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何處問多情。”譯文及注釋
譯文
酒醒后花兒凋零哀愁不斷,如何能邁步再去賞花,還記得去年一起攀高折花,比賽誰的動作更迅捷輕快。
綿綿夜雨身體消瘦衰殘,繁華如夢一樣消逝了去,不可依托,人間還是無處尋覓、亦無處寄托那一份真情。
注釋
浣(huàn)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
愁不勝:不勝愁之倒裝。
高摘:攀高折花。
斗(dòu)輕盈:與同伴比賽看誰的動作更迅捷輕快。
輕盈:多用以形容女子體態的輕快、靈活。
銷:衰弊,衰殘。語出《漢書·地理志下》:“周公遺化銷微,孔氏庠序衰懷。”
繁華:是實指繁茂之花事,亦可理解為繁盛事業之象征。意謂繁華如夢一樣消逝了去,不可依托。
無憑:無所倚仗、不可依托。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是韻》:“圣情常有眷,朝退若無憑?!?/p>
“人間何處問多情。”鑒賞
賞析
該詞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繪了一種多情無奈的闌珊意緒,表達了詞人對伴侶的思念。
此詞起首句點明了詞人寫作的時間,是在一夜酒醒之后,發現柔弱的花兒已經凋零,只剩下片片花瓣殘留,回憶起這些花兒仍在枝頭綻放時的美麗容顏,不曾料到眼前這番頹敗之景,不能邁步再去賞花,不舍得踏上這嬌嫩的身軀,再給他們沉重的破壞。該句看似憐花,實際借花寫出了對故人的思念。
第二句寫了詞人回想往昔快樂的時光,去年還在和妻子比賽攀高摘花看誰的身姿更加輕盈。想起了和妻子在一起快樂美好的時光。
第三句突然一個轉折,美好時光戛然而止,轉而寫“夜雨幾番銷瘦了,繁華如夢總無憑。”風吹雨打,花兒怎禁得起如此,往日枝頭的熙熙攘攘如煙如霧、如畫如卷,如夢一場消逝了,不可依托。殘留的花瓣無言地展示著時間的無情,繁華亦如此,不過是夢一場,不過是過眼云煙,欲借酒消愁,卻愁更愁,醒來不過是更殘忍的世界,綿綿陰雨帶來的壓抑加重了內心的孤寂,屋檐的水珠滴滴敲在心上。
最后一句總結詞人的心境,人間在哪里才能找回曾經的那一份真情,表達了詞人無可奈何接受妻子亡故的現實。
全詞有醉時的夢幻、酒后的殘酷。夕陽慢慢爬上墻頭,時光易逝,紅顏老去,只留一地余香以緬懷,內心的孤寂只能獨自品嘗,何處問多情。
創作背景
公元1678年(康熙十六年),詞人的結發妻子盧氏猝然離世,她是詞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妻子突然離世給詞人巨大的打擊,使詞人長期陷入哀愁之中無法自拔。而該詞是詞人在妻子去世的第二年,祭奠妻子的時候,有感而發創作的。
納蘭性德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的詩(2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