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悶欲呼天說”譯文及注釋
金縷曲:即“賀新郎”,始見于蘇軾《東坡樂府》。重頭一百十六字,仄韻。又名“乳燕飛”、“金縷衣”、“金縷詞”、“風敲竹”、“金縷歌”、“雪月江山夜”、“貂裘換酒”、“賀新涼”。
蒼蒼:上蒼、蒼天。“磨滅”句:怎忍此狠心,偏加折磨,滅絕人之才性?
咄咄:咄隕怪事。書空:不言而以手在空中作字。此四字短語歷來用以表示極度憤懣。
斷腸詩:此處泛言傷心之詩詞,指自已作品,與朱淑真《斷腸詩詞》無涉。
柳邊風月:指柳永一路詞風。柳永有名句“楊柳岸、晚風裂月”。
銅琶鐵撥:指蘇軾一路詞風語。撥子:彈琵琶用的薄片。
遏:扼止、阻止。
“金縷曲·悶欲呼天說”鑒賞
鑒賞
吳藻是個尚未被人們充分認識的出色的女詞人。在中國婦女文化史上,這是位較早覺醒的女性。女性的覺醒,大抵始自于婚姻問題,但僅止步于此,覺醒尚難有深度。吳藻的女性自覺,可貴的是對人生、對社會、對男女地位之別以及命運遭際的某些通同等問題,都有其初步的朦朧的思考,從而成為這種思索和悟解、覺醒長鏈中值得珍視的一環。這闋《金縷曲》是《花簾詞》中的作品,《花簾詞》編刊于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春,也即系吳藻三十歲前所作,而此詞編次甚前,乃吳藻二十三歲前后的心聲。上片有兩個要點,一是“問天”,二是女性自省。問天,是對不公世道的抗議。世道之不公,扼殺才性,對男女其實都一樣。然而“豪士氣”難消時,最激烈的形態卻是“咄咄書空”,那么就沒有理由讓女性一定要將“愁”視成“吾家物”,沒完沒了地形諸筆端。這是吳藻對女性弱點的自省。把女性從“愁”中解脫出來,自省也即自強,掙脫的乃是一個軟弱的情結。看似平易的詞語中跳蕩的是顆強毅的心,吳藻是深刻的。下片緊承這自省而來,強化女性自振意識。“英雄兒女”既然“無別”,而且“千秋收場”全皆是淚成血,那么女性紅妝們就不必放不下“柔情”,應和須眉男兒一起去唱“大江東去”。人們都熟悉秋瑾女士《滿江紅》詞中“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之句,而吳藻則在大半個世紀之前已有此覺醒則更可貴。吳藻強烈意識到“柔情”、眼淚改變不了“皆成血”的收場,感動不了“蒼蒼”的。吳藻的能有此震聾發聵之唱,與她介入男性歷來獨主的文化社會有密切關系。而其之所以得能介入社會文化生活,又是因為有袁枚到陳文述這個鼓勵女性文學文化的“性靈”系列的存在,吳藻正是陳文述“靈伯”之女弟子。文學史家們不該輕忽這一事實。 ?
吳藻簡介
清代·吳藻的簡介

吳藻,清(一七九九―一八六二)女。字蘋香,自號玉岑子,仁和(今杭州)。人。幼而好學,長則肆力于詞,又精繪事,嘗寫飲酒讀騷圖。著有香南雪北廬集、花簾書屋詩、花簾詞、讀騷圖曲。
...〔? 吳藻的詩(2篇)〕猜你喜歡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
雁度秋色遠,日靜無云時。客心不自得,浩漫將何之。
忽憶范野人,閑園養幽姿。茫然起逸興,但恐行來遲。
城壕失往路,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為蒼耳欺。
入門且一笑,把臂君為誰。酒客愛秋蔬,山盤薦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饑。酸棗垂北郭,寒瓜蔓東籬。
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
風流自簸蕩,謔浪偏相宜。酣來上馬去,卻笑高陽池。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
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
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虜運盡行當平。
何時夜出五原塞,不聞人語聞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