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
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號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于云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后,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范圍頗廣。著作達百余種。后人輯為《升庵集》。
王思遠
(452—500)南朝齊瑯邪臨沂人。王晏從弟。宋建平王景素辟為南徐州主簿。齊高帝建元初,歷竟陵王司徒錄事參軍、太子中舍人。齊武帝時,官至廣州刺史。王晏贊齊明帝廢立之計,思遠勸晏引決。及晏敗,不及禍。遷侍中,官至度支尚書。
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戚夫人
戚夫人(?-前194年),又稱戚姬,戚姓。秦末定陶(今山東定陶)人,隨劉邦征戰了4年,是漢高祖劉邦的寵妃。劉邦死后,呂后立即著手殘害戚夫人,先暗殺其子趙王如意,然后命人砍去戚夫人手足、灼爛耳朵、挖掉眼珠又灌了啞藥再將其丟進廁所里,稱之為 人彘,數天之后戚夫人慘死于這種極度暴虐的摧殘中。現今的中國北方部分民眾奉其為廁神。
王微
(415—453)南朝宋瑯邪臨沂人,字景玄。王弘侄。善屬文,能書畫,兼解音律、醫方、陰陽術數。初為始興王劉浚友。微素無宦情,江湛舉為吏部郎,不就。與何偃書,深言塵外之適。常住門屋一間,尋書玩古,終日端坐,床席皆生塵埃,惟坐處獨凈。弟有疾,微躬自處療,以服藥失度卒。深自咎恨,發病不復自療,弟卒后四旬亦終。
酈道元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后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可稱為我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