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人 > 宋代詩人 > 范成大

      范成大簡介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范成大的詩文(16篇)范成大的名句(4條)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范成大于宋欽宗靖康元年六月初四(1126年6月26日)生于吳縣(今江蘇蘇州),他幼年聰慧,十二歲時便遍讀經史,十四歲時開始創作詩文。

      紹興十二年(1142年),宋高宗生母韋氏(顯仁皇后)從金國回朝,范成大應試獻賦頌,名列前茅。

      紹興十四年(1144年),在昆山堅嚴資福禪寺讀書,十年不出。曾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號此山居士。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除任徽州司戶參軍,于此年春季抵任。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前往臨安,監管太平惠民和劑局。

      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范成大任編類高宗圣政所檢討官,兼敕令所。

      隆興二年(1164年)二月,除任樞密院編修官。十二月,任秘書省正字。

      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任校書郎。六月,兼國史院編修官。十一月,調任著作佐郎。

      乾道二年(1166年)二月,范成大任尚書吏部員外郎。三月,被人誣陷逾越等級,遭罷職,旋即領宮祠官。

      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被朝廷起用為處州知州。次年五月,范成大入宮回答宋孝宗趙昚的提問,陳說力的內容包括三方面:日力、國力、人力,認為此時都被不急之務耗費,孝宗高興地采納了他的意見。七月,赴處州任。八月,抵達處州。范成大為處州創義役。其法規定:民以都保為單位,據役戶多少和職役情況,各家按貧富輸錢買田稱義田,以所收田谷助當役者,民戶按次序輪流亢役。義役既行,公私都稱便。

      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朝廷召范成大為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乾道(1165年—1173年)年間,規定以絹統計贓物數量,估價低而定罪重,范成大上奏說:“承平之時絹每匹不到一千錢,而估的價超過幾倍。紹興初年絹價遞增了五分,價錢有三千足夠了。如今絹實在貴,應當比當時的價格翻一倍。”趙昚吃驚地說:“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法令條文。”于是絹價增為四千,而刑罰減輕了。 十二月,任起居舍人兼侍講,仍兼實錄院檢討官。

      使不辱命

      宋金簽訂隆興和議時朝廷忘了議定受書的禮儀,趙昚曾為此感到后悔。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趙昚任命范成大為起居郎、代理資政殿大學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觀使兼侍讀、丹陽郡開國公,充任祈請國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并請更定受書之儀。范成大因所奉國書僅語及陵寢事,請并載受書一事,趙昚不許。臨行前他對范成大說:“朕不敗盟發兵,何至害卿!嚙雪餐氊,理或有之。”左相陳俊卿因力主暫緩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陳良祐因論不應遣使而罷官責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燾懼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當時金國的迎接使者仰慕范成大的名聲,以致效仿他戴巾幘。

      到燕山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擬奏章,具體論述接受國書的儀式,把它放入懷中。范成大首次呈進國書,言詞慷慨,金朝君臣正認真傾聽時,范成大忽然上奏道:“兩朝已經結為叔侄關系,而受書禮儀沒有確定,我這里有奏章。”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金世宗完顏雍大吃一驚,說:“這難道是獻國書的地方?”金朝群臣用手板擊他要他起來,范成大跪立不動,一定要把國書送上。不久,回到住所,完顏雍派伴使宣旨聽候處理。范成大一直跪著要獻上國書,金朝廷上議論紛紛,太子想殺死范成大,經越王阻止才作罷,范成大竟然得以保全氣節而歸。九月,成大返宋。完顏雍復書拒宋所請,只許趙昚奉遷陵寢,同意歸還欽宗梓宮。范成大回國后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

      南宅交廣

      范成大歸國后,被任命為中書舍人。最初,趙昚書寫崔寔鑄錢之案,連及士大夫《政論》賜給輔臣,范成大上奏說:“御筆書《政論》,本意在于嚴格法紀,整頓積弊。而近日大理寺議定刑罰,順次加重一級,這不是以嚴刑換取太平,而是殘酷。”趙昚稱他說的是明智的話。張說被任命為簽書樞密院事,范成大起草制書,扣留命令七天不下達,又上疏勸告,最終阻止了任命,但范成大也因此遭外調。

      乾道七年(1171年),范成大以集英殿修撰出知靜江府(廣西桂林)兼廣西經略安撫使,此即為“南宅交廣”之行。

      乾道八年(1172年)臘月七日,范成大從家鄉吳郡(蘇州)出發,南經湖州、余杭,至富陽而入富春江,隨后經桐廬、蘭溪入衢江,又經信州(上饒)、貴溪、余干而到南昌,再入贛江。

      乾道九年(1173年)元月十二日,范成大至臨江軍(樟樹),十四日游薌林和盤園,給范成大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幾棵大梅、古梅,晚年隱居石湖后,他就全力經營石湖的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并專門著有《梅譜》一卷。范成大后即入贛江支流袁水,過袁州(宜春)、萍鄉進入湖南境內。泛湘江南下,至衡山,并陸行經永州、全州。三月十日,范成大入桂林。

      此次水陸路程共三千里,歷時三月,著游記一卷,取韓愈詠桂林的“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驂”詩意,取名為《驂鸞錄》。

      當時,廣西貧乏,專靠鹽利,漕臣又把鹽利全部取走,于是所屬縣邑有增加鹽價抑配賣給百姓的弊病,趙昚下詔恢復鈔鹽,漕司拘留鈔錢平均分給所屬各部,但錢沒按時到。范成大到廣西后,說:“有比這更至關重要的利害嗎?”上疏趙昚說:“可以強制減去漕司強取的數目,以給各郡縣使之寬裕,那么科賣抑配可以被禁止。”趙昚采納了他的意見。幾年后,廣州鹽商上書,乞求恢復客商販鹽,宰相同意他們的意見,拿出大量的銀錢幫助他們。人們多認為不好,這個意見發給有關部門討論,最終沒能改變范成大的方法。舊法規定政府所買之馬以四尺三寸為限度,趙昚下詔加到四寸以上,范成大說互市四十年,不應該突然改變。

      西入巴蜀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任為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途中他上疏說:“吐蕃、青羌兩次侵犯黎州,而奴兒結、蕃列等尤其狡黠,輕視中國。臣應當教練將兵,外修堡寨,還要講明訓練團結的方法,使人人能夠作戰,這三方面沒有錢不行。”孝宗賜給度牒錢四十萬緡。范成大還未就任,便由四川制置使改為管內(成都路)制置使。范成大認為西南邊境,黎州是要地,應增加能戰的士兵五千,請設置路分都監。吐蕃入侵路線有十八條,全部修筑柵欄分別派兵戍守。奴兒結侵入安靜寨,派飛山軍一千人前往阻擊,估計他們三天就會逃跑,結果果然如此。白水砦守將王文才私娶蠻族之女,常常帶人攻打邊境,范成大用重賞使蠻人互相懷疑,不久,王文才被俘獲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殺掉了他。蜀北邊境過去有義士三萬,是本地的民兵,監司、郡守私自役使他們,都統司又讓他們與大軍輪流戍邊,范成大極力阻止,此事便未施行。蜀地名士孫松壽、樊漢廣都不愿出來做官,范成大表彰他們的氣節。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用其所長,不拘于小節,其優秀突出的上書推薦,往往揚名于朝廷,位至二府。范成大在四川與陸游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

      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離任,五月底從成都萬里橋出發,十月已巳進入吳郡(蘇州)的盤門。這次的行程比較簡單:沿岷江入長江,然后一路過三峽,經湖北、江西入江蘇,從鎮江轉常州、蘇州。此行有游記二卷,取杜甫“門泊東吳萬里船”意命名為《吳船錄》。與前二錄相比,此書篇幅最長,也最為后人推重。

      東薄鄧海

      淳熙四年(1177年)春,范成大臥病,請求奉祠。五月二十九日,離開成都。十月,返回臨安召對,趙昚命他權任禮部尚書。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以禮部尚書知貢舉。四月,以中大夫拜官參知政事兼權監修《國史》、《日歷》。六月,遭諫官彈劾罷免,奉命主管祠觀。淳熙七年(1180年),范成大被起用為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上奏請求罷除進獻海物及前任、魏王趙愷移用的錢幾萬緡,來減少民力的消耗,獲允準。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朝廷因范成大“治郡有勞”,任命其為端明殿學士。三月,任建康(今南京)知府。四月,范成大到任。在建康任上,他上奏調軍隊儲蓄的二十萬石米以賑饑民,并請減去租米五萬石。淳熙九年(1182年)八月,因范成大應對旱災、賑濟饑民有功,朝廷“轉其一官”以獎賞。十一月,特授太中大夫。水盜徐五暗中興事,號稱“靜江大將軍”,范成大將其抓獲誅殺。

      淳熙十年(1183年),范成大除奏請開倉賑濟饑民外,還下令境內驅捕飛蝗。因苦于風眩,從夏至秋,五次請求致仕,于同年八月被任命為資政殿學士,再次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退隱閑逸

      范成大致仕后,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較為閑適而優裕的晚年生活,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寫下了最后的名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并于紹熙三年(1192年)左右為家鄉撰寫了《吳郡志》。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起任福州知州。范成大多次請辭,均未獲允,只得入朝召對,獲趙昚慰勞,并賜丹砂及手書的蘇軾詩兩首,太子趙惇(宋光宗)也賜“壽櫟堂”三大字。其后又于延和殿論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赴福州任,行至婺州(今浙江金華),稱病堅請奉祠,獲朝廷允準。其后向新即位的趙惇上陳“當世要務”。同年,封吳郡開國侯。紹熙三年(1192年),朝廷加范成大為資政殿大學士,起知太平州。范成大多次請辭未獲準,只得于五月就任。六月,次女逝世,范成大因而辭官回鄉。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于病中自編的詩文全集完成,命其子范莘向楊萬里求《序》。秋季,范成大病重,上疏請求致仕。九月五日(10月1日 ),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朝命特贈五官。十二月十三日,歸葬吳縣至德鄉上沙的赤山旁。后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

      介紹

      中興四大詩人

      范成大與楊萬里年齡相仿,都是在北宋滅亡前后出生的,又同在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同列名于“中興四大詩人”。不過范成大在仕途上更為得志,做到參知政事,晚年退職閑居。有《石湖居士詩集》。 范成大一度也深受江西派的影響,現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語言澀滯、堆垛典故的現象,和一些似禪非禪、似儒非儒的議論。不過,范成大在學江西詩風的同時,比較廣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詩歌的風格與技巧,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突破了江西詩風的籠罩。尤其許多近體詩,委婉清麗中帶有峻拔之氣,有他自己的特點。 點評(眼兒媚.酣酣日腳紫煙浮): 詞亦文之一體,昔人名作,亦有理脈可尋,所謂蛇灰、蚓線之妙。如范石湖眼兒媚萍鄉道中云云,“春慵”緊接“困”字、“醉”字來,細極。 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和尤袤號稱“中興四大詩人”。當時楊、陸的聲名尤著。尤袤流傳下的作品很少,成就也不高;楊、范雖比不上陸游,但都能擺脫江西詩派的牢籠,思想、藝術各有特色,不愧為南宋杰出的詩人。

      楊萬里對范成大的評價

      楊萬里評他的詩“清新嫵媚”、“奔逸雋偉”(《石湖詩序》),主要是指“點綴湖山”一類作品而言。其實范詩還有“婉峭”、“淺切”的一面。楊萬里還說:“今海內詩人,不過三四,而公皆過之,無不及者”,這評價也欠公允。范是不能和陸游相比的。他深受佛、道影響,詩中消極頹廢的東西還是不少的。

      “旅行家”范成大

      作為旅行家,范成大比不上徐霞客,但作為士大夫和詩人,范成大的精神世界卻遠比徐霞客這樣的“專業”旅行家豐富

      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45歲的范成大受命出使金國。他作為“祈請使”,目的有二:一是求趙宋皇室陵墓所在的河南鞏、洛之地,二是重議兩國交換國書的禮儀。

      此時距金滅北宋已40余年,南宋與金國劃淮河為界,以“侄兒”的身份卑事金國。南宋想以“祈請”的方式收拾失去的河山與尊嚴,不啻于癡人說夢。就連宋孝帝本人也知道,此行不但沒啥勝算,還兇多吉少,臨行前他對范成大說:“朕不敗盟發兵,何至害卿!嚙雪餐氊,理或有之。”這就是讓他做好當蘇武的心理準備了。

      心情最為復雜的旅行

      乾道六年使金,是他一生中心情最為復雜的一次旅行

      范成大此行著有旅行日記一卷,名為《攬轡錄》,取東漢名士陳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的意思。據此書記載,他于六月“出國門”,“八月戊午”渡淮出國界,十月“戊午”復渡淮歸來,在金國境內逗留了兩個月。中國現存最早的私人日記是唐李翱的《來南錄》,到北宋時,士大夫作日記者已經很多,其中以王安石的《日錄》篇幅最為浩繁,有八十卷之多,然而多記政事,實為一種私家史乘。而早期的私人日記多為篇幅短小的紀行之作。

      范成大乃南宋詩壇巨匠,與陸游、楊萬里等并稱“中興四大家”,以“清新嫵麗”而又“奔逸俊偉”的詩風馳名于世。范成大是一個眼界開闊、感覺敏銳的觀察者,對自然界的山水泉石充滿熱愛,對升斗細民的悲歡富于理解之同情;他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于殊方異域、奇風異俗都報以強烈的興趣;他官至宰輔,風節凜然,一生宦跡又極其廣闊(“予生東吳、而北撫幽燕、南宅交廣、西使岷峨之下,三方皆走萬里,所至無不登覽”),故胸中千丘萬壑,下筆氣象萬千。另一面,范成大又是一個內心豐富、情感真摯的人,無論是感時、憂國、憫農、刺政還是傷逝、惜別、嘆老、思鄉,他的詩里總有一些特別細膩而個性化的體察,用一句老話來說———他的詩里有“人”。

      乾道六年使金,是范成大一生中心情最為復雜的一次旅行,壓抑、悲愴,而又滿懷忠義豪情,因此《攬轡錄》中的許多文字也特別感人。如寫北宋舊都東京汴梁的殘破:新宋門內“彌望悉荒墟”,“大相國寺,傾檐缺吻,無復舊觀”……凡東京一門一樓,皆羅列其舊名與“虜改”之新名,貌似簡單的記錄,而板蕩之痛與黍離之思盡在其中。

      更讓人心碎的當然還是中原的遺民,淪陷已久,“民亦久習胡俗”,“男子髡頂”,“村落間多不復巾,蓬辮如鬼”,然而父老“遺黎往往垂涕嗟嘖,指使人云:‘此中華佛國人也。’老嫗跪拜者尤多”……除《攬轡錄》外,此次使金他還留下72首絕句,匯為《北征小集》,其中佳作甚多。

      范成大此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本來就是不可能達到的),但表現得風骨凜然,甚至連金主也認為“可以激勵兩國臣子”———弱國外交的極致也只能是爭取一點精神上的尊嚴了。

      他的抱負

      他是打開了心胸和慧眼的詩人,他的飽覽山川聯系著“許國”的抱負

      歸國后,范成大得到朝廷的肯定,但很快又因剛直而被黜,于乾道七年受命出帥靜江府(廣西桂林),這就是“南宅交廣”之行。這次旅行實際開始的時間已是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臘月七日,他從老家吳郡(蘇州)出發,南經湖州、余杭,至富陽而入風景如畫的富春江。在余杭時與遠送而來的親友道別,場面極其傷感。之前更不得不將重病的乳母留在余杭,“分路時,心目刲斷。世謂生離不如死別,信然。”

      與眾人別后二日就是除夕之夜,“發富陽。雪滿千山,江色沈碧。夜,小霽。風急,寒甚。披使虜時所作棉袍,戴氊帽,作船頭縱觀,不勝清絕。”

      此情此境此文,讓人一見之下,永銘于心。試想身披兩年之前去國北征的寒衣,胸懷著二日之前與親友訣別的凄愴,于此除夜之際,置身于寒江的扁舟上,心緒如無限宇宙中的一點孤明,所謂“不勝清絕”者,實是無以言之而強為之言了。

      溯富春江,經桐廬、蘭溪入衢江,然后經常山縣出浙江、入江西的信江,經信州(上饒)、貴溪、余干而到南昌,登滕王閣;入贛江,乾道九年元月十二日至臨江軍(樟樹),十四日游薌林和盤園———這兩處都是當時著名的園林,給范成大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幾棵大梅、古梅,晚年隱居石湖后,他就全力經營石湖的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并專門著有《梅譜》一卷。

      過臨江軍后即入贛江支流袁水,過袁州(宜春)、萍鄉進入湖南境內。泛湘江南下,至衡山,謁南岳廟,因病未登山,然后陸行經永州、全州,三月十日,入桂林。凡水陸路程三千里,歷時三月,著游記一卷,取韓愈詠桂林的“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驂”詩意,取名為《驂鸞錄》。

      毋庸置疑,范成大是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旅人。

      古代士大夫因仕宦而四處游歷并非罕見,但大多數人只會寫一些例行的文字,無論是登臨懷古還是厭宦游、思故土,往往流于程式。這類詩人的作品,讓你看不出他生活的時代是唐代還是清代,也看不出他吟詠的是嶺南還是中原,尤其重要的是,你看不到背后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而范成大則是一個打開了心胸和慧眼的詩人,他筆下的風物很少是通用的,而是富于一時一地的特殊性,但又不是現實的實證主義鏡像,而總是用他的情懷和風格提升著外在的世相。

      作為旅行家,范成大當然比不上徐霞客,但作為士大夫和詩人,他的精神世界卻要遠比徐霞客這樣的“專業”旅行家更豐富。他在一首詩中寫道:“許國無功浪著鞭,天教飽識漢山川”———他的飽覽山川是與“許國”的抱負聯系在一起的,正是為了“許國”,他才經受了“三方皆走萬里”的艱苦旅程。

      他的向往

      一生的漂泊已經沉淀在他內心,成為記憶中永恒的財富

      士大夫是必須“兼濟天下”的,然而作為詩人,范成大又始終非常向往鄉居歸隱的田園生活。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范成大52歲,離四川制置使任,五月底從成都萬里橋出發,十月已巳進入吳郡(蘇州)的盤門。和前兩次懷著重重心事的旅行不一樣,雖然與四川的同僚朋友分別不免傷感,這一次的回鄉之旅壓倒性的情緒是“歸去來兮”的喜悅和輕松。這次的行程比較簡單:沿岷江入長江,然后一路過三峽,經湖北、江西入江蘇,從鎮江轉常州、蘇州。此行有游記二卷,取杜甫“門泊東吳萬里船”意命名為《吳船錄》。與前二錄相比,此書篇幅最長,也最為后人推重。

      《吳船錄》內容極豐富,除了記名山大川之美,如寫峨眉山佛光之奇如在目前,狀三峽湍流之險驚心動魄,也有許多人文歷史方面的記載非常有價值,如記江州東、西林寺的唐代碑刻,抄錄峨眉牛心寺釋繼業所著西域行程等,頗有史料價值。此書文章之美,不愧為中國山水文字中的典范。

      從乾道八年十二月出盤門到淳熙四年入盤門,范成大完成了一個象征性的循環,從此結束了作為旅人的生涯。從四川歸來過武昌時,他曾于中秋夜回憶自己十三年間,十一處見中秋,“其間相去或萬里”,當時便想:若得自此“歸田園,帶月荷鋤,得遂此生矣”。淳熙九年,范成大終于遂愿退休,從此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閑適而優裕的晚年生活,寫下了最后的名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并為家鄉撰寫了一部具有開創意義的方志:《吳郡志》。

      在最后的歲月里,他仍然對旅行充滿向往,但毫無疑問的是,每當中秋賞月的時候,他都會想起從前度過中秋的那些地方:一生的漂泊已經沉淀在他內心,成為記憶中永恒的財富。

      相關事件

      政治

      ●范成大數次出任地方官員,從州守至制置使。他在職責范圍內,興利除弊,不遺余力。

      1、知處州(今浙江麗水)時,范成大創義役、復堤堰、興水利、建橋梁。

      2、出知靜江府(廣西桂林)時,范成大厘鹽政、獎士類修古跡。

      3、出任四川制置使(后改管內制置使)時,范成大減酒稅、罷科糴、練將士、修堡寨、蠲租賦、薦人才。

      4、知明州(今浙江寧波)時,范成大蠲積欠、罷進奉。

      5、知建康(今江蘇南京)時,范成大舉荒政、賑饑民、捐稅斂、開軍倉以濟貧乏,移余財以代秋租。

      他的這些為政舉措,對減輕地方負擔、改善百姓生活、促進農業生產、安定社會秩序,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文學

      范成大一度深受江西派的影響,現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語言澀滯、堆垛典故的現象,和一些似禪非禪、似儒非儒的議論。不過,范成大在學江西詩風的同時,比較廣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詩歌的風格與技巧,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如《樂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他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突破了江西詩風的籠罩。尤其許多近體詩,委婉清麗中帶有峻拔之氣,有他自己的特點。其詩風格輕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范成大曾長年在各地任地方官,周知四方風土人情,詩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較廣闊。例如他描寫民生疾苦的詩,繼承了唐代杜甫及元、白、張、王新題樂府的傳統,且以寫法新穎生動而別具一格,像《后催租行》中借老農之口所說的“去年衣盡到家口,大女臨歧兩分手。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復驅將換千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語氣冷雋,但批判現實的力度并不亞于白居易詩的大聲疾呼。

      范成大詩中價值最高的是使金紀行詩和田園詩。他在使金途中所寫的七十二首絕句,把自己在淪陷區的見聞感觸一一紀之于詩,主要內容是描寫淪陷區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躪、盼望光復的情形,憑吊古代愛國志士的遺跡以表示自己誓死報國的決心。如《青遠店》、《州橋》、《雙廟》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們的民族感情。南宋詩人描寫中原的詩大多是出于想象,而范成大卻親臨其境,所以感觸格外深刻,描寫格外真切,在當時的愛國主題詩歌中獨樹一幟。

      范成大退隱石湖的十年中,寫了許多田園詩,其中以《四時田園雜興》最為著名。這組詩共60首七言絕句,每12首為一組,分詠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園生活。在古代詩歌史上,田園詩事實上大多是士大夫自抒隱逸情抒情詩,如王維、孟浩然詩中的田園風光都是作為詩人靜謐心境的外化而出現的。除了少數陶詩以外,古代田園詩中對田園生活最重要的內容--農事反而是忽略不顧的,偶爾出現的樵夫、農人也往往被賦予隱士的性格。至于農村生活的主人公農民的勞作生活及其種種疾苦,唐代詩人如元稹、張籍等往往把此類內容寫進《農家詞》、《田家詞》一類樂府詩中。這些詩中沒有田園風光的描寫,在習慣上也不被看作田園詩。范成大創造性地把上述兩個傳統合為一體,全面、真切地描寫了農村生活的各種細節。范成大成功地實現了對傳統題材的改造,使田園詩成為名副其實的反映農村生活之詩。錢鐘書在《宋詩選注》中謂之“也算得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這類詩在南宋末期產生極大影響。

      范成大還寫了一些反映人民悲苦生活的小詩,如《夜坐有感》、《詠河市歌者》、《雪中聞墻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三絕》等。范成大詩的語言自然清新,風格溫潤委婉,只有少數作品風格峭拔。范成大詩的藝術成就很高,然而其詩風的個性不夠鮮明。

      范成大的文賦在當時也享有盛名。詞作情長意深,前期作品與秦觀相近,后期作品則近于蘇軾。他也寫了一些應酬唱和、山川行旅、嘆老嗟悲以至講論佛典禪里之作。楊萬里《石湖居士詩集序》說:“(范成大詩)大篇決流,短章斂芒;縟而不釀,縮而不僒。清新嫵媚,奄有鮑謝;奔逸雋偉,窮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陳陳,一唱之嗚嗚,不可得世。”

      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當時流傳著“家劍南而戶石湖”(“劍南”指陸游《劍南詩稿》)的說法。

      書法

      范成大善書。其書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潤,只可惜他為詩名所掩,書名不彰。明陶宗儀《書史會要》謂范成大“字宗黃庭堅、米芾,雖韻勝不逮,而遒勁可觀”。范成大的書法曾受他母親的影響,他的母親蔡夫人,是北宋四大書家之一蔡襄的孫女。

      范成大傳世墨跡,以尺牘簡札居多。他在成都與陸游飲酒賦詩,落紙墨尚未燥,士女已萬人傳誦,被之樂府弦歌,題寫素屏團扇,可惜這些墨跡都未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范成大手跡,以他54歲所書《明州贈佛照禪師詩碑》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于日本東福寺。范成大現存的手跡還有《茲荷紀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魚札》等,他的行書《田園雜興卷》也常為人們所樂道。 明代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中說:范成大“歸隱石湖時作即詩。無論竹枝、鷓鴣、家言,已曲盡吳中農囿故事矣!書法出入眉山(蘇軾)、豫章(黃庭堅),間有米顛(米芾)筆,圓熟遒麗,生意郁然,真是二絕。”董史在《皇宋書錄》稱其:“(范成大)近世以能書稱”、“字宗山谷、米老,韻勝不逮而遒勁可觀。”

      真定舞

      宋代范成大

      虜樂悉變中華,惟真定有京師舊樂工,尚舞高平曲破。

      紫袖當棚雪鬢凋,曾隨廣樂奏云韶。

      老來未忍耆婆舞,猶倚黃鐘袞六幺。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

      宋代范成大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云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車遙遙篇

      宋代范成大

      車遙遙,馬憧憧。

      君游東山東復東,安得奮飛逐西風。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月暫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復,三五共盈盈。


      橫塘

      宋代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鷓鴣天·嫩綠重重看得成

      宋代范成大

      嫩綠重重看得成。曲闌幽檻小紅英。酴醿架上蜂兒鬧,楊柳行間燕子輕。

      春婉娩,客飄零。殘花淺酒片時清。一杯且賈明朝事,送了斜陽月又生。


      鄂州南樓

      宋代范成大

      誰將玉笛弄中秋?黃鶴歸來識舊游。

      漢樹有情橫北渚,蜀江無語抱南樓。

      燭天燈火三更市,搖月旌旗萬里舟。

      卻笑鱸鄉垂釣手,武昌魚好便淹留。


      荊渚中流回望巫山無復一點戲成短歌

      宋代范成大

      千峰萬峰巴峽里,不信人間有平地。

      渚宮回望水連天,卻疑平地元無山。

      山川相迎復相送,轉頭變滅都如夢。

      歸程萬里今三千,幾夢即到石湖邊。


      鷓鴣天·休舞銀貂小契丹

      宋代范成大

      休舞銀貂小契丹,滿堂賓客盡關山。從今嫋嫋盈盈處,誰復端端正正看。

      模淚易,寫愁難。瀟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無書寄,寥落煙中一雁寒。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亚洲嫩模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伦理|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亚洲国产一区国产亚洲| 91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欧洲久久av|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AV成人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浮力影院亚洲国产第一页|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