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簡介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士,任禮部主事、四庫全書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辭官南歸,先后主講于揚州梅花、江南紫陽、南京鐘山等地書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全集》等,曾編選《古文辭類纂》。

      ? 姚鼐的詩文(9篇)姚鼐的名句(9條)

      文學成就

      姚鼐與創始人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被盛譽為“中國古文第一人”、“中國古文的高峰”,其在繼方、劉已有成就的基礎上提倡文章要“義理”、“考證"、“辭章”三者相互為用。所謂“義理”就是程朱理學;“考證”就是對古代文獻、文義、字句的考據;“辭章”就是寫文章要講求文采。這些主張充實了散文的寫作內容,是對方苞“義法”,說的補充和發展。在美學上,提出用 “陽剛”、“陰柔”區別文章的風格?!瓣杽偂本褪呛婪?,“陰柔"就 是婉約。兩大風格相互配合,.相互調劑,就產生出多樣的風格。 同時,又發展了劉大櫆的“擬古”主張,提出“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為文章八要。學習古人,初步是掌握形式(格、律、聲、色),進而是重視精神(神、理、氣、味),才能達到高的境界。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姚鼐著有《惜抱軒全集》,所編《古文辭類纂》風行一時,有力地擴大了桐城派的影響。鼐對傳統文論的另一重大貢獻是提出富有創見性的“陰陽剛柔說”,這對我國古代散文審美理論和風格特征是一次重大突破。他認為,“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柔之發也?!蔽恼玛庩杽側岬淖兓耸亲髡咝愿?、氣質、品德的表現。鼐在發展前輩的文學思想上,用陰陽剛柔這個哲學概念來解釋文章風格的來源和散文的風格特點,其中包含著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

      姚鼐以宋儒之學為治學之本,故指斥考據的漢學家為舍本逐末;但他也不廢棄漢儒治經之長。姚鼐“為文高簡深古,尤近歐陽修、曾鞏,其論文根極于道德,而探源于經訓,至其淺深之際,有古人所未嘗言,鼐獨抉其微,發其蘊,論者以為詞近于方,理深于劉”(《清史稿·文苑·姚鼐傳》)。其為文“以神、韻為宗”(方宗誠《桐城文錄序》),形成一種迂徐深婉,一唱三嘆,而又耐人尋味,意蘊無窮的風格。近代學者章太炎謂之“謹”,劉師培稱之“豐韻”,都是對其文風的富于韻味、言簡意豐的高度評價。姚鼐的詩歌早年模仿明“七子”學唐詩,晚年兼取宋人,格意俱高,在當時儼然為一大家,故后人稱“惜抱詩精深博大,足為正宗”(程秉劍《國朝名人集題詞》)。姚鼐的書法造詣很深,包世臣推鄧石如、劉石庵及姚鼐為清代書法之冠,將姚鼐的行草書列為妙品,故姚鼐非獨特文美,其翰墨亦為世重。鼐著有《九經說》19卷、《三傳補注》3卷、《老子章義》1卷、《莊子章義》10卷、《惜抱軒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詩集》10卷、《法帖題跋》1卷、《筆記》10卷、《書錄》4卷、《尺牘》10卷、《古文辭類纂》75卷、《五七言今體詩鈔》18卷。《登泰山記》是姚鼐的代表作,主要描繪泰山風雪初霽的壯麗景色。寫作特點:首先是以時間為順序,以游蹤為線索,依次記敘了作者游泰山的歷程和所見到的景色,剪裁得體,詳略分明。桐城派主張的“雅潔"和反對“冗辭”,從這里可見一斑。

      藏書故實

      姚鼐是顯赫的吳興姚氏的后裔,其一世祖居麻溪(今樅陽錢橋河南岸姚王集),五世祖姚旭明景泰年間遷居桐城城里。至姚鼐,其家族居桐城縣城已300余年。姚鼐1731年十二月二十日(1732年1月17日)出生于桐城南門的一個官宦書香人家。其祖先姚旭為明云南布政司右參政、姚之蘭為江州府知府加按察副使銜,皆載入《明史循吏傳》;高祖姚文然,康熙時任刑部尚書;曾祖姚士基,曾任湖北羅田知縣,均賢良清廉,辭世皆享名宦祠祀。伯父姚范,進士及第后為翰林院編修,著有《援鶉堂文集-詩集》,學貫經史,與桐城派祖師之一的劉大櫆情深意篤,使姚鼐得以跟其伯父受經學,跟劉大櫆學文。其祖父姚孔瑛二十六歲時即去世,父淑終生為一介布衣。姚鼐出生時,家庭已衰落,鼐幼嗜學,伯父姚范授以經文,又從劉大櫆學習古文,劉大櫆對姚鼐特別器重,稱其“時甫冠帶,已具垂天翼”,“后來居上待子耳”。乾隆十五年(1750),他二十歲考中舉人后,經過五次禮部會試均名落孫山,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十歲第六次應禮部試,才中進士,授庶吉士。3年以后,散館改主事,分屬兵部;旋又補禮部儀制司主事。后歷任山東、湖南鄉試副考官,會試同考官和刑部廣東司郎中等職。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開四庫全書館,姚鼐被薦入館充纂修官。此職本應翰林方可充任,獨鼐與休寧戴東源、興化伍大椿、歙縣程晉芳等8人破格當選。《四庫全書》成,鼐乞養歸里,不入仕途,時年44歲。大學士于敏中、梁國治先后動以高官厚祿,均被辭卻。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茍焉而已,將度其志可行于時,其道可濟于眾”,否則,不如“從容進退,庶免恥辱之在咎已爾”。

      自乾隆四十二年起,姚鼐先后主講揚州梅花書院、安慶敬敷書院、歙縣紫陽書院、南京鐘山書院,致力于教育,因而他的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其中最著名的有本邑的方東樹、姚瑩、劉開;上元梅曾亮、管同;宜興吳德旋;陽湖李兆洛;婁縣姚椿;新城魯九皋和他的外甥陳用光等。這些學生都是篤守師說,遵桐城家法的文人,對桐城派的傳播作用甚大。桐城派古文之傳,自方苞以文章稱海內,上接震川,同邑劉大櫆繼之益振,傳至姚鼐則集大成。因此有“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風作韻,南極湘桂,北被燕趙”之說。歷城周書昌說:“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

      嘉慶十五年(1815)九月十三日(10月15日),85歲的姚鼐卒于南京鐘山書院,歸葬桐城楊樹灣。

      游媚筆泉記

      清代姚鼐

      桐城之西北,連山殆數百里,及縣治而迤平。其將平也,兩崖忽合,屏矗墉回,嶄橫若不可徑。龍溪曲流,出乎其間。

      以歲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積雨始霽,溪上大聲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樅、槐、楓、栗、橡,時有鳴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馬浴起,振鬣宛首而顧其侶。援石而登,俯視溶云,鳥飛若墜。

      復西循崖可二里,連石若重樓,翼乎臨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識,被而名之?!笔辽髽洌a數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書其上,曰:“媚筆之泉”。泉漫石上,為圓池,乃引墜溪內。左丈學沖于池側方平地為室,未就,要客九人飲于是。日暮半陰,山風卒起,肅振巖壁榛莽,群泉磯石交鳴,游者悚焉,遂還。

      是日,姜塢先生與往,鼐從,使鼐為記。


      錢詹事座上觀沈石田畫檜歌

      清代姚鼐

      三百年中畫第一,天趣橫流腕閒出。弟子尚作文徵明,先生自入董源室。

      長卷大樹為者難,屈伸神鬼開云關。忽移拔地風霆閒,紙上已作千年斑。

      常熟蕭梁七星檜,七株今尚三株在。一株橫空偃圓蓋,二株曾遭雷火焚,直干依然挺靈怪。

      海氣沉霾古觀中,行人太息虞山外。徵君攜客游觀之,自從圖成復寫詩。

      豈徒草木生顏色,談笑風流皆可思。吾家乃在舒州住,未過鎮江東一步。

      曾聞此檜不曾逢,卻憶江帆建康路。壬申之歲給事園,往看六朝之松樹。

      長鬣上激虬龍嗚,蜷身下作狻犀怒。江寒浪涌排風煙,日落天空走云霧。

      此松此檜遙相望,神物而今松獨亡。樵薪荊棘誰當念,寂寞巖阿亦可傷。

      人閒貴賤誠難測,且展煙霞吐胸臆。作畫看山終此身,富貴不以離其親。

      已逢洪治升平日,更作東吳偃臥人。古樹江南春復春,可憐輪轍盡勞薪。

      世閒詩畫猶馀事,令我長思真逸民。

      登泰山記

      清代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游雙溪記

      清代姚鼐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瑯一青,張若兆應宿,同入北山,觀乎雙溪。一青之弟仲孚,與邀而疾作,不果來。一青又先返。余與應宿宿張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漲,留之累日,蓋龍溪水西北來,將入兩崖之口,又受椒園之水,故其會曰雙溪。松堤內繞,碧巖外交,勢若重環。處于環中,以四望煙雨之所合散,樹石之所擁露,其狀萬變。夜共一鐙,憑幾默聽,眾響皆入,人意蕭然。

      當文端遭遇仁皇帝,登為輔相,一旦退老,御書“雙溪”以賜,歸懸之于此楣,優游自適于此者數年乃薨,天下謂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巖窶,從故人于風雨之夕,遠思文瑞之風,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與昔文端之所娛于山水間者,其尚有同乎耶,其無有同乎耶?


      花朝雪集覃溪學士家歸作此詩

      清代姚鼐

      京師信人海,時時遇賢哲。事會一聚之,倏復

      寄蘇園仲

      清代姚鼐

      蘇君信慕古,閱世如有道。蕩蕩胸臆閒,不知何者好。

      小心眾人內,高視萬物表。徒欲春馴雉,而羞夜撮蚤。

      作吏見不能,收身豈嫌早。平城山后郡,八月衰塞草。

      蠥狐祥一邱,固由佳士少。君往聊托居,已使陋俗矯。

      日昨向汾陰,南行就粳稻。目病細書難,交疏吳語悄。

      兒瘦苦憶翁,女嫁已泣媼。授館賴主賢,妻孥稍相保。

      嗟我別君來,仰見昏中昴。千里懸一心,頻搖不可爪。

      位置賢者生,豈不在蒼昊。正以松柏姿,不厭藜藿飽。

      諸生朱游客,數紙山公嬲。寄聲問起居,曷以終素抱。

      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

      清代姚鼐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

      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

      左仲郛浮渡詩序

      清代姚鼐

      江水既合彭蠡,過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壽春、合肥以傅淮陰,地皆平原曠野,與江淮極望,無有瑰偉幽邃之奇觀。獨吾郡潛、霍、司空、龍眠、浮渡,各以其勝出名于三楚。而浮渡瀕江倚原,登陟者無險峻之阻,而幽深奧曲,覽之不窮。是以四方來而往游者,視他山為尤眾。然吾聞天下山水,其形勢皆以發天地之秘,其情性闔辟,常隱然與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萬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這眾,則未知旦暮而歷者,幾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間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隱榛莽土石之間,寂歷空濛,更數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發耶?余嘗疑焉,以質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將往游焉,他日當與君俱?!庇嘣唬骸爸Z?!奔敖衲甏海氽疄槿怂醒患坝?。迨其歸,出詩一編,余取觀之,則凡山之奇勢異態,水石摩蕩,煙云林谷之相變滅,番見于其詩,使余光恍惚有遇也。蓋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昔余嘗與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須,下北江,過鳩茲,積虛浮素,云水郁藹,中流有微風擊于波上,發聲浪浪,磯碕薄涌,大魚皆砉然而躍。諸客皆歌乎,舉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從容無事,當裹糧出游。北渡河,東上太山,觀乎滄海之外;循塞上而西,歷恒山、太行、大岳、嵩、華,而臨終南,以吊漢,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攬西極,浮江而下,出三峽,濟乎洞庭,窺乎廬、霍,循東海而歸,吾志畢矣。”客有戲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戶輒有難色,尚安盡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應。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嘗一往,誠有如客所譏者。嗟乎!設余一旦而獲攬宇宙之在,快平生這志,以間執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誰共此哉?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亚洲色少妇熟女11p|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亚洲电影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ww亚洲ww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亚洲人成无码久久电影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91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 |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亚洲狠狠成人综合网|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