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qiáng)。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長楊賦
明年,上將大夸胡人以多禽獸。秋,命右扶風(fēng)發(fā)民入南山。西自褒斜,東至弘農(nóng),南驅(qū)漢中,張羅網(wǎng)罝罘,捕熊羆豪豬,虎豹狖玃,狐兔糜鹿,載以檻車,輸長楊射熊館。以網(wǎng)為周阹,縱禽獸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獲,上親臨觀焉。是時(shí),農(nóng)民不得收斂。雄從至射熊館,還,上《長楊賦》。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借翰林以為主人,子墨為客卿以風(fēng)。其辭曰:
子墨客卿問于翰林主人曰:“蓋聞圣主之養(yǎng)民也,仁沾而恩洽,動(dòng)不為身。今年獵長楊,先命右扶風(fēng),左太華而右褒斜,椓巀嶭而為弋,紆南山以為罝,羅千乘于林莽,列萬騎于山隅,帥軍踤阹,錫戎獲胡。扼熊羆,拖豪豬,木擁槍累,以為儲(chǔ)胥,此天下之窮覽極觀也。雖然,亦頗擾于農(nóng)人。三旬有余,其勤至矣,而功不圖。恐不識者外之則以為娛樂之游,內(nèi)之則不以為乾豆之事,豈為民乎哉?且人君以玄默為神,澹泊為德,今樂遠(yuǎn)出以露威靈,數(shù)搖動(dòng)以罷車甲,本非人主之急務(wù)也。蒙竊惑焉?!焙擦种魅嗽唬骸坝酰秃沃^之茲耶?若客所謂知其一未睹其二,見其外不識其內(nèi)也。仆嘗倦談,不能一二其詳,請略舉其凡,而客自覽其切焉?!笨驮唬骸拔ㄎ??!?/p>
主人曰:“昔有強(qiáng)秦,封豕其士,窫窳其民,鑿齒之徒相與摩牙而爭之。豪俊糜沸云擾,群黎為之不康。于是上帝眷顧高祖,高祖奉命,順斗極,運(yùn)天關(guān),橫巨海,漂昆侖,提劍而叱之。所過麾摲邑,下將降旗,一日之戰(zhàn),不可殫記。當(dāng)此之勤,頭蓬不暇梳,饑不及餐,鞮鍪生蟣虱,介胄被沾汗,以為萬姓請命乎皇天。乃展人之所詘,振人之所乏,規(guī)億載,恢帝業(yè),七年之間而天下密如也。
逮至圣文,隨風(fēng)乘流,方垂意于至寧。躬服節(jié)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廈不居,木器無文。于是后宮賤玳瑁而疏珠璣,卻翡翠之飾,除雕琢之巧。惡麗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抑止絲竹晏衍之樂,憎聞鄭衛(wèi)幼眇之聲。是以玉衡正而泰階平也。
其后熏鬻作虐,東夷橫畔,羌戎睚眥,閩越相亂,遐氓為之不安,中國蒙被其難。于是圣武勃怒,爰整其旅,乃命驃衛(wèi),汾沄沸渭,云合電發(fā),猋騰波流,機(jī)駭蜂軼,疾如奔星,擊如震霆。碎轒輼,破穹廬,腦沙幕,髓余吾。遂躐乎王庭,驅(qū)橐駝,燒熐蠡,分嫠單于,磔裂屬國。夷坑谷,拔鹵莽,刊山石,蹂尸輿廝,系累老弱,吮鋌瘢耆,金鏃淫夷者數(shù)十萬人。皆稽顙樹頜,扶服蟻伏,二十余年矣,尚不敢惕息。夫天兵四臨,幽都先加,回戈邪指,南越相夷,靡節(jié)西征,羌僰東馳。是以遐方疏俗,殊鄰絕黨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綏,莫不蹻足抗首,請獻(xiàn)厥珍。使海內(nèi)澹然,永亡邊城之災(zāi),金革之患。
今朝廷純?nèi)?,遵道顯義,并包書林,圣風(fēng)云靡,英華沉浮,洋溢八區(qū)。普天所覆,莫不沾濡。士有不談王道者,則樵夫笑之。意者以為事罔隆而不殺,物靡盛而不虧,故平不肆險(xiǎn),安不忘危。乃時(shí)以有年出兵,整輿竦戎,振師五柞,習(xí)馬長楊,簡力狡獸,校武票禽。乃萃然登南山,瞰烏弋,西厭月窟,東震日域,又恐后代迷于一時(shí)之事,常以此為國家之大務(wù),淫荒田獵,陵夷而不御也。是以車不安軔,日未靡旃,從者仿佛,委屬而還;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復(fù)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使農(nóng)不輟耰,工不下機(jī),婚姻以時(shí),男女莫違,出凱弟,行簡易,矜劬勞,休力役,見百年,存孤弱,帥與之同苦樂。然后陳鐘鼓之樂,鳴鼗磬之和,建碣磍之虡,拮隔鳴球,掉八列之舞。酌允鑠,肴樂胥,聽廟中之雍雍,受神人之福祜。歌投頌,吹合雅,其勤若此,故真神之所勞也。方將俟元符,以禪梁甫之基,增泰山之高,延光于將來,比榮乎往號。豈徒欲淫覽浮觀,馳騁秔稻之地,周流梨栗之林,蹂踐芻蕘,夸詡眾庶,盛狖玃之收,多糜鹿之獲哉?且盲者不見嘆尺,而離婁燭千里之隅。客徒愛胡人之獲我禽獸,曾不知我亦已獲其王侯?!?/p>
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曰:“大哉體乎!允非小人之所能及也。乃今日發(fā)蒙,廓然已昭矣。
七哀詩三首·其三
邊城使心悲,昔吾親更之。
冰雪截肌膚,風(fēng)飄無止期。
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dāng)遲。
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
行者不顧反,出門與家辭。
子弟多俘虜,哭泣無已時(shí)。
天下盡樂土,何為久留茲。
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諮。
雜詩七首·其六
飛觀百余尺,臨牖御欞軒。
遠(yuǎn)望周千里,朝夕見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閑。
國讎亮不塞,甘心思喪元。
拊劍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聲發(fā),聆我慷慨言。
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
依倚將軍勢,調(diào)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獨(dú)當(dāng)壚。
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頭上藍(lán)田玉,耳后大秦珠。
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
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
銀鞍何煜耀,翠蓋空踟躕。
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
就我求珍肴,金盤膾鯉魚。
貽我青銅鏡,結(jié)我紅羅裾。
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
男兒愛后婦,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舊,貴賤不相逾。
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qū)區(qū)。
魏公子列傳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是時(shí)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齊故,秦兵圍大梁,破魏華陽下軍,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zhǔn)?。士以此方?shù)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dāng)是時(shí),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馀年。
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公子止王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睆?fù)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頃,復(fù)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蔽和醮篌@,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bào)臣,臣以此知之?!笔呛笪和跷饭又t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jiān)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曰:“臣脩身潔行數(shù)十年,終不以監(jiān)門困故而受公子財(cái)?!惫佑谑悄酥镁拼髸?huì)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公子執(zhí)轡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過之?!惫右嚾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當(dāng)是時(shí),魏將相宗室賓客滿堂,待公子舉酒。巿人皆觀公子執(zhí)轡。從騎皆竊罵侯生。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酒酣,公子起,為壽侯生前。
侯生因謂公子曰:“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嬴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巿中,過客以觀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于是罷酒,侯生遂為上客。侯生謂公子曰:“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惫油鶖?shù)請之,朱亥故不復(fù)謝,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jìn)兵圍邯鄲。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shù)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于魏。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蔽和蹩?,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shí)持兩端以觀望。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讓魏公子曰:“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dú)不憐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數(shù)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于王,計(jì)不獨(dú)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行過夷門,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辭決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惫有袛?shù)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復(fù)引車還,問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還也。”曰:“公子喜士,名聞天下。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fù)返也。”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間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nèi),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nèi),力能竊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bào)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jìn)如姬。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惫訌钠溆?jì),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fù)請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庇谑枪悠?。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晉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dāng)殺之,是以泣耳,豈畏死哉?”于是公子請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shù)存之,所以不報(bào)謝者,以為小禮無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彼炫c公子俱。公子過謝侯生。侯生曰:“臣宜從,老不能。請數(shù)公子行日,以至?xí)x鄙軍之日,北鄉(xiāng)自剄,以送公子?!惫铀煨?。
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于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dú)子無兄弟,歸養(yǎng)。”得選兵八萬人,進(jìn)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負(fù)韊矢為公子先引。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當(dāng)此之時(shí),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xiāng)自剄。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趙,使將將其軍歸魏,而公子獨(dú)與客留趙。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乃與平原君計(jì),以五城封公子。公子聞之,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于趙則有功矣,于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責(zé),似若無所容者。趙王埽除自迎,執(zhí)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公子側(cè)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fù)于魏,無功于趙。趙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獻(xiàn)五城,以公子退讓也。公子竟留趙。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魏亦復(fù)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趙。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賣漿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公子聞所在,乃間步往從此兩人游,甚歡。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狈蛉艘愿婀?。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fù)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shí),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游?!蹦搜b為去。夫人具以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fù)往歸公子,公子傾平原君客。公子留趙十年不歸。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辟e客皆背魏之趙,莫敢勸公子歸。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dāng)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guān),抑秦兵,秦兵不敢出。當(dāng)是時(shí),公子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jìn)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秦王患之,乃行金萬斤于魏,求晉鄙客,令毀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為魏將,諸侯將皆屬,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時(shí)定南面而王,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cái)?shù)使反間,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將。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其歲,魏安釐王亦薨。秦聞公子死,使蒙驁攻魏,拔二十城,初置東郡。其后秦稍蠶食魏,十八歲而虜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時(shí),數(shù)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shí)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
臨終詩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
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
讒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shí)。
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
三人成市虎,浸漬解膠漆。
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雜詩二首
巖巖鐘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門,遠(yuǎn)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結(jié)根在所固。
呂望老匹夫,茍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獨(dú)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歲暮。
幸托不肖軀,且當(dāng)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與世同舉厝。
由不慎小節(jié),庸夫笑我度。
呂望尚不希,夷齊何足慕。
遠(yuǎn)送新行客,歲暮乃來歸。
入門望愛子,妻妾向人悲。
聞子不可見,日已潛光輝。
孤墳在西北,常念君來遲。
褰裳上墟丘,但見蒿與薇。
白骨歸黃泉,肌體乘塵飛。
生時(shí)不識父,死后知我誰。
孤魂游窮暮,飄搖安所依。
人生圖嗣息,爾死我念追。
俯仰內(nèi)傷心,不覺淚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座右銘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譽(yù)不足慕,唯仁為紀(jì)綱。
隱心而后動(dòng),謗議庸何傷?
無使名過實(shí),守愚圣所臧。
在涅貴不淄,曖曖內(nèi)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qiáng)。
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難量。
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勝不祥。
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