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固山”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昨夜才游覽了壯麗的北固山,今朝又登上了去揚州的客船。最遺憾的是,金山、焦山入望不遠也無法攀登。
一陣暴雨隨著沙汀上的雁行降落,濃濕的云層下暮鴉歸飛,更覺荒寒。人和天,無言相對,彼此都充滿著愁緒。
注釋
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此調(diào)分平仄兩體,字數(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最早采用此調(diào)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正體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北固山:在江蘇鎮(zhèn)江市東北江濱。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因名北固。有甘露寺、清暉亭、凌云亭等古跡。
廣陵:揚州的別名。
金焦:金山和焦山。金山在鎮(zhèn)江西北。焦山在鎮(zhèn)江東北長江中,聳立于滾滾波濤中,氣勢雄偉,有定慧寺、吸江樓等古跡。
汀雁:雁常棲息于沙汀中,故云。
濕云:溫度很大的云。
人天:人與天。
“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固山”鑒賞
賞析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廣陵船。金焦在眼苦難攀”,三句接連寫出了四個地名,而且都是旅游勝地,初看給人一種游玩山水的感覺,細看卻并非如此。首先到了京口北固山卻只能“看山”而不能登山,這是一層遺憾。其次,縱然看山未能在白天而是晚上,這又是一種遺憾。而離開鎮(zhèn)江的時候,有名的金山和焦山就近在眼前,卻無緣享受登山之樂,這是第三層遺憾。這三句,完全是敘事的“賦”筆卻又非單純敘事。
“猛雨自隨汀雁落,濕云常與暮鴉寒”,是在船中所聞所見。這兩句看似單純寫景,其實是情景交融,浸透了作者的主觀感受。因為雁與鴉都是大自然中的生命,都有求生的需求,看著它們遭受大自然風(fēng)雨的打擊。就使作者聯(lián)想到人在謀生的奔波勞苦所受的打擊。
“人天相對作愁顏”仍是寫實:羈旅悲哀是人的愁顏,陰雨打開是天的悉顏。但在寫實的同時,這種人天相對而愁的情景又給讀者以更多的聯(lián)想。
這實在是一種對人生很悲觀的態(tài)度,而這首詞就流露出作者的這種人生態(tài)度。
創(chuàng)作背景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羅振玉為學(xué)部參事。王國維遂追隨羅振玉入北京。當(dāng)時王國維由蘇州取道鎮(zhèn)江、揚州,經(jīng)運河北上。一路上所見的無非是猛雨濕云,暮鴉汀雁,這些觸發(fā)了王國維的愁緒,寫下該詞。
王國維簡介
清代·王國維的簡介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zhèn)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xiàn)代在文學(xué)、美學(xué)、史學(xué)、哲學(xué)、古文字學(xué)、考古學(xué)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xué)術(shù)巨子,國學(xué)大師。
...〔? 王國維的詩(60篇)〕猜你喜歡
雪竇游志
歲癸已春暮,余游甬東,聞雪竇游勝最諸山,往觀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曳堰達江。江行九折,達江口。轉(zhuǎn)之西,大橋橫絕溪上,覆以棟宇。自橋下入溪行,九折達泉口。凡舟楫往還,視湖上下,頃刻數(shù)十里;非其時,用人力牽挽,則勞而緩焉。初,大溪薄山轉(zhuǎn),巖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臨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雞洞”,相傳鑿石破山,有金雞飛鳴去,不知何年也。
水益澀,曳舟不得進,陸行六七里,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huán),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高下聯(lián)絡(luò),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相征逐,真行圖畫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yīng)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為梁,首尾相嚙,廣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獨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廢者,間有誦聲出廊廡,久聽不知何書,殆所謂《兔園冊》耶?漸上,陟林麓,路益峻,則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風(fēng)起為黃塵,留衣襟不去,他香無是清也。
越二嶺,首有亭當(dāng)?shù)溃蹠把└]山”字。山勢奧處,仰見天宇,其狹若在陷井;忽出林際,則廓然開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隱秀,翳萬杉間,溪聲繞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華,多留題,不暇讀;相對數(shù)步為漱玉亭,復(fù)泉,竇雖小,可汲,飲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為兩。先朝御書“應(yīng)夢名山”其上,刻石其下,蓋昭陵夢游絕境,詔圖天下名山以進,茲山是也。左折松徑,徑達雪竇;自右折入,中道因橋為亭,曰錦鏡,亭之下為圓池,徑余十丈,橫海棠環(huán)之,花時影注水涘,爛然疑乎錦,故名。度亭支徑亦達寺,而繚曲。主僧少野,有詩聲,具觴豆勞客,相與道錢塘故舊。止余宿;余度詰旦且雨,不果留。
出寺右偏登千丈巖,流瀑自錦鏡出,瀉落絕壁下潭中,深不可計。林崖端,引手援樹下顧,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練,觸崖石,噴薄如急雪飛下,故其上為飛雪亭。憩亭上,時覺沾醉,清談玄辯,觸喉吻動欲發(fā),無足與云者;坐念平生友,悵然久之。寺前秧田羨衍,山林所環(huán),不異平地。然側(cè)出見在下村落,相去已數(shù)百丈;仰見在山上峰巒,高復(fù)稱此。
次妙高臺,危石突巖畔,俯視山址環(huán)湊,不見來路。周覽諸山,或紺或蒼;孟者,委弁者,蛟而躍、獸而踞者,覆不可殫狀。遠者晴嵐上浮,若處子光絕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動人;凡陵登,勝觀花焉。
土人云,又有為小雪竇,為板錫寺,為四明洞天。余興亦盡,不暇登陟矣。
從軍詩五首·其三
從軍征遐路,討彼東南夷。
方舟順廣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暉。
蟋蟀夾岸鳴,孤鳥翩翩飛。
征夫心多懷,惻愴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寢,此愁當(dāng)告誰。
身服干戈事,豈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茲理不可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