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溫舒
西漢著名的司法官。字長君,鉅鹿人(鉅鹿,在今河北南部,路溫舒系河北廣宗人)。信奉儒家學說。起初學習律令,當過縣獄吏、郡決曹史;后來又學習《春秋》經義,舉孝廉,當過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職。宣帝即位,他上疏請求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的政策,主張“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他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他還反對刑訊逼供,認為刑訊迫使罪犯編造假供,給獄吏枉法定罪開了方便之門。他在奏疏中還提出廢除誹謗罪,以便廣開言路。
辛延年
辛延年 (公元前220~?年待考),著名秦漢詩人。 作品存《羽林瑯》一首,為漢詩中優秀之作。始見于《玉臺新詠》,《樂府詩集》將它歸入《雜曲歌辭》,與《陌上桑》相提并論,譽為“詩家之正則,學者所當揣摩”。
班昭
班昭(約45年?-約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漢族,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家,史學家班彪女、班固與班超之妹,博學高才,嫁同郡曹壽,早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遺稿散亂,未竟而卒,班昭繼承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貴人師事之,號曹大家(gū)。善賦頌,作《東征賦》、《女誡》。班昭為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
劉秀
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于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劉端
劉端(前165年—前107年),漢景帝劉啟之子,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后,封膠西王。史載劉端“為人賊戾,又陽痿,一近婦人,病數月,有所愛幸少年,以為郎。郎與后宮亂,端禽滅之,及殺其子女”。劉端在位四十七年去世,終于因沒有兒子繼承王位,封國廢除,封地并入朝廷,成為膠西郡。
揚雄
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漢族。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友愛鎮)人。 少好學,口吃,博覽群書,長于辭賦。年四十余,始游京師,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揚雄是即司馬相如之后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楊雄”。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為揚雄。
劉細君
劉細君一般指烏孫公主。烏孫公主劉細君(?―前101年),西漢宗室,漢武帝劉徹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為抗擊匈奴,派使者出使烏孫國,烏孫王獵驕靡愿與大漢通婚。漢武帝欽命劉細君和親烏孫,并令人為之做一樂器,以解遙途思念之情,此樂器便是“阮”,亦稱 “秦琵琶”。獵驕靡死后,劉細君隨從烏孫國風俗,嫁于獵驕靡之孫軍須靡,生一女,名叫少夫。太初四年(前101年),劉細君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