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譯文及注釋
譯文
滿天白茫茫的一片,大軍在雪中前進,心情更加迫切。頭上是險峻高山,狂風漫卷紅旗越過那險要關隘。
此行將要去往何處?贛江江畔風雪正迷亂。命令昨日已下達,十萬工農武裝就要直取吉安。
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廣昌:江西南豐縣南,撫水上游西北岸。
漫天:滿天。
情更迫:發表時原作“無翠柏”,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改為“情更迫”。
大關:指險要關隘。
贛(gàn)江:江名,位于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廣東省毗連江西南部的大庾嶺。
吉安:現為市,在江西中部,贛江西岸。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鑒賞
賞析
上闋描寫行軍的場面。這首《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卻是抑揚起伏,開篇就以漫天雪花為材,為整首詞設置了異常廣闊的背景,同時也為全篇定下了基調。在勾勒出這廣闊的背景后,再轉而寫人,描繪出一幅雪中行軍的圖畫。紅軍戰士不畏嚴寒,頂風冒雪前進,“雪里行軍情更迫”,軍情緊急,風雪嚴寒,無疑增加了行軍的困難,而紅軍戰士完成任務的決心卻更為強烈、迫切。起首這一句既寫出了雪中行軍時的自然環境,也顯示了當時的軍事形勢和社會環境,紅軍戰士英勇無畏的精神宛然可見。雪天行軍,雖不乏雄心壯志,然結果如何呢?詞人接下來并不順接直寫,反以形象之語轉寫他物。高山巍巍,矗立在眼前,又像橫在人頭上,似是道難以逾越的屏障,但是“風卷紅旗過大關”,在此未直接寫人,而寫的是紅旗,但是不難想見,真正過關者,人也,漫天飛雪中,伴隨著狂風翻卷著紅旗,紅軍戰士就輕松地跨越了山上的古道雄關,困難雖大,然可一舉邁過,絲毫不以為難,這是何等豪邁的氣概!風雪嚴寒,凸顯出環境形勢之惡劣,也襯托出人的壯志豪情。這里雖未直接寫人,實則借旗寫人,以紅旗來映照、表現廣大工農紅軍勇往直前、頑強不屈的性格和不畏困難、堅忍不拔的精神,虛與實,直筆與側寫,寫實與浪漫在此自然地融為一體。
下片則指明了此次行軍的目的和方向。在描繪了漫天飛雪與風中紅旗后,又用設問引起下文:“此行何處?”繼而自答:“贛江風雪迷漫處?!贝鹫Z并未明指此次行軍的具體方向,而只是泛言滔滔贛江上的風雪迷漫之處。風雪茫茫,道路迢迢,似困難重重,崎嶇難行,詞之思致至此顯得有些低沉、迷茫。但緊接著最后一句:“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泵鞔_點出此次部隊出征的最終目標,又立時將情緒提起,語極平易,然力有千鈞,讓人仿佛看到千百萬已被革命喚醒并組織起來的工農武裝,正精神抖擻、信心百倍地奔赴戰場,在他們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沒有不可戰勝的地方。詞至此又完成了一個更大的起伏,先抑后揚,重點在后,使整篇的情感、氣氛完全改觀。
這首《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簡潔平實,明白曉暢,同時又波瀾起伏,抑揚有致,意象擇取和遣詞造句都匠心獨運,精彩畢現。全篇于質實凝煉之中,寓深遠宏大之意,洋溢著樂觀的氣氛,澎湃著昂揚的激情。詞中也不避革命征途中的困難,讓人在為廣大工農武裝不畏困難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信念所震撼、感染的同時,又分明體會到征途上的艱難險阻,感受到革命成功之不易。正如古人所云“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陸游《題廬陵蕭彥毓秀才詩卷后》二首之二),好的詩文,取材于火熱的生活,來自真切的感受,只要將身之所歷,心之所感真實寫出,毋須雕琢,自是佳作。這首小令取自革命征程中,自然地將豪情與現實、寫實與浪漫緊密綰合,既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又有持久的藝術魅力?!?/p>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雪中行軍。1930年1月,彭德懷率紅五軍從湘贛來到贛西并與黃公略新成立的新六軍對吉安進行包圍。同年1月下旬,毛澤東率領的紅四軍第二縱隊抵達江西廣昌縣的塘坊,頂風冒雪,翻山越嶺,向廣昌縣城疾進。月底,與朱德部隊會合,并占領寧都等縣,繼而向吉水一帶活動。2月6日~9日紅四軍、五軍、六軍及贛西特委在吉安縣陂頭召開聯席會議,會議作出了攻打吉安城的決定,并作出相應的戰略部署。據推斷,這首詞作于這次聯席會議之時或之后。
毛澤東簡介
近現代·毛澤東的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戰略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 毛澤東的詩(48篇)〕猜你喜歡
逍遙堂會宿二首
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仕,將宦游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復移守膠西⑶,而轍滯留于淮陽、濟南⑷,不見者七年。熙寧十年二月,始復會于澶濮之間⑸,相從來徐留百余日。時宿于逍遙堂,追感前約,為二小詩記之。
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
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臥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凄凄。
買陂塘·歸鴉
倚柴門、晚天無際,昏鴉歸影如織。分明小幅倪迂畫,點上米家顛墨。看不得。帶一片斜陽,萬古傷心色。暮寒蕭淅。似捲得風來,還兼雨過,催送小樓黑。
曾相識。誰傍朱門貴宅。上林誰更棲息。郎君柘彈休拋灑,我是歸飛倦翮。飛暫歇。卻好趁江船,小坐秋帆側。啼還啞啞。笑畫角聲中,暝煙堆里,多少未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