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游金山寺

      游金山寺

      [宋代]:蘇軾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游金山寺”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的家鄉地處長江初始發生之源頭,為官出游卻隨江水滾滾飄然東入海。

      聽說此地大潮打起浪頭足足一丈高,即使天寒地凍還有沙痕印跡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號稱盤陀,自古以來出沒水中追隨浪濤和江波。

      嘗試登上絕高山頂遙望萬里外家園,無論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羈旅在外鄉愁只恐難尋回家之歸舟,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賞山中之落日。

      微微風里波濤萬頃陣陣蕩漾起細鱗,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魚尾血樣紅。

      正當此時江中月亮剛剛還在初升起,二更時辰月兒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靜靜長江江心好似有著一炬火大明,飛騰火焰照得山中棲息鳥兒紛紛驚。

      惆悵失然歸臥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識,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處之事物。

      江山彌幻而今如此為何還不回家園,江神莫非責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頑固。

      感謝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實在不得已,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寧如奔逝之江水。

      注釋

      金山寺:在今江蘇鎮江西北的長江邊的金山上,宋時山在江心

      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盤陀:形容石塊巨大。

      歸楫:從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槳,這里以部分代整體。

      初生魄:新月初生。蘇軾游金山在農歷十一月初三,所以這么說。

      “江心”一句:或指江中能發光的某些水生動物。

      謝:道歉。

      如江水:古人發誓的一種方式。

      “游金山寺”鑒賞

      賞析

      這首詩分為三段:

      頭八句“我家江水初發源”至“江南江北青山多”,寫登高遠眺,觸景生情,勾起鄉思,中間八句“羈愁畏晚尋歸楫”至“飛焰照山棲鳥驚”,描繪傍晚和夜間江上的景色,末六句“悵然歸臥心莫識”至“有田不歸如江水”,闡發辭官歸田的意愿。這三段分別寫游金山寺的所思、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對于故鄉的思念,對于仕途奔波的厭倦和立意辭官歸隱的決心。

      該詩以“江水”貫穿首尾作為線索,“鄉思”是極力渲染的內容。詩人筆勢矯健,全篇舒展自如,寫景詠懷,融為一體,波瀾浩大,才情橫溢。

      先看頭二句:“我家江水初發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這一開頭充滿了磅礴氣勢。蘇軾的家鄉在四川眉山,古書稱長江之水發源于四川岷山。蘇軾對源于家鄉,哺育著中華民族的江水感到非常親切,并且引以為自豪。在古代,“江”指長江,“河”指黃河。所以詩中的“江水”,說的就是長江水,不同于今天的泛稱“江水”。一個人失意的時候,心情憂郁的時候,最容易想家。“親眷眷而懷歸兮”,蘇軾也是如此。所以當他登高遠眺的時候,他的目光一接觸到浩蕩東流的江水,就會設想逆流而上直到大江的源頭,設想天際遙遠的可愛家鄉,也同時勾起對往事的回憶。當他在嘉佑元年(1056年)與父親、弟弟一起出四川,過秦漢之故都,縱觀嵩、華、終南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杰。那時他豐華正茂,意志昂揚。到京都后他得到了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名列進士榜上的第二名,更是躊躇滿志,可以說前程如花似錦,然而后來的仕宦生涯卻不順心,由于他為人耿直,不肯與世俗相附炎,而屢遭挫折。他面對眼前波濤起伏的江水,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宦海中的沉浮。漫長的歲月,竟然把他從江水發源的故鄉引到了江水入海的地方,這簡直難以思憶。,他感嘆自己仕宦不歸,就像江水入海不回一樣。“宦”,作官。“宦游”,因作官而游歷四方。蘇軾一反李白“江水送人”的寫法,而說“宦游直送江入海”,變成了“人送江水”。筆調新奇,耐人尋味。江水不平,波浪迭起,這正是詩人經歷的形象寫照。詩人已送走了多少充滿風浪的日子,送走了心中多少不平和感慨,而未來就不知如何了。

      接下來“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四句,以豐富的想象描述登臨所見的壯麗景色。“聞道”說明是聽來的,這樣“潮頭一丈高”乃是作者意念中的形象。枚乘在“七發”中有這樣的描寫“江水逆流,海水上潮”,而這里,蘇軾以“一丈高”畫出江浪排空的奇景,巍巍壯觀,給人留下了更加鮮明的印象。由于天冷水涸,往時洶涌的潮頭如今已經銷聲,但卻并未匿跡,即“沙痕在”。蘇軾游金山寺時,已是十一月初,季節入冬,故曰“天寒”。“天寒尚有沙痕在”,盡管時令變遷,可是巨浪卷起的沙痕依然歷歷可見。這兩句是前虛后實,極寫江水之氣勢。妙在從沙痕引起聯想,感嘆大自然的無窮威力和變化。正是由于詩人馳騁筆墨,不局限于眼前之所見,因而詩中景象擴大,意境雄奇。“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兩句,跟前兩句倒一下,是前實后虛。作者談到山水名盛,意在增強詩篇的藝術感染力。“石盤陀”是堆垛在一起的巨大石頭,只有在江面上才能看到的奇景。它又引起了作者“古來出沒隨濤波”的遐想:“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這一堆堆的巨石,水漲而“沒”,水落而“出”,依然故我,豈不是歷史的見證。詩人心潮起伏,想到自己的仕宦生涯,就像潮漲潮落那樣浮沉不定。那在驚濤駭浪的沖擊下,那巍然不動的“石盤陀”正是象征著歷盡磨難的詩人不愿順乎上下而變其操守、變其品德一樣。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這里鮮明展現了詩人登上金山之巔,向遠處家鄉深情眺望的生動畫面。“試”字見作者思鄉心切,明知故土遠在天邊難以望及,卻偏要一“試”。這種執著的想念,是作者厭倦仕宦生活的表現。他滿腹的愁怨與不平,希望在登高時泄發,在懷歸中忘卻。正如王粲《登樓賦》中所寫:“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一樣,蘇軾的遠眺,只能是愁上加愁。“江南江北”一句寫青山密布,并非泛言景色之美,而是哀嘆望鄉不見。青山擋住了詩人的視線,“山多”即愁多,苦多也。與《登樓賦》“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的描寫十分相似。到這里作者的情感得到了有力地抒發。以上八句寫的是白天所見的景象,用的是虛實結合的手法,詩人在所思上極費琢磨,下了功夫。

      “羈愁畏晚尋歸楫”開始,轉入暮景和夜景的刻畫,更為奇麗壯觀。“羈愁”乃羈旅之愁。作者心懷鄉國,到了傍晚旅愁更深,思念更苦。“畏晚”二字傳神地表露出詩人的心理,這種心理頗具普遍性。在蘇軾之前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詩不是發出了“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千秋浩渺的慨嘆。在蘇軾之后,元代馬致遠的《秋思》道出了飄泊者無盡的愁緒,“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可見“畏晚”的心情是羈旅之人常有的,只不過對失意的人來說,“畏”更厲害,“愁”更深罷了。“歸楫”指歸舟,這是一種借代的手法,用個別借代整體,“楫”是船槳,以之指代船。作者“尋歸楫”未成,因為“山僧苦留看落日”。一個“苦”道出了寶覺、圓通二僧的情意,也預示著落日的景象一定十分迷人。果然,江中落日景色美不勝收,詩人用“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這一聯對偶刻意描摹。看,微風輕拂,遼闊的江面上泛起了細密的波紋,片片晚霞,在半空中燃燒,那魚尾般的顏色,火紅而艷麗。詩人對風景的觀察極為細致,而表達又是那樣的生動貼切,上下對仗十分工整,語言錘煉很好。因為“風微”所以水波才像“靴紋”那樣細微,而“霞”是斷成一片一片的,就像層層疊疊的魚尾麟,從中放出鮮紅的顏色。波之美在水中,是近景;霞之美在天上,是遠景,上下相映,水天交融,這是一幅迷人的色彩絢麗圖畫。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這是入夜以后不同時間的兩種景色:一是新月高掛,灑下淡淡的光輝;—是二更時分,月亮消失,一片漆黑。李紀香《飲酒》一說:“月之三日而成魄”,這里是指每月從初三開始,月缺的部位開始明亮起來。是寫江面上空為一彎明月所籠罩,使人陶醉在一種迷離恍惚的朦朧美之中,富有詩意。到了二更時分新月消失,天空、江面和金山都是一片漆黑。這漆黑的深夜會使人興致索然,增添倦意。看來夜景已沒吸引人的地方了,這觀察即將結束。正當“山窮水盡疑無路”之際,突然又出現了奇怪的景象,“柳岸花明又一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烏驚”。這一奇觀使詩人驚呆了。那團從江心冒出的光焰,似通紅的火把熊熊燃燒,在夜幕下分外耀眼,它照射著金山,驚動了棲息在巢中烏鴉。作者躭心人家說他虛構,特意在詩句下加注“是夜所見如此。”《林無表志》里寫到:“海中遇陰晦,波如燃火滿海。”這是古人稱謂熒火的特異現象。蘇軾偶來金山見到了,這叫他驚訝萬分。巧妙的是詩人這種心情是通過“棲鳥驚”的描寫間接表現出來的。棲住在金山樹上的烏鴉都給驚動了,何況感情極其豐富的詩人。

      以上八句,先是描繪落日奇觀,繼而渲染夜幕籠罩的寧靜氣氛,然后敘述江火燃燒的怪異景象,色彩由明入暗再變亮,場景由動轉靜復歸于動,真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當然,作者并非為寫景而寫景,江心的火光驚動了他的心靈,引起了他的幻覺:“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悵然”,亦即悵惘,失意、懊惱的意思。這是詩人是目睹奇觀,百思不得其解的情緒,也是詩人娛意于山水,仍消除不了苦悶和不平的心理寫照。“歸臥”,說結束觀賞回居室,雖臥在床,但心中難以平靜。這團火光,不是鬼也不是人弄出來的,它究竟是什么東西,如果說在墨漆的黑暗中突然出現了熊熊的烈焰,是一種從無生有的景象,因火光的出沒而驚心,借助想象,那詩境就由奇轉為幻了。這與《后赤壁賦》中蘇軾游赤壁歸來夢見羽衣道士問“赤壁游樂乎”的描寫,具有一曲同工之妙。說明這首詩的由此入幻更妙。面對如此壯美奇異的江山,飽經憂患的詩人自然萌發了辭官歸隱的愿望。他用風趣的筆調寫道:“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明明是自己斬不斷思念故鄉的愁緒,卻反說“江神”為自己的戀俗不歸感到吃驚。一個“頑”字,似乎寫自己甘與世俗浮沉,態度實在頑固,實際極力道出了作者身不由己,無可奈何的苦衷。前面借棲鳥寫自己為江火所驚,這里反過來寫江神“驚我頑”——為作者的頑固所驚訝。作者就是以自己怪怪奇奇,出人意料的詩句泄發了自己政治上的苦悶和牢騷。劉西載在《藝概》中說“蘇軾長于趣”,確實是這樣。在假設了江神驚怪之后,詩人當即辯解,表白了自己的心愿——“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這里“謝”不是感謝,而是道歉,表示深深的歉意。“豈得已”也就是不得已,它道出了詩人宦海浮沉,仕途掙扎,欲進不得,欲罷不能的困難處境。末句指江水為誓,說自己置田后一定歸隱家園,以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強烈的思鄉之情結束全篇。我們看這最后兩句說,江神見怪詩人:你為什么還迷戀仕途而不辭官歸田?詩人向江神解釋:家中實在是沒有田產而不能歸隱啊!

      《游金山寺》以望鄉懷歸為主旨,寫景也好,抒情也好,想象也好,用典也好,都為闡發這一主旨服務,因而韻味深長,頗有特色。這是一首以文為詩,雄健非凡的作品。全詩除“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兩句一聯是對偶句外,其余全是散文句式。故“他人抄襲不得”。

      創作背景

      熙寧四年(1071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蘇軾當時三十六歲。途經鎮江,他曾到城外長江中的金山寺,拜訪了寶覺、圓通二位長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難怯,蘇軾宿在寺中,半夜得以觀賞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七言古詩。 ?

      蘇軾簡介

      宋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的詩(156篇)

      猜你喜歡

      早過淇縣

      清代查慎行

      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

      行過淇園天未曉,一痕殘月杏花香。


      南鄉子·畫舸停橈

      五代歐陽炯

      畫舸停橈,槿花籬外竹橫橋。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


      淡黃柳·空城曉角

      宋代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相送

      南北朝何遜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滿江紅·題碧梧翠竹送李陽春

      明代張寧

      一曲清商,人別后、故園幾度。

      想翠竹、碧梧風采,舊游何處。

      三徑西風秋共老,滿庭疏雨春都過。

      看蒼苔、白石易黃昏,愁無數。

      嶧山畔,淇泉路。空回首,佳期誤。

      嘆舞鸞鳴鳳,歸來遲暮。

      冷淡還如西草,凄迷番作江東樹。

      且留他、素管候冰絲,重相和。


      怡然觀海

      元代高克恭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顏改。

      我問滄海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閑。

      不是閑人閑不得,能閑必非等閑人。


      陰雨

      唐代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界圍巖水簾

      唐代柳宗元

      界圍匯湘曲,青壁環澄流。

      懸泉粲成簾,羅注無時休。

      韻磬叩凝碧,鏘鏘徹巖幽。

      丹霞冠其巔,想像凌虛游。

      靈境不可狀,鬼工諒難求。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

      今我始北旋,新詔釋縲囚。

      采真誠眷戀,許國無淹留。

      再來寄幽夢,遺貯催行舟。


      南鄉子·題南劍州妓館

      宋代潘牥

      生怕倚闌干,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還。

      應是躡飛鸞,月下時時整佩環。月又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


      江上望青山憶舊

      清代王士禎

      揚子秋殘暮雨時,笛聲雁影共迷離。

      重來三月青山道,一片風帆萬柳絲。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有限公司|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 亚洲依依成人精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ww亚洲ww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jzzijzzij在线观看亚洲熟妇|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国产亚洲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亚洲色欲色欲www| 亚洲第一街区偷拍街拍|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亚洲成av人影院|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亚洲国语在线视频手机在线|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