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
(1452—1527)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號見素、云莊。成化十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進員外郎。曾上疏請斬僧繼曉并治中貴梁芳罪,觸帝怒,下獄,貶姚州判官。尋召還,復官,改南京。正德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鎮(zhèn)壓藍廷瑞等起事。嘉靖時官至刑部尚書。有《見素文集》、《西征集》。
方獻夫
(約1486—1541或1544)明廣東南海人,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中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員外郎,旋從王守仁問學,謝病歸西樵山中,讀書十年。嘉靖初還朝,以議大禮稱帝意,驟進少詹事。累官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持論和平,而輿論視為奸邪,連被劾。又見帝恩威不測,三疏引疾歸。有《周易傳義約說》、《西樵遺稿》。
王洪
(1379—1420)明浙江錢塘人,字希范,號毅齋。少年時才思穎發(fā),洪武二十九年成進士,年僅十八。永樂初入翰林為檢討,與修《大典》。帝頒佛曲于塞外,逡巡不應詔為文,受排擠,不復進用。與當時王稱、王恭、王褒稱詞林四王,均有才名。
孫蕡
(1334—1389)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為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為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筑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jīng)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為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龐尚鵬
(?—約1582)廣東南海人,字少南。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授樂平知縣,擢御史,出按河南、浙江等地,搏擊豪強,吏民震懾。嘉靖四十四年,在浙江推行一條鞭法,為一條鞭法之始。隆慶元年,遷大理右寺丞。次年,擢右僉都御史,兼領九邊屯務。諸御史督鹽政者以事權被奪,起而攻之,斥為民。萬歷四年起故官巡撫福建,拜左副都御史。忤張居正罷歸,家居四年卒,謚惠敏。有《百可亭摘稿》。
陳之遴
(1605—1666)明末清初浙江海寧人,字素庵。明崇禎十年進士,授編修,遷中允。因故革職。入清,授秘書院侍讀學士,累官禮部尚書、弘文院大學士。坐賄結內監(jiān)吳良輔,論斬。免死,流徙尚陽堡。康熙初死于徙所。有《浮云集》。
周瑛
(1430—1518)福建莆田人,字梁石,號翠渠。成化五年進士。任廣德知州,以有善政,賜敕旌異。弘治初歷四川參政、右布政使。始與陳獻章友,而不以獻章主靜之說為然,謂學當以居敬為主,敬則心存,然后可以窮理。有《書纂》、《翠渠類稿》。
林瀚
(1434—1519)明福建閩縣人,字亨大。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正德時官南京兵部侍郎,條上時政十二事,因語涉近幸,多格不行。與守備中官不合,又裁抑內臣因進貢經(jīng)南京者,為劉瑾所恨,謫浙江參政,致仕。瑾誅,復官。謚文安。有《文安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