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儒簡介

陳繼儒(1558~1639)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諸生,年二十九,隱居小昆山,后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屢奉詔征用,皆以疾辭。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云山卷》等傳世。著有《妮古錄》、《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
〔? 陳繼儒的詩文(1篇)陳繼儒的名句(0條)〕生平
陳繼儒,幼穎異,工詩文、書畫,書法師法蘇軾、米芾,書風蕭散秀雅。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其山水多水墨云山,筆墨濕潤松秀,頗具情趣。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贊同書畫同源。嗜弈棋,得同郡徐階器重。有《梅花冊》、《云山卷》等傳世。著有《妮古錄》、《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其生于1558年十一月七日(12月14日),卒于1639年九月二十日(10月16日)。長為諸生,與同郡引齊名,三吳名士爭相與他結為師友。年二十九,焚儒衣冠,隱居小昆山之南,絕意科舉仕進。建廟祀二陸(陸機、陸云),乞取四方名花,廣植堂前,言:“我貧,以此娛二先生。”因名“乞花場”。父亡后,他移居東佘山,在山上筑“東佘山居”,有頑仙廬、來儀堂、晚香堂、一拂軒等。自此之后,他閉門讀書,但仍與三吳名士來往,其中亦有高官豪紳,時人頗有譏評。無錫顧憲成講學東林書院,招他前去,辭謝勿往。黃道周給崇禎帝上疏曾提到:“志向高雅,博學多通,不如繼儒”。陳繼儒歿后,葬于東佘山。 ▲有用(4)沒用(0)
本節內容整理自網絡(或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gushiwen.org
爭議
陳繼儒曾隱居小昆山,得了隱士之名,卻又經常周旋于官紳間,遂為一些人所詬病。詬病者認為隱士就要聲聞不彰,息影山林,而不應身在江海之上而心居魏闕(指朝廷)之下。直到清乾隆間,蔣士銓作傳奇《臨川夢·隱奸》的出場詩,不少人就認為是刺陳眉公的。全詩是:“妝點山林大架子,附庸風雅小名家。終南捷徑無心走,處士虛聲盡力夸。獺祭詩書充著作,蠅營鐘鼎潤煙霞。翩然一只云間鶴,飛去飛來宰相衙。”松江古稱云間,故有刺陳之說。
而陳眉公中庭書一聯云:
天為補貧偏與健
人因見懶誤稱高
此聯系集陸放翁詩聯,名雖謙抑,實則簡傲。“誤稱高”三字,其中包涵了復雜的心情:是真“高”還是假“高”,是應該稱謂還是“誤稱”了,當然,其中也有辯解的成分。辯解歸辯解,然而巧言豈能無本意?
對于陳眉公的“飛去飛來宰相衙”之行為,就連其同時代的人也當面譏斥的。梁章鉅的兒子梁恭辰所撰的《巧對續錄》記載,陳眉公在王荊石家遇一顯宦,顯宦問王荊石:“此位何人?”荊石回答說:“山人”。顯宦曰:“既是山人,何不到山里去?”譏諷陳眉公在門下也。在吃飯時,顯宦出令曰:“首要鳥名,中要《四書》,末要曲一句承上意。令曰:“十姊妹嫁了八哥,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只是二女將靠誰?”眾客寂然,搖頭莫能對,顯宦喜形于色,眾人都將目光落在陳眉公身上。陳眉公對之曰:“畫眉兒嫁了白頭翁,吾老矣,無能為也矣,辜負了青春年少。”
對語頗妙,作為文學家名或不虛,時人譏之,恐怕周旋官紳間亦是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