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球樂·曉來天氣濃淡”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亮時天氣忽晴忽陰,細雨輕輕地下著。清明的時候,滿大街都飄舞著柳絮,池塘邊煙霧籠罩著芳草,這些景物都可以用來作畫。艷麗的杏花,好像美人化妝后的臉,柳枝輕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細腰。到處都是儀態美好的女子,美麗動人的嬉笑,爭著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進行斗雞游戲。少年策馬疾馳,去往郊外踏青。百姓們占盡了富貴少年游玩的地方,人們吹奏脆笛等樂器,到處都有和雅而又繁雜的弦聲。
我向著園林的深處,爭著停放畫輪車,拴住寶馬。隨意地放置杯盤于樹下,在樹蔭下,舞姿優美,歌聲嘹亮,就好像黃鶯、春燕一樣。寸大的寶珠,片闊之玉,雖然是寶物,但再貴也比不過今天的歡樂,因為它是無價的。任憑他美酒一斗值千錢,喝完了就用頭上的帽子去換酒。以天為幕,以地為席,盡情的喝酒,就好像在唐虞時代一樣。艷陽天在還沒看足的時候,已發覺鶯飛花謝。對著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輕易舍棄。
注釋
(1)拋球樂:唐教坊曲名。《唐音癸箋》云:“《拋球樂》,酒筵中拋球為令,其所唱之詞也。”后用作詞牌名,此調三十字者始于劉禹錫詞,三十三字者始于馮延巳詞,因詞有“且莫思歸去”句,或名《莫思歸》。然皆五七言小律詩體。至宋柳永,則借舊曲名別倚新聲,始有兩段一百八十七字體。《樂章集》注“林鐘商調”。與唐詞小令體制迥然各別。上片十九句七仄韻,下片十七句七仄韻。
(2)天氣濃淡:天氣忽晴忽陰。
(3)清明: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時間點在農歷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歷4月4-6日)。我國有清明掃墓踏青的習俗。
(4)風絮巷陌:滿街滿路都飄著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稱。葛洪 《神仙傳·薊子訓》:“尸作五香之芳氣,達于巷陌。”
(5)煙草:煙籠芳草。
(6)“艷杏”句:杏花艷麗,好像美人化妝后的臉。勻開,均勻地抹開。
(7)“弱柳”句:柳枝輕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細腰。宮腰,指楚宮腰。《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宮中多餓人。”后以宮腰喻細腰。亞(yā),通“壓”,低垂的樣子。
(8)是處:到處。麗質:指濃妝艷抹的女子。盈盈:儀態美好。《古詩·青青河畔草》:“盈盈樓上女,皎皎當戶牖。”
(9)巧笑:美麗動人的笑,一般指女子之美。《詩經·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0)秋千:游戲用具,將長繩系在架子上,下掛蹬板,人隨蹬板來回擺動。我國清明節有蕩秋千的習俗。
(11)彩球羅綬:彩球上系著綾羅絲帶。羅綬,從彩球中引出的絲帶,拋擲時可以握持。
(12)金雞芥羽:指斗雞游戲。芥羽,一說,斗雞者將芥末播在雞羽上,以促其站斗;另一說,為雞翅上穿上甲
(13)五陵:指華貴公子。五陵原為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縣的合稱,均在今陜西省咸陽市附近,為西漢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漢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輒遷徙四方富豪及外戚居住,令其供奉陵園,稱為陵縣。故后世稱豪族子弟為“五陵少年”。
(14)脆管:笛的別稱。張宇《上巳日游平湖》:“脆管當筵清似語,扁舟爭岸疾如梭。”繁弦:繁雜的弦樂聲。蔡邕 《琴賦》:“于是繁弦既抑,雅韻復揚。”和雅:謂樂曲的聲調和諧雅正。盧思道 《遼陽山寺愿文》:“洞穴條風,生和雅之曲;圓珠積水,流清妙之音。”
(15)抳(nǐ):停止。畫輪:《晉書·輿服志》:“畫輪車,駕牛以彩漆畫輪轂,故名曰畫輪車。”
(16)羈(jī):束縛,此指拴馬。
(17)取次:隨便。葛洪《抱樸子·祛惑》:“此兒當興卿門宗,四海將受其賜,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18)姹(chà):美麗。
(19)爭似:怎似。
(20)十千一斗:極言酒價昂貴。千,指千錢,古代錢中有孔,用繩索貫成串,一千錢為一貫。
(21)金貂賒:用金貂賒酒。金貂,帽子。《晉書·阮孚傳》:“(孚)嘗以金貂換酒,復為所司彈劾,帝宥之。”
(22)恣(zì):放縱。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當席,形容放縱形骸,一醉方休。劉伶《酒德頌》:“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23)陶陶:和樂的樣子。劉伶《酒德頌》:“奮髯踑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24)唐虞:唐堯與虞舜的并稱。
(25)鶯花:泛指可以觀賞的春景。
(26)綠蟻翠蛾:指美酒和美女。綠蟻,新釀的酒還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即綠酒),細如蟻(即酒的泡沫),稱為“綠蟻”。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翠娥,泛指美女。李白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翠娥嬋娟初月暉,美人更唱舞羅衣。”
參考資料:
1、薛瑞生.柳永詞選.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版:9-13
2、葉嘉瑩 等.柳永詞新釋輯評.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版:262-266
“拋球樂·曉來天氣濃淡”鑒賞
賞析
《拋球樂》一調,雖非三疊,但上下兩片一百八十七字,在詞中也算得長篇巨制了,柳永此詞,寫春日清明,把自然之美、節日之盛、游人之歡、宴飲之暢,紛繁地呈現于讀者面前,如花團錦簇,炫人眼目。
據《楓窗小牘》、《汴京遺跡考》、《宋東京考》、《東都志略》等書所錄,汴京周圍有名可舉的園林有八十余處,游賞園林成為汴京一時的風尚。這首詞描繪了都城人民探春游園的活動,這不僅反映了當時游賞園林的盛大場面,而且也表現了市民階層太平時及時行樂的社會心態,這比一般性的史志記載更為生動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時期的時代風貌,既是一首詞中賦體佳作,又可看做是一則珍貴的史料。
詞的上片可分六段前三段寫清明節美麗的自然景色,后三段寫清明節節日盛況。
“曉來天氣濃淡”二句為第一段,寫自然氣候,天氣忽晴忽陰,不時會有細雨落下,寫的疏疏淡淡。“近清明”四句為第二段,寫自然景物,巷陌里風吹柳絮,池塘邊煙籠芳草,寫的極其飄逸而秀雅。詞人結以“盡堪圖畫”四字,畫乃水墨畫。詞人僅用十六字便描畫出一幅清明煙雨圖,筆力清勁而簡潔。“艷杏暖”二句為第三段,承接上段,繼續寫自然景物,寫艷麗的杏花和懸垂的楊柳,并且用了“犯而不犯”的筆法,重復中顯出了不重復。這些景物顏色濃艷,又與之前的風絮、煙草形成了鮮明對比。在語言上用了對偶,手法上用了擬人手法。但景物選擇上有些小氣與作態,失掉了自然本色。
上片的后三段以鋪寫的方式寫了民間節日盛況。“是處麗質盈盈”三句為第四段,寫少女們蕩秋千。以“盈盈”狀其儀態,以“嘻嘻”狀其笑貌,以“爭簇”狀其爭先恐后的熱烈情態。第五段寫男子戲彩球。斗雞、馳馬的游樂,“彩球”配以“羅綬”,“金雞”飾以“芥羽”,“芳郊綠野”是馳騁的園地,也寫得華麗而熱烈,少女的活動以“是處”二字領起,男子的活動則以“芳郊綠野”結住,都是為突出清明游嬉的場面,處處展現著節日的民風民俗。第六段是為嬉游的場面配上笛聲、“和雅”的“繁弦”聲,而更加活潑與熱烈,毫不夸張地使清明節的民間游藝超過了貴族豪門的王陵之游。
上片至此結住,詞人的主體形象似在此游樂的場面中,又似游離于這場面之外。至下片詞人的形象才正式登場,他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一系列的清明游樂活動中。
第一步,他“泥畫輪”,“羈寶馬”于“名園深處”,這里詞人還用了“爭”字和“競”字,可見當時同游人數之多,也道出了詞人游歷時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第二步,他隨意地“羅列杯盤”于“芳樹”的“綠陰紅影”下,開始飲酒,事與景和諧地相融為一。第三步,賞舞聽歌以壯游興,舞如“鶯嬌”,歌如“燕姹,使人盡歡盡興。于是引發出第四步,詞人內心的價值較量,寸大之珠、片闊之玉是寶物,再貴也有價,比不上今天的“濃歡”“無價”。至此,詞人已有些飄飄然而忘形再進一步,詞人大呼,任憑它美酒一斗值萬金,飲盡了盡可解下高貴的帽子去換酒,其疏狂已接近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將進酒》)的境地了。至此,詞人的熱度已升至頂點,狂傲已發到極致,下一步則以天為幕,以地為席,“盡醉”于似唐虞時代的太平盛世。只是,詞人熱烈的情緒此時已成強弩之末,接下來就要走下坡路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艷陽之天在尚未看足之時,已覺察到鶯飛花謝、好景有盡。最后,只有勉強振作,以不忍輕舍眼前的美酒來告慰自己,也告慰他人。整個下片,可說是步步推進地寫盡了詞人清明游春時的整個行動與心路的歷程。
柳永生就一副要盡享人生歡樂的心性,身處歡樂之中,他要盡情盡興地享受,他還要用詞記錄下這生活的歡樂。《拋球樂》就是他記述人生歡樂的一首作品。但柳永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不可能時時處在《拋球樂》這樣的世界中,因而他更多的作品是在回憶舊日的歡樂或是歡樂與無奈的交織。
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年份暫不可考。因詞中寫的是汴京清明的盛況,而柳永出仕后在汴京為官時間很短,所作詞也大多是官場所見,故此詞應該是柳永早年在汴京求取功名時創作的。?
柳永簡介
宋代·柳永的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柳永的詩(180篇)〕猜你喜歡
傾杯·鶩落霜洲
鶩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離愁萬緒,閑岸草、切切蛩吟如織。
為憶芳容別后,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楚峽云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望京國。空目斷、遠峰凝碧。
秋興賦
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于散騎之省。高閣連云,陽景罕曜,珥蟬冕而襲紈綺之士,此焉游處。仆野人也,偃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談話不過農夫田父之客。攝官承乏,猥廁朝列,夙興晏寢,匪遑卮寧,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于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于時秋也,故以“秋興”命篇。其辭曰:
四時忽其代序兮,萬物紛以回薄。覽花蒔之時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雖末士之榮悴兮,伊人情之美惡。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憀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夫送歸懷慕徒之戀兮,遠行有羈旅之憤。臨川感流以嘆逝兮,登山懷遠而悼近。彼四戚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難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諒無愁而不盡。
野有歸燕,隰有翔隼。游氛朝興,槁葉夕殞。于是乃屏輕箑,釋纖絺,藉莞箬,御袷衣。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天晃朗以彌高兮,日悠陽而浸微。何微陽之短晷,覺涼夜之方永。月瞳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階闥兮,蟋蟀鳴乎軒屏。聽離鴻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宵耿介而不寐兮,獨輾轉于華省。悟時歲之遒盡兮,慨伏首而自省。斑鬢髟以承弁兮,素發颯以垂領。仰群俊之逸軌兮,攀云漢以游騁。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茍趣舍之殊涂兮,庸詎識其躁靜。
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跡兮,殆不踐而獲底。闕側足以及泉兮,雖猴猿而不履。龜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綠水。且斂衽以歸來兮,忽投紱以高厲。耕東皋之沃壤兮,輸黍稷之余稅。泉涌湍于石間兮,菊揚芳于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鰷之澼澼。逍遙乎山川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悠哉游哉,聊以卒歲。
題潯陽樓
自此后詩,江州司馬時作
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
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
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
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
我無二人才,孰為來其間?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東堂新成二首
種樹成陰辟沼漁,數椽聊此卜幽居。
諸峰稍識嵐霏外,三徑新鋤灌莽余。
窮巷頗回高士轍,藜床時讀古人書。
欲因蘿薜辭簪弁,慚愧天恩在玉除。
無端世路繞羊腸,偶以疏慵得自藏。
種竹旋添馴鶴徑,買山聊起讀書堂。
開窗古木蕭蕭籟,隱幾寒花寂寂香。
莫笑野人生計少,濯纓隨處有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