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起源于軒轅黃帝,后又經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增補發展創作,一般認為集結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
二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為擬話本小說集。明末凌濛初編著。于1632年(崇楨五年)成書刊行,與作者前著《初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四十卷,每卷一篇,共四十篇,其中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續前緣》,與《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已亡佚,補錄雜劇《宋公明鬧元宵雜劇》以充數。作者自稱系“偶戲取古今所聞一二奇局可紀者演而成說”,題材大多取自前人。該書的思想內容是比較復雜,但從總體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興的市民階層的思想觀念,其所提倡的傳統道德中也有不可否定的健康成分。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較重要的影響。
說苑
《說苑》,又名《新苑》,古代雜史小說集。劉向編。成書于鴻泰四年(前17)。原20卷,78。按各類記述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后加按語。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于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以及倫理觀念。
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后附有王肅序和《后序》。《后序》實際上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內容以孔安國語氣所寫,一般稱之為《孔安國序》,后半部分內容為安國以后人所寫,故稱之為《后孔安國序》,其中收有孔安國的孫子孔衍關于《家語》的《奏言》。
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為《古今小說》,全稱《全像古今小說》。后重印改名為《喻世明言》,以與“三言”其他作品書名相配。全書40卷,每卷1篇,共計40篇。它和《通言》、《恒言》一樣,為宋元明話本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產生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數為宋元舊作話本,另外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改編加工,還收錄和改編了一些歷史傳奇故事。此外,《喻世明言》各篇小說多取材于現實生活,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等,展現了當其時的社會百態。
詩人玉屑
詩話集。南宋魏慶之著。魏慶之,字醇甫,號菊莊,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有才名而無意仕進,種菊千叢,常與詩人逸士在菊園中吟誦。有人曾賦詩贊譽他說:“種菊幽探計何早,想應苦吟被花惱。”可知他過著以種菊、賦詩為樂的隱逸生活。慶之與當時詩人有廣泛的交往,這給他輯錄南宋詩話帶來了不少方便。
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編寫而成,集孔孟等圣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
三刻拍案驚奇
《三刻拍案驚奇》原名《崢霄館評定通俗演義型世言》,錢塘陸人龍編撰,陸云龍評點,崇禎五年崢霄館書坊刊行,八卷四十回,為擬話本小說。《型世言》一書,流傳稀少,大概問世十年后,已難見該書。崇禎十六年前后,江南書賈將其改纂,照原書版式翻刻了其中三十回,為每回新擬了 回目,將書名改為《三刻》,作者亦改署夢覺道人、西湖浪子。
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是由計六奇編寫的書籍。記載明萬歷至崇禎時期北方地區史實的史書。清初無錫計六奇(1622~?)撰。六奇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蘇無錫人。全書共二十四卷,起自明萬歷二十三(159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興起東北,止于明崇禎十七(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分年記事,于崇禎一朝尤詳。李自成入京后史事,幾乎按日排比。每年之中,又以紀事本末體逐事標立名目,取材廣泛,記事有序。 本書成書于康熙初年,上距明亡為時不久,史事大多無誤,但也有傳聞、迷信不實之處。
魏書
《魏書》,北齊魏收撰,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0卷。
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食療專著,3卷。唐代孟詵撰,張鼎增補改編。約成書于唐開元年間(713~741年)。一般認為此書前身為孟詵《補養方》,張鼎補充89種食療品,又加按語(冠以“案經”,或作“謹按”),編為本書。共載文227條,涉及260種食療品。諸品名下,注明藥性(溫、平、寒、冷),不載其味。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單方,間或論及形態、修治、產地等。首載菠薐、胡荽、莙荙、鱖魚等食蔬。尤以動物臟器療法與藻菌類食療作用之記載引人注目。所錄食療經驗多切實際,藥物來源廣泛,充分顧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區性,為唐代較系統全面之食療專著。原書早佚,敦煌曾有殘卷出土,近代有輯佚本。
三遂平妖傳
《三遂平妖傳》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之一,屬于神魔小說,作者為羅貫中,后有馮夢龍增補版本。羅氏此書,吸取和繼承了宋元以來有關記述王則起義的史料、民間傳說、小說故事以及見于某些筆記小說中的神異故事來加以融合、整理而寫成的。舊刻二十回本的《三遂平妖傳》極為少見,迄今國內僅浙江寧波天一閣藏有此書一部。
左傳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漢朝以后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匱要略方論》。“金匱”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訓和實錄的地方,意指本書內容之珍貴。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載疾病60余種,收方劑262首。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婦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內容。被后世譽為“方書之祖”。
海上花列傳
《海上花列傳》是清末小說,作者韓邦慶。這部長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寫清末中國上海十里洋場中的妓院生活,涉及當時的官場、商界及與之相鏈接的社會層面。《海上花列傳》是最著名的吳語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方言小說。后世張愛玲曾將其翻譯為國語,命名為《海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