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璧
(1162—1240)金真定人,字叔獻,別字天粹。章宗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莒州軍事判官。宣宗時,累官大理丞,與臺官行關中,劾奏奸贓之尤者十數人。總帥牙吾搭違制縱掠,璧承詔查辦,馳入營中,奪其軍。累官集慶軍節度使。致仕。金亡后家居,卒年七十九。
邊元勛
邊元勛(生卒年不詳),字輔臣,豐州(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后遷云中(今山西大同)。與邊元恕、邊元鼎為邊貫道之子,在金朝都有才名,號為“三邊”。金太宗天會十年(1132)進士,官終河間路轉運使。今存詩二首。生平及作品均見《中州集》卷八。
閻長言
閻長言(1165—1215)字子秀,號復軒;初名詠,避衛紹王諱,改名長言;山東高唐人(今山東長清)。于金朝承安五年(1200年),擢詞賦科進士第一授狀元,閻長言中第后留翰林院任職十年,應奉翰林文學,有“氣節豪邁,文字一流”之譽,后任河南府治中,被召還朝,以道梗不得前,卒于亳州,其工詞賦,性豪放,他門生眾多,如金正大年間(1224~1231)進士康嘩、翰林學士閻復和康壁均為其門生。他們4人都是金、元時期較為著名的人物,世人并稱“二閻二康”,著有《復軒集》。
劉迎
劉迎(?—1180)金代詩人、詞人,字無黨,號無諍居士。東萊(今山東萊州)人。曾為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薦書對策為當時第一,次年登進士第,授豳王府記室,改任太子司經,頗受金世宗第二子顯宗允恭的親重。大定二十年“從駕涼陘”,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