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簡介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韓愈的詩文(29篇)韓愈的名句(20條)

      人物生平

      困苦童年

      大歷三年(768年),韓愈出生。他的祖輩都曾在朝或在地方為官,其父韓仲卿時任秘書郎。韓愈三歲時,韓仲卿便逝世。他由兄長韓會撫養成人。

      大歷十二年(777年),韓會因受元載牽連,貶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韓會早逝后,韓愈先是隨寡嫂回河陽原籍安葬兄長,但卻不得久住,只得隨寡嫂鄭氏避居江南宣州,韓愈這一時期便是在困苦與顛沛中度過的。韓愈自念是孤兒,從小便刻苦讀書,無須別人嘉許勉勵。

      科舉之路

      貞元二年(786年),韓愈離開宣城,只身前往長安。其間韓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濟)投奔族兄韓弇,以得到河中節度使渾瑊的推薦,卻毫無收獲。

      貞元三年(787年)秋,韓愈取得鄉貢資格后再往長安。是年,韓愈在長安落地,生活無所依靠,又傳來從兄韓弇死于非命的噩耗。約在此年末,韓愈因偶然機會,得以拜見北平王馬燧。此間,韓愈得到了馬燧的幫助,后曾作《貓相乳》以感其德。

      貞元三年至五年(787年—789年)間,韓愈三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失敗。貞元五年(789年),韓愈返回宣城。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第四次參加進士考試,終于登進士第。次年,參加吏部的博學宏詞科考試,遭遇失敗。同年,韓愈之嫂鄭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陽,為其守喪五個月。

      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長安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又失敗。

      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仍失敗。期間曾三次給宰相上書,均未得到回復。同年,離開長安,經潼關回到河陽縣,于是前往東都洛陽。

      兩入幕府

      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因受宣武節度使董晉推薦,得試任秘書省校書郎,并出任宣武節度使觀察推官。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間,在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的同時,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晉逝世,韓愈隨董晉靈柩離境。韓愈剛離開四日,宣武軍便發生兵變,留后陸長源等被殺,軍中大亂,韓愈因先離開而得免禍。韓愈隨董晉靈柩至洛陽,其后于二月末抵達徐州。同年秋,韓愈應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之聘,出任節度推官,試協律郎。同年冬,張建封派韓愈前往長安朝正。韓愈談論直爽坦率,從不畏懼或回避什么,操行堅定純正,卻不善于處理一般事務。

      貞元十六年(800年)春,韓愈回到徐州,于夏季離開徐州,回到洛陽。同年冬,韓愈前往長安,第四次參吏部考試。

      屢遭貶謫

      貞元十七年(801年),通過銓選。次年春,韓愈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他曾告假回到洛陽,前往華山游玩。

      貞元十九年(803年),韓愈晉升為監察御史。當時關中地區大旱,韓愈在查訪后發現,災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討,關中餓殍遍地。目睹嚴重的災情,韓愈痛心不已。而當時負責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實卻封鎖消息,謊報稱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韓愈在憤怒之下上《論天旱人饑狀》疏,反遭李實等讒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貶為連州陽山縣令。

      貞元二十年(804年)春,韓愈抵達陽山縣就職。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韓愈獲赦免,于夏秋之間離開陽山縣。八月,獲授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元和三年(808年),韓愈正式擔任國子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

      元和五年(810年),降授河南縣令。當時,魏、鄆、幽、鎮四藩鎮各設留守藩邸,暗中蓄養士兵,并窩藏逃犯,意圖不軌。韓愈要揭發他們的違法行為,便部署官吏,事先自斷他們與百姓往來,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員十分害怕,被迫停手。

      元和六年(811年),任尚書職方員外郎,回到長安。

      元和七年(812年)二月,復任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韓愈認為自己才學高深,卻屢次遭貶斥,便創作《進學解》來自喻。宰相看后,很同情韓愈,認為他有史學方面的才識,于是調韓愈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奉命修撰《順宗實錄》。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韓愈任考功郎中,仍任史館修撰。同年十二月,任知制誥。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晉升為中書舍人,此后獲賜緋魚袋。不久,厭惡韓愈的人稱他先前任江陵掾曹時,荊南節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禮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鍔是平庸淺陋之人,裴鍔看望父親時,韓愈在為裴鍔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稱呼裴鍔的字。這一說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響,韓愈因此被改授為太子右庶子。

      隨征淮西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度使,聘請韓愈任行軍司馬,賜紫服佩金魚袋。韓愈曾建議裴度派精兵千人從小路進入蔡州,必能擒拿吳元濟。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吳元濟。三軍謀略之士,無不為韓愈惋惜。韓愈又對裴度說:“如今憑借平定淮西的聲勢,鎮州王承宗可用言辭說服,不必用兵?!彼阏业桨仃???谑谥鲁傻鹿澏仁雇醭凶诘臅牛邪仃葓坦P寫下后,帶上書信進入鎮州曉喻王承宗。王承宗攝于兵威,就上表獻上德、棣二州,表示服從朝廷。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韓愈隨裴度回朝,因功授職刑部侍郎,憲宗便命他撰寫《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敘述裴度的事跡。當時,李愬率先進入蔡州生擒吳元濟,功勞最大,他對韓愈所寫憤憤不平。李愬之妻入宮禁訴說碑辭與事實不符,憲宗便下令磨掉韓愈所寫碑文,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寫刻石為碑。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尚書左仆射鄭余慶因諳熟典章,被任命為詳定使,對朝廷儀制、吉兇五禮加以修定。韓愈被引為副使,參與修定工作。

      諫迎佛骨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要求將佛骨燒毀,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后大怒,要用極刑處死韓愈,裴度、崔群等人極力勸諫,憲宗卻仍憤怒。一時人心震驚嘆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到潮陽后,上奏為自己辯白。憲宗對宰相說道:“昨日收到韓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諫迎佛骨之事,他很是愛護朕,朕難道不知道?但韓愈身為人臣,不應當說人主奉佛就位促壽短。朕因此討厭他太輕率了?!睉椬谝庥匦缕鹩庙n愈,所以先說及此事,觀察宰相的態度。但同平章事皇甫镈憎恨韓愈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搶先回答說:“韓愈終究太狂放粗疏,暫且可考慮調到別郡?!边m逢大赦,憲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韓愈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韓愈抵達袁州。按照袁州風俗,平民女兒抵押給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約期限而不贖回,就由出錢人家沒為家奴。韓愈到后,設法贖出那些被沒為家奴的男女,讓他們回到父母身邊。于是禁止此種風俗,不許買人為奴。

      此年九月,韓愈入朝任國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長安。

      出使鎮州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當時,鎮州(今河北正定)兵變,殺害新任成德節度使田弘正。都知兵馬使王廷湊自稱留后,并向朝廷索求節鉞。

      長慶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湊及成德士兵,命韓愈為宣慰使,前往鎮州。

      韓愈即將出發時,百官都為他的安全擔憂。元稹說:“韓愈可惜?!碧颇伦谝埠蠡?,命韓愈到成德軍邊境后,先觀察形勢變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測。韓愈說:“皇上命我暫停入境,這是出于仁義而關懷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執行君命,則是我作為臣下應盡的義務?!庇谑且闳恢簧砬巴?。

      到鎮州后,王庭湊將士拔刀開弓迎接韓愈。韓愈到客房后,將士仍手執兵器圍在院中。王庭湊對韓愈說:“之所以這么放肆無禮,都是這些將士干的,而不是我的本意。”韓愈嚴厲地說:“皇上認為你有將帥的才能,所以任命你為節度使,卻想不到你竟指揮不動這些士卒!”

      有一士卒手執兵器上前幾步說:“先太師(指王武俊)為國家擊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這里。我軍有什么地方辜負了朝廷,以致被作為叛賊征討!”韓愈說:“你們還能記得先太師就好了,他開始時叛亂,后來歸順朝廷,加官進爵,因此,由叛逆轉變而為福貴難道還遠嗎?從安祿山、史思明到吳元濟、李師道,割據叛亂,他們的子孫至今還有存活做官的人沒有?”眾人回答:“沒有?!?/p>

      韓愈又說:“田弘正舉魏博以歸順朝廷,他的子孫雖然還是孩提,但都被授予高官;王承元以成德歸順朝廷,還未成人就被任命為節度使;劉悟、李祐當初跟隨李師道、吳元濟叛亂,后來投降朝廷,現在,都是節度使。這些情況,你們都聽說過嗎!”眾人回答:“田弘正刻薄,所以我軍不安?!?/p>

      韓愈說:“但是你們這些人也害死田公,又殘害他家,又是什么道理?”眾人都稱善。王庭湊恐怕將士軍心動搖,命令他們出去。然后,對韓愈說:“您這次來成德,想讓我干什么呢?”韓愈說:“神策六軍的將領,像牛元翼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朝廷顧全大局,不能把他丟棄不管。為什么你到現在仍包圍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湊說:“我馬上就放他出城?!北愫晚n愈一起飲宴,正逢牛元翼逃潰圍出,王庭湊也不追。

      晚年生活

      長慶二年(822年)九月,韓愈轉任吏部侍郎。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神策軍將士聞訊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說:“他連佛骨都敢燒,我們怎么敢犯法!”

      韓愈任職不久,便因不參謁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紳彈劾。韓愈不服,稱此舉經穆宗恩準。二人你來我往,爭辯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機奏稱二人關系不合,朝廷便派李紳出任浙西觀察使,韓愈也被改職兵部侍郎。不久后,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韓愈為吏部侍郎。

      病逝于家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韓愈在長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獲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次年三月,葬于河陽。

      元豐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韓愈為昌黎伯,并準其從祀孔廟。

      評價

      韓愈是一個氣場和存在感均極強的人物。作為文壇領袖,他“手持文柄,高視寰?!薄叭嗄?,聲名塞天”(劉禹錫《祭韓吏部文》);作為作家,他敢為風氣之先,為文為詩氣勢磅礴;作為一個生命個體的“人”,他剛直敢任,人格偉岸,誠為偉丈夫。如此人中鸞鳳,卻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極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許多細微樂趣或煩惱,而且有幽默的一面。——潘向黎

      韓愈確實是不可多得的歷史人才,他的影響使無數帝王將相相形見絀。在中唐的政治舞臺上,他扮演過監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誥、刑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績。但他的主要貢獻是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為文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獨到的建樹,堅決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學道統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故宋人蘇軾對他推崇備至,稱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弱”的豐功偉績。

      主要成就

      政治主張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天下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潮州,后因治政突出,遷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并且培養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一個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宜春市區有昌黎路,都是為了紀念韓愈的特別功績。

      教育思想

      韓愈三進國子監做博士,一度擔任國子監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留下了論說師道 激勵后進和提攜人才的文章,不失為一位有創造性見解的教育家。韓愈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后學。柳宗元曾贊嘆說:“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為師,愈以是得狂名。”韓愈在教育方面的論文主要的有《師說》 《進學解》和《雜說四馬說》等等。在這些文章中,他強調了求師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命題,認為只要是有學問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師;他還提出了“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馬,指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标U釋了在位之人如何識別人才 對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問題。韓愈這種識別人才與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舉賢”、里子“尚賢”思想的新發展,也是對封建貴族那種選人唯貴、用人為親的腐朽思想進行的有力批判。

      文學成就

      古文運動

      后人把他與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曾鞏、歐陽修、王安石合稱為唐宋八大家,并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并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韓愈積極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并使這一運動獲得重大的成功。 所謂古文運動,就是改變漢魏六朝以來的駢體文,恢復先秦時代的散文體。韓愈把古文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韓愈提倡古文的目的,就是:“通其辭也,本志乎古道也?!币怨盼膩碚衽d儒學,恢復“圣道”。 韓愈認為,“文以載道”,文和道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應該首先重視的是道,“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宏”。 韓愈以“物不得其平則鳴”為根據提出了一條理論,認為人“有不得已而后言者”。 韓愈認為,文體上應該學習古代圣賢之為文。但必須“師其意,不師其辭” 。韓愈還提出,寫文章應該“唯陳言之務去”,去陳詞濫調,務爭有所創新。韓愈領導唐代古文運動是成功的,從此“古文自唐以后為一大變”,一改淫靡的文風。蘇軾據此稱 是“文起八代之衰”。韓愈的文學主張,對于后代文學理論的發展和文學實踐活動都有積極的影響。

      文學創作

      韓愈的作品非常豐富,現存詩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志、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韓愈散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語言鮮明簡煉,新穎生動,為古文運動樹立了典范。韓文風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雜文,與論說文相比,雜文更為自由隨便,或長或短,或莊或諧,文隨事異,各當其用。如《進學解》通過設問設答的方式,反話正說,全文多用辭賦鋪陳的手法排比對偶,行文輕松活潑。雜文中最可矚目的是那些嘲諷現實、議論犀利的精悍短文,如《雜說》、《獲麟解》等,形式活潑,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序文(即贈序),大都言簡意賅,別出心裁,表現對現實社會的各種感慨,如《張中丞傳后敘》、《送李愿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等。此外,韓愈還在傳記、碑志中表現出狀物敘事的杰出才能,如《毛穎傳》《柳子厚墓志銘》等。傳記、抒情散文,韓愈的傳記文繼承《史記》傳統,敘事中刻畫人物,議論、抒情妥帖巧妙?!稄堉胸﹤骱髷ⅰ肥枪J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絕調,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山石

      唐代韓愈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鞿 一作:靰)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醉留東野

      唐代韓愈

      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長恨二人不相從。

      吾與東野生并世,如何復躡二子蹤。

      東野不得官,白首夸龍鐘。

      韓子稍奸黠,自慚青蒿倚長松。

      低頭拜東野,原得終始如駏蛩。

      東野不回頭,有如寸筳撞巨鐘。

      吾愿身為云,東野變為龍。

      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


      師說

      唐代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答李翊書

      唐代韓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抑不知生之志:蘄勝于人而取于人邪?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蘄勝于人而取于人,則固勝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抑又有難者。愈之所為,不自知其至猶未也;雖然,學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其觀于人,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猶不改。然后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務去之,乃徐有得也。

      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來矣。其觀于人也,笑之則以為喜,譽之則以為憂,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雖然,不可以不養也,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之乎詩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絕其源,終吾身而已矣。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雖如是,其敢自謂幾于成乎?雖幾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雖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與舍屬諸人。君子則不然。處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則施諸人,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遺乎今。吾誠樂而悲之。亟稱其人,所以勸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貶其可貶也。問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為言之。愈白。

      落齒

      唐代韓愈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

      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

      馀存皆動搖,盡落應始止。

      憶初落一時,但念豁可恥。

      及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

      每一將落時,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顛倒怯漱水。

      終焉舍我落,意與崩山比。

      今來落既熟,見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歲一落,自足支兩紀。

      如其落并空,與漸亦同指。

      人言齒之落,壽命理難恃。

      我言生有涯,長短俱死爾。

      人言齒之豁,左右驚諦視。

      我言莊周云,木雁各有喜。

      語訛默固好,嚼廢軟還美。

      因歌遂成詩,時用詫妻子。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唐代韓愈

      纖云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

      君歌聲酸辭且苦,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蟄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圣登夔皋。

      赦書一日行萬里,罪從大辟皆除死。

      遷者追回流者還,滌瑕蕩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只得移荊蠻。

      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

      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飲奈明何。


      題百葉桃花

      唐代韓愈

      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玲瓏。

      應知侍史歸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后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唐代韓愈

      三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

      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于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憑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復有賢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豈復有賢于時百執事者哉?豈復有所計議、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設使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無叔父之親,則將不暇食與沐矣,豈特吐哺握發為勤而止哉?維其如是,故于今頌成王之德,而稱周公之功不衰。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四海豈盡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風俗豈盡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豈盡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豈盡備至?其所求進見之士,雖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執事,豈盡出其下哉?其所稱說,豈盡無所補哉?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發,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書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復有周公之說焉。閣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吊,故出疆必載質。然所以重于自進者,以其于周不可則去之魯,于魯不可則去之齊,于齊不可則去之宋,之鄭,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國,舍乎此則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則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獨善自養,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憂天下之心,則不能矣。故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書亟上,足數及門,而不知止焉。寧獨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懼。亦惟少垂察焉。瀆冒威尊,惶恐無已。愈再拜。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麻豆专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日韩亚洲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无码咪咪爱|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亚洲午夜激情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不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