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過淇縣”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經(jīng)過高登橋的時候,于朦朧夜色中,見得橋下水流湯湯,河邊露氣正濃,帶有凌晨的絲絲涼氣。
當我走過淇園的時候天還未破曉,遠處的天邊,掛著一鉤下弦的殘月,近處的杏花,在清曉淡淡的月光之下,正吐出沁人心脾的香氣。
注釋
淇(qí)縣:今屬河南,淇水流經(jīng)此地。
高登橋:橋名,在淇縣城南。
湯(shāng)湯:大水急流貌。
朝涉河:在淇縣南。
淇園:在淇縣西北。產(chǎn)竹。
“早過淇縣”鑒賞
賞析
前兩句寫詩人早行經(jīng)過高登橋與朝涉河。“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從這兩句來看,可見詩人行之早。“湯湯”用詞是極為恰當?shù)摹:笠痪鋵懙角鍥龅穆稓猓懊鎸懙健俺婧印保昂筘炌ㄒ惑w,使人滿心歡悅。這類遣詞用語微細之處,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經(jīng)意,卻表現(xiàn)出詩人的藝術素養(yǎng)。這里面包含著高超的語言技巧,卻又使人讀來不覺,此正大家手筆。
后兩句寫詩人經(jīng)淇園的竹園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氣。“行過淇園天未曉”及前二句均寫詩人早行經(jīng)過的三個地方,皆為平列。“一痕殘月杏花香”,既寫早行所見,又描繪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頗有畫意。前面流水湯湯,寫聽覺;露氣清涼,寫觸覺;這兩句,寫視覺和嗅覺。天邊,殘月一痕;眼前,杏花滿枝;耳邊,流水湯湯;膚上,涼露清清;鼻中,花香沁人。在朦朧的晨光和露氣中,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讀者仿佛能夠感到,畫面上滿紙的水墨還濕漉漉的沒有干。
這一首短短七絕中,調(diào)動眼、耳、身、鼻多種感官,描繪了一個清新宜人、幽美可喜的環(huán)境,令人神往。小詩寫得這樣渾然天成,似信手拈來,清俊自然,別有韻致。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回北京途經(jīng)河南淇縣所作。詩人于拂曉朦朧中登上高登橋,時值仲春,景色清艷迷人,詩情油然,寫下這首詩。 ?
查慎行簡介
清代·查慎行的簡介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詩人,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海寧袁花(今屬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nèi)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查慎行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后,為東南詩壇領袖。著有《他山詩鈔》。
...〔? 查慎行的詩(7篇)〕猜你喜歡
贈韓德真詩
赫赫顯族。
冠蓋峩峩。
葛延王室。
蘞蔓帝家。
如地之岳。
如天之河。
爰有韓生。
體德逶迤。
玉質(zhì)含章。
珪白無瑕。
庇岳之崇。
蔭林之華。
朝游龍泉。
夕棲鳳柯。
同宿望舒。
參轡羲和。
弘曜日月。
不榮若何。
送應氏二首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cè)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
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jié)不能言。
其二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親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陽。
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
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
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