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金縷曲·悶欲呼天說
悶欲呼天說。問蒼蒼、生人在世,忍偏磨滅?從古難消豪士氣,也只書空咄咄。正自檢、斷腸詩閱??吹絺姆煨?,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筆端結。
英雄兒女原無別。嘆千秋、收場一例,淚皆成血。待把柔情輕放下,不唱柳邊風月;且整頓、銅琶鐵撥。讀罷《離騷》還酌酒,向大江東去歌殘闋。聲早遏,碧云裂。
摸魚兒·東皋寓居
買陂塘、旋栽楊柳,依稀淮岸江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
陶淵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臨流班坐,顧瞻南阜,愛曾城之獨秀,乃作斜川詩,至今使人想見其處。元豐壬戌之春,余躬耕于東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嘆,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長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景,吾老矣,寄余齡。
燭影搖紅·上元有懷
雙闕中天,鳳樓十二春寒淺。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瑤池宴。玉殿珠簾盡卷。擁群仙、蓬壺閬苑。五云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
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墒菈m緣未斷。謾惆悵、華胥夢短。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
哨遍·為米折腰
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余治東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使家童歌之,時相從于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不亦樂乎?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鴻飛。云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贈寫御容妙善師
憶昔射策干先皇,珠簾翠幄分兩廂。
紫衣中使下傳詔,跪捧冉冉聞天香。
仰觀?;文可鷷?,但見曉色開扶桑。
迎陽晚出步就坐,絳紗玉斧光照廊。
野人不識日月角,仿佛尚記重瞳光。
三年歸來真一夢,橋山松檜凄風霜。
天容玉色誰敢畫,老師古寺晝閉房。
夢中神授心有得,覺來信手筆已忘。
幅巾常服儼不動,孤臣入門涕自滂。
元老侑坐須眉古,虎臣立侍冠劍長。
平生慣寫龍鳳質,肯顧草間猿與獐。
都人踏破鐵門限,黃金白璧空堆床。
爾來摹寫亦到我,謂是先帝白發郎。
不須覽鏡坐自了,明年乞身歸故鄉。
入都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其二
頻年伏櫪困紅塵,悔煞駒光二十春;馬足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
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為抑郁老吾身!
其三
黃河泰岱勢連天,俯看中流一點煙;此地盡能開眼界,遠行不為好山川。
陸機入洛才名振,蘇軾來游壯志堅;多謝咿唔窮達士,殘年兀坐守遺編。
其四
回頭往事竟成塵,我是東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夢,青衫淪落十年人。
窮通有命無須卜,富貴何時乃濟貧;角逐名場今已久,依然一幅舊儒巾。
其五
局促真如虱處裈,思乘春浪到龍門;許多同輩矜科第,已過年華付水源。
兩字功名添熱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壯懷棖觸聞雞夜,記取秋風拭淚痕。
其六
桑干河上白云橫,惟冀雙親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課讀,負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節,千里家書促遠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間烏鳥慰私情。
其七
一枕邯鄲夢醒遲,蓬瀛雖遠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鰲頂,何日身才入鳳池?
詩酒未除名士習,公卿須稱少年時;碧雞金馬尋常事,總要生來福命宜。
其八
一肩行李又吟囊,檢點詩書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馬蹄草色薊門霜。
故人共贈王祥劍,荊女同持陸賈裝;自愧長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其九
驪歌緩緩度離筵,正與親朋話別天;此去但教磨鐵硯,再來唯望插金蓮。
即今館閣需才日,是我文章報國年;覽鏡蒼蒼猶未改,不應身世久迍邅。
其十
一入都門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廳謬赴明經選,桂苑猶虛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劍,人情冷暖驗籠紗;倘無駟馬高車日,誓不重回故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