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寂寞憑誰訴。
出自宋代:柳永的《晝夜樂·洞房記得初相遇》
洞房記得初相遇。便只合、長相聚。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況值闌珊春色暮,對滿目、亂花狂絮。直恐好風(fēng)光,盡隨伊歸去。
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fù)。早知恁地難拚,悔不當(dāng)時留住。其奈風(fēng)流端正外,更別有,系人心處。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
“一場寂寞憑誰訴。”譯文及注釋
柳永簡介
宋代·柳永的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fēng)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dāng)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柳永的詩(180篇)〕猜你喜歡
- 一場寂寞憑誰訴。
出自 宋代 柳永: 《晝夜樂·洞房記得初相遇》
- 倩魂銷盡夕陽前。
出自 清代 納蘭性德: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 軟風(fēng)吹遍窗紗,心期便隔天涯。
出自 清代 納蘭性德: 《清平樂·風(fēng)鬟雨鬢》
- 雖愛新聲,不見如花面。
出自 宋代 柳永: 《鳳棲梧·簾內(nèi)清歌簾外宴》
- 玉墀爭采,玉釵爭插,至正年間。
- 驟雨歇,極目蕭疏,塞柳萬株,掩映箭波千里。
出自 宋代 柳永: 《定風(fēng)波·佇立長堤》
- 沒個音書,盡日東風(fēng)上綠除。
出自 清代 納蘭性德: 《減字木蘭花·斷魂無據(jù)》
- 深巷斜暉靜,閑門高柳疏。
- 則吾所謂游有二者,無乃闕焉而喪其地之宜乎?
- 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