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盛集陶落葉”譯文及注釋
盛集陶:盛斯唐,字集陶,安徽桐城人,清初寓居南京,常以詩與林古度、錢謙益唱和。
劫塵:即劫灰,佛教中指燒毀一切的大火后所剩的灰燼。
玉露:白露。
素娥:即嫦娥。
履霜:踩著霜?!兑捉洝だへ浴罚骸奥乃獔员??!币庵^踩霜即預示著嚴寒將至;青女——主霜雪的女神。
華林:曹魏時的皇家園林,此泛指美好的樹林園苑。
參考資料:
1、錢仲聯等撰寫?!对髑逶婅b賞辭典·清》.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第780-781頁
“和盛集陶落葉”鑒賞
賞析
秋已深了,遠望南京城東的鐘山,萬物凋零,寒山肅殺,猶如劫后余燼,一片寥落荒蕪的氣象。首二句緊扣題面,從落葉下筆,“萬物稀”三字說明已是落葉紛飛的時候了。“秋老”的“老”字下得很重,表明金陵一帶籠罩在蕭颯的氣氛之中,而“劫塵”二字已說出江山易代的滄桑之痛。杜甫本有“玉露凋傷楓樹林”的句子,但如今木葉盡脫的景象使人感到的并不是風霜之侵襲,而是作為帝王之都的金陵氣數已盡。所以三、四兩句更明顯地揭露出政治的變幻是詩人悲秋感傷的真正原因。就是在三年以前,清軍南下的鐵蹄踐踏了這紫金山前、玄武湖畔的大好河山,弘光政權隨之傾覆,錢謙益雖然觍顏事敵,偷生茍活,而心中卻也充滿著矛盾與痛苦,故他于詩中每每發泄其故國之思?!敖鹆晖鯕狻憋@然是用了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中“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的句子,而這里分明是指明王朝的衰敗。故這兩句中對明亡的惋嘆是十分清楚的,說葉落緣于王氣衰竭二非關金風秋露,自然是故作癡語,但用以寄托自己的故國之思確是十分沉痛的。
李商隱的《霜月》中說:“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即借詠物而表現處于嚴峻環境中的樂觀態度,然錢謙益則反其意而用之。嫦娥獨自依月,涂有桂樹相伴,青女履霜無依,倍感凄寒。五、六兩句由落葉而想到月中的桂樹,想到摧落黃葉的嚴霜,然分明以素娥、青女自況,暗示了自己于嚴峻肅殺的政治氛圍中所感到的孤獨與憂傷。最后兩句歸結到落葉上,原先一片蔥翠茂密的樹林,如今已是荒敗如沙漠,在那廣漠無垠的寒空中一只孤雁掠過,更增加了秋林的荒寒落寞之感,給全詩平添了低沉灰暗的調子。而那寒空中孤獨的飛雁,豈不是詩人自身的象征嗎?
這首詩借詠物而自抒懷抱,表現了錢氏此詩的故園江山之思。這一方面自然出于他降清后未得重用、而又身系囹圄的處境;另一方面也有感于清政府的殘暴肆虐,因此他的心情是頹喪的。
王士祺論明末清初有三派,以為“虞山源于少陵,時與蘇近”(《分甘余話》);錢謙益的弟子瞿式耜也說“先生之詩,以杜、韓為宗”(《牧齋先生初學集目序》),都說錢氏的詩源本杜甫,即以此詩為例,風格沉郁頓挫,遣詞造句、用典使事都極為嫻熟,也近于杜甫的詩風,所以向來被視為錢謙益的代表作之一。
錢謙益簡介
清代·錢謙益的簡介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 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進士,他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在明末他作為東林黨首領,已頗具影響。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后降清,仍為禮部侍郎。
...〔? 錢謙益的詩(3篇)〕猜你喜歡
漁歌子
草芊芊,波漾漾,湖邊草色連波漲。沿蓼岸,泊楓汀,
天際玉輪初上¤
扣舷歌,聯極望,槳聲伊軋知何向。黃鵠叫,白鷗眠,
誰似儂家疏曠?
泛流螢,明又滅,夜涼水冷東灣闊。風浩浩,笛寥寥,
萬頃金波重疊¤
杜若洲,香郁烈,一聲宿雁霜時節。經霅水。過松江,
盡屬儂家日月。
贈賀左丞蕭舍人詩
輶軒通八表。
旌節騖三秦。
聽歌酬敏對。
繼好佇行人。
賀生思沉郁。
蕭弟學紛綸。
共有筆端譽。
皆為席上珍。
離羣徒悄悄。
征旅日駪駪。
黃河分太史。
一曲悲千里。
海內平生親。
中朝流寓士。
痛哉憫梁祚。
于焉三十祀。
鐘儀縶不歸。
盛憲悲何已。
隴頭心斷絕。
爾為參生死。
回首望長安。
猶如蜀道難。
函關分地軸。
華岳接天壇。
行旜方境逝。
去棹艤江干。
蘆花霜外白。
楓葉水前丹。
翔鷗方怯凍。
落鴈不勝彈。
輝輝盛王道。
時務嬰疲老。
九流倦耳目。
十年變懷抱。
何以敦歧路。
凄然綴辭藻。
江南有桂枝。
塞北無萱草。
斗酒未為別。
垂堂深自保。
陌上花·有懷
關山夢里,歸來還又、歲華催晚。馬影雞聲,諳盡倦郵荒館。綠箋密記多情事,一看一回腸斷。待殷勤寄與,舊游鶯燕,水流云散。
滿羅衫是酒,香痕凝處,唾碧啼紅相半。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誰暖?不成便沒相逢日,重整釵鸞箏雁。但何郎,縱有春風詞筆,病懷渾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