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譯文及注釋
譯文
冬天夜里很寒冷,寒冰把井都封住了。明亮的月光穿過華麗的房間照進帳子里,青色的燈光,一明一暗地閃爍著,映照著悲啼的侍女。燈芯快燒完了,胭脂粉和著淚水一滴滴地流下了。
沒有飲完一杯酒,就見她掩面流淚,歌聲里夾雜著凄涼的悲咽。悲情和歌聲兩方面盡量發泄,都不相違背。你要體味到她唱得令人悲痛之處,就是歌聲震得屋梁上的灰塵飛揚下來時。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庭院深深》等。格律俱為平韻格。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冰合井:嚴寒的冰把井給封凍了。
畫堂:泛指華麗的堂舍。
侵幃(wéi):侵襲帳子。侵,指一物進入他物中或他物上。
青缸:代指青色的燈光。
挑:把燈芯撥出一些。欲盡:快燒完了。
裛(yì):沾濕。垂:掉下,流下。
掩淚:猶掩涕,掩著面流淚。
暗塵:多年不見的灰塵,積塵。
“臨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鑒賞
賞析
上片寫侍女離別前夜的悲傷生活環境與心態。開頭兩句,點明侍女在別離徐君猷后的“夜寒冰合井”的生活時令,“畫堂明月侵幃”的生活氛圍。接著三句,寫在極其嚴寒、月透帳幃的冬夜里,青燈若明若滅地映照著“悲啼”的侍女。“青缸挑欲盡”,寫侍女“悲啼”時間之長,“粉淚裛還垂”,寫侍女“悲啼”程度之深。以傷恨為中心,以明月、青燈為幫襯,把今、昔、未來串連起來,顯示愁恨綿綿無盡期,明月、青燈仍長在。當時的明月、青燈曾映照著陪伴著主人的歡笑,而今明月、青燈之下,卻只有侍女孤身一人。該詞與《西江月·別夢已隨流水》中的“淚巾猶裛香泉”“別夢”的意境完全吻合。這不是偶合,而是離情的必然。兩心相許,終身難忘。在徐君猷離黃州幾個月后,侍女也將離去,自然引起侍女生活上的變化和情感上的悲傷。勝之是詞人最欣賞的侍女。勝之與于黃州的一段生活,在詞人腦際里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而今將各奔西東,叫詞人魂飛夢縈、牽腸掛肚。
下片寫侍女惜別前夜的歌聲,令人動心、消魂和斷腸。“未盡一尊先掩淚,歌聲半帶清悲”,寫侍女傷離別時的未歌先淚、半歌半悲。“掩淚”寫侍女的哭態,“歌聲”寫侍女的強顏,“清悲”寫侍女的傷感。淚(粉淚、掩淚)、歌(歌聲)、悲(悲啼、清悲)三者交融,讓人為之動心、消魂?正是詞人所謂歌有聲,人有情,“情聲兩盡莫相違”的慰藉詞了。最后兩句,進一步渲染侍女的無限傷感與痛苦。“梁上暗塵飛”,這一贊賞是不過分的,表明詞人對這位即將離黃州去蘇州的侍女懷有深深的依戀之情。
全詞情真意切,慟天感人,籠罩在灰暗、悲涼的氣氛中。冬天、寒夜、冰井、明滅青燈、悲啼、粉淚(掩淚)、清悲歌聲、腸斷、暗塵等詞語的巧妙綴合,淋漓盡致地塑造了一位聲情并茂、聲淚俱下、令人傾倒的侍女形象。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十二月,徐君猷(黃州太守,與蘇軾是同僚)的侍女勝之將要離開黃州去蘇州,該詞是蘇軾在送別勝之時所作。 ?
蘇軾簡介
宋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的詩(156篇)〕猜你喜歡
富春渚詩
宵濟漁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緬云霧,赤亭無淹薄。
溯流觸驚急,臨圻阻參錯。
亮乏伯昏分,險過呂梁壑。
洊至宜便習,兼山貴止托。
平生協幽期,淪躓困微弱。
久露干祿請,始果遠游諾。
宿心漸申寫,萬事俱零落。
懷抱既昭曠,外物徒龍蠖。
傾杯·鶩落霜洲
鶩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離愁萬緒,閑岸草、切切蛩吟如織。
為憶芳容別后,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楚峽云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望京國。空目斷、遠峰凝碧。
秋興賦
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于散騎之省。高閣連云,陽景罕曜,珥蟬冕而襲紈綺之士,此焉游處。仆野人也,偃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談話不過農夫田父之客。攝官承乏,猥廁朝列,夙興晏寢,匪遑卮寧,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于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于時秋也,故以“秋興”命篇。其辭曰:
四時忽其代序兮,萬物紛以回薄。覽花蒔之時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雖末士之榮悴兮,伊人情之美惡。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憀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夫送歸懷慕徒之戀兮,遠行有羈旅之憤。臨川感流以嘆逝兮,登山懷遠而悼近。彼四戚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難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諒無愁而不盡。
野有歸燕,隰有翔隼。游氛朝興,槁葉夕殞。于是乃屏輕箑,釋纖絺,藉莞箬,御袷衣。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天晃朗以彌高兮,日悠陽而浸微。何微陽之短晷,覺涼夜之方永。月瞳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階闥兮,蟋蟀鳴乎軒屏。聽離鴻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宵耿介而不寐兮,獨輾轉于華省。悟時歲之遒盡兮,慨伏首而自省。斑鬢髟以承弁兮,素發颯以垂領。仰群俊之逸軌兮,攀云漢以游騁。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茍趣舍之殊涂兮,庸詎識其躁靜。
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跡兮,殆不踐而獲底。闕側足以及泉兮,雖猴猿而不履。龜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綠水。且斂衽以歸來兮,忽投紱以高厲。耕東皋之沃壤兮,輸黍稷之余稅。泉涌湍于石間兮,菊揚芳于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鰷之澼澼。逍遙乎山川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悠哉游哉,聊以卒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