕堂永日緒論》二卷。夏,王夫之重定《張子正蒙注》。

      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月,王夫之咳喘中定稿《讀通鑒論》三十卷,《宋論》十五卷。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正月初二午時(2月18日),王夫之卒于湘西草堂,終身沒有剃發。十月,王夫之葬衡陽金蘭鄉高節里大羅山。墓碑鐫“遺命墓銘”如下:“有明遺臣行人王夫之字而農葬于此,其左則繼配襄陽鄭氏之所袝也。自為銘曰:抱劉越石之孤忠而命無從致,希張橫渠之正學而力不能企。幸全歸于茲丘,固銜恤以永世。”

      摸魚兒 瀟湘小八景詞 其一

      明代王夫之

      插青天、俯臨圖畫,一壁翠光欲滴。炎風吹斷陽禽影,認得孤峰回翼。

      如相識。記寒聲、蕭蕭咽盡霜華夕。望中何極。盡簾壓千絲,窗飛一縷,垂幕籠輕碧。

      回首處,猶記當時蹤跡。危亭斜倚南陌。滿城春滑笙歌膩,消盡銀缸夜色。

      君莫惜。君不見、黃沙漢使無消息。秦關坐隔。聽沙岸殘更,野塘曉陣,總似三生笛。

      點絳唇 月桂

      明代王夫之

      蟾館飛英,隨他月在秋長在。凍云如黛。幻出香嚴界。

      曾訂青娥,有誓深如海。春光改。清芳縹緲。還與山礬賽。

      和陶停云贈芋巖五十初度四首 其三

      明代王夫之

      有梅有梅,霜裛其榮。人恤爾寒,爾怡予情。不愆日邁,不負月征。

      維仁引年,以保爾生。

      摸魚兒·東洲桃浪瀟湘小八景詞之三

      明代王夫之

      剪中流,白蘋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學春花靨,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幾許浮萍,舊夢迷殘絮。棠橈無數。盡泛月蓮舒,留仙裙在,載取春歸去。

      佳麗地,仙院迢迢煙霧。濕香飛上丹戶。醮壇珠斗疏燈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訴。君不見桃根已失江南渡。風狂雨妒,便萬點落英,幾灣流水,不是避秦路。


      雜詩

      明代王夫之

      悲風動中夜,邊馬嘶且驚。

      壯士匣中刀,猶作風雨鳴。

      飛將不見期,蕭條陰北征。

      關河空杳靄,煙草轉縱橫。

      披衣視良夜,河漢已西傾。

      國憂今未釋,何用慰平生。


      如夢令 春閨

      明代王夫之

      拋卻瓶花蒂軟。坐待盤香線斷。不見也還休,門外鶯忙蝶亂。

      誰捲。誰捲。一軸畫簾銀蒜。

      和白沙梅花 其二

      明代王夫之

      花外春光有此梅,江城斷岸盡催開。寒蜂凍蝶誰驅汝,度葉穿花得得來。

      詠史二十七首 其二十二

      明代王夫之

      子厚縣崖題壁,昌黎華岳投書。小人可使有勇,君子其蔽也愚。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69网站| 亚洲宅男永久在线| 亚洲电影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va久|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色影在线|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