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簡介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眾,被稱為“七子之冠冕”。初仕劉表,后歸曹操。

      ? 王粲的詩文(9篇)王粲的名句(0條)

      人物生平

      出身名門

      王粲出身于名門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龔,在漢順帝時任太尉;祖父王暢,在漢靈帝時任司空,是當時的名士。二人都曾位列三公。王粲的父親王謙,曾任大將軍何進的長史。

      初平二年(191年),漢獻帝被董卓控制,西遷至長安,王粲也隨同前往。當時的著名學者、左中郎將蔡邕一見到王粲,就覺得他是個奇才。當時蔡邕的才學天下聞名,受到滿朝官員的敬重,蔡邕府第前經常是車馬填巷,他家的客廳也常賓客滿坐。一天,蔡邕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便急忙出迎,連鞋子穿倒了也顧不上。王粲一進門,因為他年紀小,身材又矮,滿屋的人都感到很吃驚。蔡邕說:“這位是司空王公(王暢)的孫子王粲,他確實是奇才,讓我自愧不如。我家里收藏的書籍文章,應該全部送給他。”

      懷才不遇

      初平四年(193年),十七歲的王粲受司徒征辟,又被召為黃門侍郎。王粲因為長安局勢混亂,沒有赴任。不久,他到荊州去投靠自己的同鄉、荊州牧劉表。劉表見他狀貌不揚,身體孱弱,又不拘小節,所以不太看重他。

      建安三年(198年),長沙太守張羨聽從桓階建議,舉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之兵背叛劉表,劉表發兵討伐。為了宣傳這次出征,就由王粲執筆寫了一篇《三輔論》,以示師出有名。其中寫道:“長沙不軌,敢作亂違,我牧睹其然,乃赫爾發憤,且上征下戰,去暴舉順。”申明用兵乃是為了“去暴舉順”。

      建安七年(202年),在官渡之戰后兩年,袁紹病死,他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兄弟鬩墻。劉表為了勸和,讓王粲起草了《為劉荊州諫袁譚書》和《為劉荊州與袁尚書》。書中勸解袁氏兄弟毋作鬩墻之斗,應當聯合御侮,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甚有文彩,張溥在《王侍中集題辭》評價兩文“詞章縱橫”。

      歸附曹操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死后,王粲力勸劉表的兒子劉琮歸附曹操。荊州平定后,曹操任命他為丞相掾,賜王粲爵關內侯。一次,曹操在漢水邊設宴款待百官,王粲給曹操敬酒說:“當今袁紹崛起河北,倚仗兵多將廣,志在奪取天下,但雖愛惜賢才卻不能重用,因此那些奇士終歸離他而去。劉表盤踞荊楚,從容不迫,坐觀時變,自以為可以仿效周文王。那些避難到荊州來的賢士,都是海內的俊杰,可劉表卻不善于任用他們,結果當國家危難之際卻無人輔佐他。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時候,下車伊始就忙著整頓冀州的軍隊,收錄當地的豪杰各盡其用,因此能稱雄天下。等到平定了江、漢,又征召這一帶的賢才各居其位,使天下歸心,望風歸附,文武并用,英雄盡力,這些都是夏、商、周三代開國國君才能做到的事情啊!”后來,王粲又被調任軍謀祭酒。

      魏王侍中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國建立以后,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一同被任命為侍中,王粲因博學多識,總能做到對答如流。當時舊禮儀制度廢弛殆盡,需要重新制定,王粲與衛覬等負責除舊布新,制定新的典章。據《決疑要注》記載:漢末喪亂時,玉佩斷絕消失。而王粲認得舊佩,才重新作之。西晉時的玉佩,都是受法于王粲。

      在曹操幕府,王粲不但受到賞識和重用,而且他同曹丕、曹植的關系也相當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曹丕、曹植非常尊重王粲,他們之間經常有詩賦往還。

      據《典略》記載;王粲才高,擅應機辯論。當時,鐘繇、王朗等盡管都在魏王國任卿相之職,但一到朝廷奏議,都停筆措手不及。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王粲隨曹操南征孫權。

      驢鳴悼亡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正月二十四日(2月17日),王粲在返回鄴城途中病逝,時年四十一歲。當時的曹丕還是世子,親率眾文士為其送葬。為了寄托對王粲的眷戀之情,曹丕對王粲的生前好友們說:“仲宣平日最愛聽驢叫,讓我們學一次驢叫,為他送行吧!”于是,一片驢鳴之聲響起。這就是著名的驢鳴送葬。葬禮之后,曹植又作《王仲宣誄》,可見二人其交情確實非同尋常。

      軼事典故

      過目不忘

      王典故粲少時即有才名,博聞強記,有過目不忘之才。《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說他生性善于計算。作算術,很簡捷地就能得出正確答案。并且擅長寫文章,總是一揮而就,從來不用修改,時人常常以為他是預先寫好的,但他們盡管反復精心構思,寫出的文章也沒法超過王粲。《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記載的兩件小事,證明了王粲確實是一個記憶力超強的人。

      一天,王粲和友人同行,看見路邊有座古碑,就站在那兒朗讀起來。友人問他:“你能背誦嗎?”王粲回答:“能。”友人當即叫他轉過身去背誦碑文,結果一字不差。

      有一次,王粲看別人下圍棋,有人不小心碰亂了棋子,他說能幫著人家按原來的局勢把棋子重新擺好。下棋的人不信,拿出塊手帕蓋在棋盤上,讓他換個棋盤重擺,結果,連一道的誤差也沒有。王粲就是這樣博識強記。

      晝侍可矣

      王粲記憶力強,見聞廣博,所以曹操出外游覽觀賞,王粲多次同車隨行,至于受到的尊敬卻不如和洽、杜襲。杜襲曾經單獨被曹操召見,一直到半夜。王粲生性急躁好勝,從座位上站起來說:“不知曹公對杜襲說了些什么?”和洽笑著回答說:“天下的事難道能全都知道嗎?您白天侍奉曹公就可以了,為這郁郁不樂,您想一個人都兼顧起來嗎?”

      眉毛脫落

      王粲二十多歲時,曾遇“醫圣”張機,他對王粲說:“你已經患病了,應該及早治療。如若不然,到了四十歲,眉毛就會脫落。眉毛脫落后半年,就會死去。現在服五石湯,還可挽救。”可是王粲聽了很不高興,自認文雅、高貴,身體又沒什么不舒服,便不聽他的話,更不吃藥。過了幾天,張仲景又見到王粲,就問他:“吃藥沒有?”王粲騙他說:“已經吃了。”張仲景認真觀察一下他的神色,搖搖頭,嚴肅而又深情地對王粲說:“你并沒有吃藥,你的神色跟往時一般。你為什么諱疾忌醫,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這樣輕呢?”王粲始終不信張仲景的話,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脫落,眉毛脫落后半年就死了。

      另王粲還有見無草之墓識礜石的逸聞,但此事據載發生在曹操北征蹋頓之時,當時王粲應該還在荊州,但據史籍記載另一名荊州人士周不疑此時也在曹操軍中,如此巧合,則當時或有隱情使得此二人在曹操軍中也說不定。

      登樓賦

      兩漢王粲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 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 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 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 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 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慘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從軍詩五首·其四

      兩漢王粲

      朝發鄴都橋,暮濟白馬津。

      逍遙河堤上,左右望我軍。

      連舫逾萬艘,帶甲千萬人。

      率彼東南路,將定一舉勛。

      籌策運帷幄,一由我圣君。

      恨我無時謀,譬諸具官臣。

      鞠躬中堅內,微畫無所陳。

      許歷為完士,一言猶敗秦。

      我有素餐責,誠愧伐檀人。

      雖無鉛刀用,庶幾奮薄身。

      七哀詩三首·其二

      兩漢王粲

      荊蠻非我鄉,何為久滯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岡有余映,巖阿增重陰。

      狐貍馳赴穴,飛鳥翔故林。

      流波激清響,猴猿臨岸吟。

      迅風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

      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

      羈旅無終極,憂思壯難任。

      七哀詩三首·其三

      兩漢王粲

      邊城使心悲,昔吾親更之。

      冰雪截肌膚,風飄無止期。

      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遲。

      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

      行者不顧反,出門與家辭。

      子弟多俘虜,哭泣無已時。

      天下盡樂土,何為久留茲。

      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諮。


      七哀詩三首·其一

      兩漢王粲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委身 一作:遠身)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從軍詩五首·其三

      兩漢王粲

      從軍征遐路,討彼東南夷。

      方舟順廣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暉。

      蟋蟀夾岸鳴,孤鳥翩翩飛。

      征夫心多懷,惻愴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寢,此愁當告誰。

      身服干戈事,豈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茲理不可違。


      從軍詩五首·其一

      兩漢王粲

      從軍有苦樂,但問所從誰。

      所從神且武,焉得久勞師。

      相公征關右,赫怒震天威。

      一舉滅獯虜,再舉服羌夷。

      西收邊地賊,忽若俯拾遺。

      陳賞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軍中多飫饒,人馬皆溢肥。

      徒行兼乘還,空出有余資。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飛。

      歌舞入鄴城,所愿獲無違。

      晝日處大朝,日暮薄言歸。

      外參時明政,內不廢家私。

      禽獸憚為犧,良苗實已揮。

      竊慕負鼎翁,愿厲朽鈍姿。

      不能效沮溺,相隨把鋤犂。

      孰覽夫子詩,信知所言非。

      從軍詩五首·其五

      兩漢王粲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四望無煙火,但見林與丘。

      城郭生榛棘,蹊徑無所由。

      雚蒲竟廣澤,葭葦夾長流。

      日夕涼風發,翩翩漂吾舟。

      寒蟬在樹鳴,鸛鵠摩天游。

      客子多悲傷,淚下不可收。

      朝入譙郡界,曠然消人憂。

      雞鳴達四境,黍稷盈原疇。

      館宅充廛里,士女滿莊馗。

      自非圣賢國,誰能享斯休?

      詩人美樂土,雖客猶愿留。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亚洲av日韩av永久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天堂| 亚洲v高清理论电影|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亚洲无圣光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久久|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欧美成人av在线观看|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