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都

      [清代]:李鴻章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其二

      頻年伏櫪困紅塵,悔煞駒光二十春;馬足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

      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為抑郁老吾身!

      其三

      黃河泰岱勢連天,俯看中流一點煙;此地盡能開眼界,遠行不為好山川。

      陸機入洛才名振,蘇軾來游壯志堅;多謝咿唔窮達士,殘年兀坐守遺編。

      其四

      回頭往事竟成塵,我是東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夢,青衫淪落十年人。

      窮通有命無須卜,富貴何時乃濟貧;角逐名場今已久,依然一幅舊儒巾。

      其五

      局促真如虱處裈,思乘春浪到龍門;許多同輩矜科第,已過年華付水源。

      兩字功名添熱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壯懷棖觸聞雞夜,記取秋風拭淚痕。

      其六

      桑干河上白云橫,惟冀雙親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課讀,負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節,千里家書促遠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間烏鳥慰私情。

      其七

      一枕邯鄲夢醒遲,蓬瀛雖遠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鰲頂,何日身才入鳳池?

      詩酒未除名士習,公卿須稱少年時;碧雞金馬尋常事,總要生來福命宜。

      其八

      一肩行李又吟囊,檢點詩書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馬蹄草色薊門霜。

      故人共贈王祥劍,荊女同持陸賈裝;自愧長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其九

      驪歌緩緩度離筵,正與親朋話別天;此去但教磨鐵硯,再來唯望插金蓮。

      即今館閣需才日,是我文章報國年;覽鏡蒼蒼猶未改,不應身世久迍邅。

      其十

      一入都門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廳謬赴明經選,桂苑猶虛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劍,人情冷暖驗籠紗;倘無駟馬高車日,誓不重回故里車。


      “入都”譯文及注釋

      暫無譯文及注釋提交譯文

      “入都”鑒賞

      鑒賞

      第一首

      鉤,兵器之形似劍而曲者。春秋時吳人善鑄鉤,故冠“吳”以稱。古人詠疆場勛業,每言此物。李公為一介書生,而有疆場建功之想者,蓋鴉片戰爭之割地賠款,為國之辱,胸有郁結也。李公仕宦之后,建水師,興洋務,謀招商,其終身所事,多為“把吳鉤”,與外人斡旋而已。又,“吳鉤”,兵器之銳者,自亦可喻己非常之才華。“百尺樓”用三國陳登事。許汜嘗拜見陳登,陳登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讓許汜“臥下床”。劉備謂許汜:“今天下大亂,帝王失所,……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陳登字)所諱也”,并謂陳登當“臥百尺樓上,臥君于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李公引此事,言己入都求仕,不為一己。“意氣高于百尺樓”者,謂其經國之大志,自有勝于陳登。“一萬年來誰著史”句以問為答,謂己可“著史”,且所著之史非百年、千年,而乃萬年耳!“三千里外欲封侯”謂己之建功,志在降服三千里外之洋人也。 “隨途驥”指跟從鄉試之一班俊乂,“定須捷足”則言必得先登也。閑情逐鷗,用《列子·黃帝》海上之人與鷗鳥相游樂事。謂己自當奮力,無心悠閑,不得學海上之人矣。“蘆溝橋”在京都西南,為京都要道也。所謂“蘆溝橋畔路”,則指李公入都之途耳。“瀛洲”,傳說中仙山。《新唐書·褚亮傳》載,唐太宗為網羅人才,設置文學館,命房玄齡等十八名文官為該館學士。每暇日,帝入館訪以政事,研討典籍;又命為學士畫像、作贊,題名號于爵里,時人盛慕之,謂入文學館為“登瀛洲”。句言“有人”,實乃言己,謂己此番入都定當獲士人盛慕之殊榮也。

      此詩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氣,大有天下公爵舍我其誰,晚清歷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詩中,此詩最為世人稱道。前兩聯說盡詩人一生。運轉晚清機樞,捭闔歐美交際,盡李公“只手”而已。尾聯為詩眼,盡得詩家韻味,意蘊尤長。“笑指”二字,含而不露;“幾人”云云,自信而無張揚。

      第二首

      櫪,馬槽也。《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句謂多年于家,受教受養也。“紅塵”,道家對人世之稱。“向紅塵”云者,謂今當走向社會矣。“駒光”,指人世短暫之時光,出《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句言二十年來,時有荒怠,于此頗有所悔。“馬是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謂為“出群”,為“圖新”,己自不可依戀故里而當入世闖蕩也。

      下兩聯接言己入都之后,當結交豪俊,拜望有道之人,借此以增益功底。“胡為”云者,句意似問,

      實特強之否定也,謂己絕不抑郁捆束,虛度此生耳。

      此詩敘入都之目的為出群,為圖新;入都之首要當交結求益。

      第三首

      入都之途自須越黃河,登泰山,其勢與天相連,可俯瞰中土,開擴眼界。言己離鄉遠行亦半為此也。晉陸機與弟陸云于太康末由吳郡入洛,造司空張華,華一見而奇之,遂為延譽,薦之諸公,名溢京華,聲流四表。宋蘇轍與兄蘇軾嘉佑元年由川赴京,翌年皆中進士,嘉佑六年同中制舉科。轍中進士后尚有《上樞密韓太尉書》,欲干謁太尉以養浩然。“入洛”、“來游”,俱為入都,詩引此,謂己之入都亦當如之也。“多謝”,殷切問候之謂也。“吚唔”,讀書之聲也。句意之表似為對皓首窮經、于世無聞者寄予同情,而實則謂己自此將永別此途矣。

      此詩由入都之途可飽覽山河秀色,廣開眼界說起,而接以陸機、蘇轍自勵,自信入都將鯤化而鵬運也。

      第四首

      “往事成塵”謂昔事如煙;“東西南北身”言己當以天下為家。《禮記·檀弓上》載孔子之言曰:“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李公謂己亦應如之,為蒼生、為國家而生,為民族、為社會而死,己非一己,乃蒼生、國家、民族、社會之人也。白下,南京別稱。青衫,學子所服。有感于往昔之多度迷頓,長時不達,年十八方秀才中式,此李公之可慨可嘆者也。

      “窮通有命”,此乃儒教。李公深信,故無須占卜;至于富貴何時而能周濟貧賤,此皆天數耳。長時角逐于士子功名,而“依然一幅舊儒巾”云者,謂己至今仍依然故我也。

      此詩追悔往事,雖多不達之慨,然自信乃命數使然。

      第五首

      “虱處裈”用阮籍《大人先生傳》語:“夫虱之處于裈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裈襠,自以為得繩墨也”,“然炎邱火流,焦邑滅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處區內,亦何異夫虱之處裈中乎!”此句承上詩,謂往昔己之于世,如虱之處裈,窮達皆命也。“龍門”,《藝文類聚》引辛氏《三秦記》言魚躍龍門,“上者為龍”,后因以科舉會試中式為登龍門。句謂己欲乘翌年順天鄉試,一躍而除士子之服也。“許多同輩矜科第,已過華年逐水源”云者,謂諸多同輩以科舉而炫耀,而己已過青春年華,始追逐水源以求一躍也。

      求此一躍,緣于“功名”,此兩字頻添李公之熱血滿腔。“半生知遇有殊恩”則似言昔時嘗有知遇之恩。“半生”若作后半世解,則此句亦自信之語,謂己之后半世將為皇上所知遇也。李公此時落于人后,何至頻有此自信之語,抑冥冥有告與?“棖觸”,感觸也。“聞雞”用祖逖事。《晉書·祖逖傳》載,祖逖與劉琨善,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句謂心有壯志,每每有所感觸,思圖奮發。“記取秋風拭淚痕”者,言己昔有秋試失利之痛也。

      此詩言追逐功名之甘苦,申言入都之目的乃欲過鄉試,達龍門耳。

      第六首

      桑干河,京都郊外之水名。“白云”,用狄仁杰事。《舊唐書·狄仁杰傳》載:狄登太行,“南望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時李公父于京都任職,為刑部郎中,記名御史。句謂父母居于京郊,己所能為者唯遙祝平安耳。李公父于科舉入仕前以課館為業,李公六歲即入家館棣華書屋接受其父教誨,故詩有“回首昔曾勤課讀”語。“負心今尚未成名”,則謂己之有負父教,至今未能成名也。

      李公父于道光十八年,即公歷1838年中進士,躋身仕途,于宦海之中,固持清節,至此時已達六年。“六年宦海”云云,所言即此。“千里家書促遠行”謂己之赴京乃父之函命也。“春明花放”指科舉中式;“烏鳥私情”,用李密《陳情表》語。句謂待到順天鄉試中式,庶幾始可慰藉父母,報答父母哺育深恩于一二耳。

      此詩頌揚父母教養恩德,自信將不負所望。

      第七首

      “邯鄲夢”,典出唐人沈既濟小說《枕中記》。盧生于邯鄲途中遇道士呂翁,枕呂翁所賜之枕而入枕中,得榮華富貴,醒而后知夢。詩所謂“醒遲”,常解則為未醒,言仍碌碌于建功樹名;然人世本如夢,李公乃積極入世者,故李公所言之“醒遲”當別作它解,謂享用榮華富貴久永也。“蓬瀛”,蓬萊、瀛洲,傳說中之仙山,借喻殊榮殊遇也。“系人思”,謂牽掛己之慕思。“登鼇頂”,既可解為獨占鼇頭,中狀元,亦可解為立鼇頭,入翰林。蓋科舉時狀元及第,則立于鐫刻有巨鼇的殿階石上迎殿試榜;而翰林院學士立于鐫刻有巨鼇的殿階石上朝見皇帝亦典制。“鳳池”即鳳凰池,既用為中書省美稱,亦用喻宰相之職。句謂己既已入世,則應立志功名,中狀元,入翰林。至如入中書,為宰輔以“何時”發問者,亦自信此自有日也。

      頸聯謂己喜詩嗜酒之名士習俗未改,用喻祥瑞。《漢書·王褒傳》載上聞“益州有金馬、碧雞之寶,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句謂生有此福,祥瑞自臨,我李公宜如此也。

      此詩言志,自信冥冥有助,仕途騰達,扶搖青云也。

      第八首

      “吟囊”,詩囊也,用唐李賀事。李商隱《李長吉小傳》言賀外出,“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入都備辦,有一擔行李并盛詩稿之錦囊,檢點所需攜帶書籍,想及將赴京,不盡欣喜欲狂。旅途日夜兼程,月夜乘舟于淮河,霜晨騎馬于北京德勝門外之薊丘。為我之行也,故人持贈,妻室治裝。所愧者,京都物價高昂,生計所需尚賴父母。“長安居不易”用唐白居易事。辛文房《白居易傳》曰,白居易觀光上國,謁顧況,顧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食指”,謂居家生計也。

      此詩所特需述者為頸聯用典之瑕疵。“純仁麥”為宋范純仁事。范受父范仲淹之命,自蘇州以舟運麥入丹陽,遇故人石曼卿縫親之喪,扶柩返鄉,途無資財,遂全船送之。一本“純仁麥”作“王祥劍”,“王祥劍”為晉呂虔事。《晉書&S226;王祥傳》等載,刺史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呂謂“茍非其人,刀或為害”,乃贈時為別駕之王祥。王佩之,后果為三公。李公于此二典或艱于選擇,故有異文。此二事所言之麥、劍,借指故人之所贈雖不無其可,然純仁麥系贈喪親者,李公進京趕考,晉見父母,胡可授受此不吉之物?王祥劍而言“共贈”,亦甚不類。

      “荊婦”,己妻之謙稱也。“陸賈裝”用漢陸賈事。《史記&S226;陸賈傳》言,陸賈病免家居,賣出使越所得橐中裝千金以分其子,以為子孫生計。句之義欲借用以指父母賜予己一房之財物,顯亦有大不妥處:李公之父時未病免。且陸賈之家居,乃為避諸呂,此有涉朝政,豈可不為大忌乎?

      此詩言打點行裝,親朋相送,自愧入都生計仍需父母扶持也。

      第九首

      “驪歌”,告別之歌。《詩經》有逸詩《驪駒》篇,為告別所賦,因以為典。“緩緩”者,依依之況也。與親朋話別筵席,難以舍分。“磨鐵硯”,用五代桑維翰事。據《新五代史》本傳云,主司惡“桑”、“喪”同音,勸桑不予進士。桑乃以所鑄鐵硯示人,謂“硯弊則改而它仕。”卒以進士及第。“撤金蓮”用唐令狐綯、宋蘇軾事。據二人本傳載,綯、軾均嘗夜對禁中,唐帝嘗以金蓮華炬送綯還;宋帝嘗“徹御前金蓮燭送歸院。”謂己之入都,立桑維翰之志,誓取進士;效令狐綯、蘇軾之功,再回故里時能得帝王以金蓮華炬、金蓮燭相送也。館閣,翰林院之稱。而今此處正乏人物,正是我文章報國大可為之時。“攬”,撮持也;“蒼蒼”,深黑也;“迍邅”,困頓也。句謂時尚年輕,終不當久不得志耳。

      此詩言別,述愿,立誓,自信將以文章報國。

      第十首

      父母居京,入都則可拜見,故云“到家”也。“征人北上日西斜”,謂己由皖入都,時值下午也。“槐廳”,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云:“學士院第三廳……當前有一巨槐,素號槐廳。舊傳居此閤者,多至入相。”“明經”,貢生。“謬附”,自謙之言。“桂苑”,科舉考場。句謂己以優貢入試,中式之席,折桂之位,正虛以己待也。

      “短劍”,匕首之類。人間恩怨,一笑可泯,何以用短劍為哉?故“收”;“籠紗”用王播故事。據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載,唐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寺院,隨僧食餐。僧人厭之,常于飯后擊鐘。王播聞鐘而往,則飯畢矣。后二紀,王播以重位出鎮揚州,見舊時于寺院壁所題之作,盡為碧紗所籠。句謂世態炎涼自可由王播事知之。“駟馬高車”,富貴者所有。漢司馬相如初赴長安,嘗題橋柱曰:“不乘駟馬高車,不復過此橋。”尾聯言己此次入都,誓求仕途顯赫,否則絕不返鄉回皖耳。

      此詩重在言誓,由“人情冷暖”更生發感悟。

      創作背景

      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鴻章21歲,其年入選優貢,奉父親李文安之命,自老家安徽入京,以應翌年順天鄉試。李鴻章入京時作《入都》詩十首。

      李鴻章簡介

      清代·李鴻章的簡介

      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并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并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 李鴻章的詩(1篇)

      猜你喜歡

      內宴奉詔作

      宋代曹翰

      三十年前學六韜,英名常得預時髦。

      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

      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

      庭前昨夜秋風起,羞睹盤花舊戰袍。(睹 一作:見)


      送告八從軍

      唐代孟浩然

      男兒一片氣,何必五車書。

      好勇方過我,多才便起予。

      運籌將入幕,養拙就閑居。

      正待功名遂,從君繼兩疏。


      沈下賢

      唐代杜牧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徑苔蕪不可尋。

      一夕小敷山下夢,水如環佩月如襟。


      減字木蘭花·送別

      宋代蘇軾

      天臺舊路。應恨劉郎來又去。別酒頻傾。忍聽陽關第四聲。

      劉郎未老。懷戀仙鄉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見如今勸酒人。


      煙水尋常事

      近現代魯迅

      煙水尋常事,荒村一釣徒。

      深宵沉醉起,無處覓菰蒲。


      七律·洪都

      近現代毛澤東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擊楫至今傳。

      聞雞久聽南天雨,立馬曾揮北地鞭。

      鬢雪飛來成廢料,彩云長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


      云州秋望

      清代屈大均

      白草黃羊外,空聞觱篥哀。

      遙尋蘇武廟,不上李陵臺。

      風助群鷹擊,云隨萬馬來。

      關前無數柳,一夜落龍堆。


      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

      清代龔自珍

      偶檢叢紙中,得花瓣一包,紙背細書辛幼安“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乃是京師憫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戲為也,泫然得句。

      人天無據,被儂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里,風痕雨點斕斑里。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

      唐代李商隱

      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


      有感

      唐代李商隱

      非關宋玉有微辭,卻是襄王夢覺遲。

      一自高唐賦成后,楚天云雨盡堪疑。



      亚洲fuli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成_人网站图片|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人配人种jizz|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麻豆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日韩亚洲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亚洲1234区乱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