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
李治(1192—1279),字仁卿,號敬齋。真定欒城(今屬河北)人。金末正大進士,辟知鈞州(今河南禹縣一帶)。金哀宗開興元年(1232),蒙古軍來攻,城潰,乃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間。忽必烈在藩邸,聞其賢,遣使召至,問天下當如何治之,頗嘉納其言。晚家元氏,學徒益眾。忽必烈即位,復聘之,欲處以清要之職。辭以老病,懇請還山。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再以學士召,就職期月,復辭去。卒于家。學優才贍,為人所稱。有《敬齋文集》等。存詞五首,附見于元好問《遺山樂府》。
馮子翼
馮子翼(生卒年不詳,約1170年前后在世),字士美,定州中山(今內蒙古寧城西)人。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進士。以同知臨海軍節度使事致仕。性剛果,與物多忤,因此仕宦不進。有詩、詞傳于世,元好問云:“士美詩有筆力”。《中州集》卷二錄其詩七首,《中州樂府》錄其詞一首。生平見《中州集》卷二。
閻長言
閻長言(1165—1215)字子秀,號復軒;初名詠,避衛紹王諱,改名長言;山東高唐人(今山東長清)。于金朝承安五年(1200年),擢詞賦科進士第一授狀元,閻長言中第后留翰林院任職十年,應奉翰林文學,有“氣節豪邁,文字一流”之譽,后任河南府治中,被召還朝,以道梗不得前,卒于亳州,其工詞賦,性豪放,他門生眾多,如金正大年間(1224~1231)進士康嘩、翰林學士閻復和康壁均為其門生。他們4人都是金、元時期較為著名的人物,世人并稱“二閻二康”,著有《復軒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