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畫舸停橈”譯文及注釋
譯文
彩飾的小船停下船槳,槿花籬笆外,橫著一座小竹橋。水上的游人問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處,(姑娘)回過頭來,笑著指向芭蕉林深處。
注釋
南鄉子:詞牌名。
畫舸:彩飾的小船。橈:船槳。
槿花:木槿花落葉灌木,有紅、白、紫等色花。南方民間經常在院子四周種植,長大一些后即可作為籬笆,稱為籬槿。
沙上女:沙灘上的女孩子。
“南鄉子·畫舸停橈”鑒賞
創作背景
歐陽炯生在戰亂時期,此詞是他流落南方某地,乘坐小舟游覽時,偶遇到一位貌美女子,有感所作。 ?
鑒賞
統觀歐陽詞,如一人而有二面。其艷情詞艷得近于淫靡,輕佻俳狎,幾乎難以卒讀。然如《南鄉子》八首,卻換了一副筆墨,一洗綺羅香澤,轉為寫景紀俗之詞,全寫廣南百越少數民族地區風物。讀其詞,如夏日清風、久雨新晴,心神為之一爽。
這是八首之二,寫景如畫,寫情傳神,將廣南少女的真率、羞澀,質樸的情狀活脫脫顯于紙上。詞的開頭兩句,宛如一幅南國水鄉圖,而且是靜物素描,不加渲染,不事潤色。炎炎長夏,船兒不動,槳兒不搖,近處是以木槿花為籬(木槿為廣南常見之物,夏秋間開花,紅白相間,當地人常以為籬)的茅舍,遠處是依稀可見的橫江竹橋,靜極了,也天然極了。而“畫舸”與“槿花”兩相輝映,又使恬靜素淡之中平添了幾分艷雅,也為癡男情女的出場作了引信。
下片寫男女初聚之情?!八嫌稳恕敝高h方來客,即“畫舸”中的男子;“沙上女”與“水上游人”相對為文,即以槿花為籬的茅舍的主人,立于沙頭的一位少女。至此,詞人又為讀者在南國水鄉圖上疊印了一幅仕女圖,盡管這幅仕女圖似乎也是靜的,不過已經呼之欲出,躍躍欲動了。男子,總是主動的,勇敢的,他佇立良久,便上前問話了,問女子姓甚名誰,年庚幾許,家在何處。不過,這些作者都沒有寫,是畫外之音,是省文,但卻不是憑空結想。且看,這位情竇初開的少女,欲答,又羞于答,她轉身走了。走了,又不甘心,卻又回頭顧盼,“笑指芭蕉林里住”。這“芭蕉林”,或者就是“槿花籬”的旁景,或者竟是這女子撒了一個謊:“家可遠哩,在芭蕉深處?!苯Y句的答話,將全詞的靜景一下子點活了。原來“畫舸”之所以要“停橈”,是因為男子被女子所吸引;槿籬竹橋,也幾等于北方的“桑間濮上”;水上沙上,躍動著初戀者的倩影。
李白有《陌上贈美人》詩云:“駿馬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車。美人一笑褰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闭c此詞相近。然一指紅樓,一指蕉林,各是自家身分。李清照《點絳唇》有句曰:“和羞走,依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迸c此詞的寫“回顧”同一筆意。蓋“回顧”這一動作最能傳女子的嬌羞之態,故詩人每每寫及。然彼一回顧而依門嗅梅,此一回顧而笑答客問,北國千金與水鄉村姑的腔范就判然分明了。
歐陽炯簡介
五代·歐陽炯的簡介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職為中書舍人。據《宣和畫譜》載,他事孟昶時歷任翰林學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隨孟昶降宋后,授為散騎常侍,工詩文,特別長于詞,又善長笛,是花間派重要作家。
...〔? 歐陽炯的詩(15篇)〕猜你喜歡
過小孤山大孤山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云,山有棲鶻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云騰涌,急系纜。俄復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度,今為定江軍。岸土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