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樂·繁紅嫩翠”譯文及注釋
譯文
花盛開葉嫩綠,一派春天景色,將京城妝點得無限明媚。到處處危樓臺榭、朱門院落,樂器吹奏著新穎美妙的音樂,非常熱鬧。道路上車馬眾多,來往不絕,任憑游人無限疾馳,競相尋游美景名勝。歸來的時候臨近晚上,四通八達的道路上,如云的美女步履而帶起輕微的芳香之塵。
太平盛世,正當少年青春,不忍把美好的春光輕易拋棄,何況還有楚腰越艷一樣美女相伴,她們一笑何止只值千金啊!面對酒宴上那如同雪花飄飛的舞袖,響遏行云的歌聲,我愿用長繩系住太陽,好能從容痛飲,誰能怕醉啊!
注釋
長壽樂:詞牌名,《宋史·樂志》注“仙呂調”,《樂章集》注有“平調”和“般涉調”兩體,此詞為般涉調。雙調一百十三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韻,下片十句五仄韻。
神州:指北宋京城汴京。
是處:到處。
朱門:古代王公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表示尊貴,后以“朱門”為貴族邸第的代稱。
弦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里泛指樂器。新聲:新穎美妙的音樂。騰沸:形容人聲喧騰。
恣:放縱。無限:沒有約束,自由自在。馳驟(zhòu):馳騁,疾奔。
嬌馬車如水:即“車水馬龍”,形容車馬眾多,往來不絕,像流水一樣。
向晚:臨近晚上。
通衢(qú):四通八達的道路。
忍:怎忍。韶光:美好的春光。
紅妝:指美女。楚腰越艷:泛指美女。楚腰,即細腰,此處借指細腰女子。越艷,古代美女西施出自越國,故以“越艷”泛指美貌女子。李白《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吳娃與越艷,窈窕夸鉛紅。”
何啻(chì):何止。
歌響行云止:即響遏行云,聲音高入云霄,把浮動著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聲嘹亮。
烏:太陽。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飛烏。
參考資料:
1、葉嘉瑩 等.柳永詞新釋輯評.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版:534-536
2、薛瑞生.柳永詞選.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版:15-16
“長壽樂·繁紅嫩翠”鑒賞
賞析
清明踏青,是北宋時期一個非常熱鬧的民俗。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京師以冬至后一百五日為大寒食,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節矣。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愁,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也獵取這一盛況,創作出不朽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柳永通過對這一民俗的描繪,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享樂意識。
詞的上片寫太平盛世繁華都市中的春游。詞一開篇即寫景,“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這時候寫的是自然景觀,并且指明了這些景物是在“神州”,也就是汴京。接下來,“是處樓臺”三句寫都市人文景觀,以“是以”二字開始,寫出了都市繁華的廣泛程度;后又以“騰沸”二字結束,寫出了都市繁華的熱鬧程度。接下來是游春盛況的敘寫。“游人”之“恣”,“馳驟”之“無限”,從行動上寫出了游春人的心情舒朗,無拘無束;“嬌馬車如水”的比喻,借用了李煜的“車如流水馬如龍”(《望江南·多少恨》),概寫游春盛況,“尋芳選勝”則具體寫游人的行蹤,冠以“競”字寫出了游春人爭先恐后的恣游心態。“歸來向晚”對照開頭“艷陽景”,表明游春活動從清晨的艷陽初升延續到黃昏日暮。結句“起通衢近遠,香塵細細”,可以說是游春活動的尾聲了,以一“起”字領起,不僅極具畫面感,且情韻無盡。
這首詞的上片在一定程度上記述了北宋前期太平盛世都市繁榮,有一定的認識意義。而且“繁紅”、“嫩綠”、“艷陽”、“朱門”、“新聲”、“通衢”、“香塵”等一連串帶有修飾性的詞的運用,以及“明媚”、“騰沸”、“如水”、“近遠”、“細細”等一連串工筆描寫,都極為生動地顯示了汴京春日的繁盛。無論是內容還是表現,上片都可以說是整首詞的精華所在。
詞的上片已寫盡汴京太平景象,下片則進一步寫歌舞之樂。“太平世”,直言自己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太平盛世。“少年時”二句說自己還處于少年時期,不忍心把美好的時光輕易拋棄。“況有紅妝”二句說自己有美女相伴,連用“紅妝”、“楚腰”、“越艷”三個詞來形容相伴歌女的美貌,之后,詞人又引用了一個典故,出自王仁裕《開寶天元遺事》,書中說宮廷樂工許合子“善歌,最受明皇寵愛。每對御奏歌,則絲竹之聲莫能遏。帝嘗謂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詞人還用了“何啻”二字,說她們“一笑”何值“千金”,不僅突出了相伴美女的美貌,也從側面反映了詞人當時的奢侈生活。接下來,“向尊前”二句寫歌舞之盛,此處多用典故。先寫舞,“舞袖飄雪”,典故出自曹植《洛神賦》:“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后寫歌,“歌響行云止”,引用《列子·湯問》秦青歌聲“響遏行云”的典故。有美女相伴,又有歌舞欣賞,故而詞人說“愿長繩、且把飛烏系。任好從容痛飲,誰能惜醉”。希望用繩子把太陽系住,以便“從容痛飲”。這種挽留時光的方式獨特、浪漫,表現了詞人對少年韶光易逝的惶恐和無奈。
詞中以自然的春光和人生的青春交相闡發,由珍惜春天而有珍惜青春的感慨。在詞人看來,明媚的春天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歡樂,也同樣提醒人們去盡情享受青春,不妨千金買笑、從容痛飲。“少年時”二句,體現出詞人對人生短暫、青春更短的憂懼之心,所謂及時行樂不過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抵御而已。
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年份暫不可考。因為柳永詞多是寫實,詞中有“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句,“神州”即指北宋京城汴京,故此詞寫的是汴京的太平景象,也就是說當時柳永在汴京。而柳永出仕后在汴京為官時間很短,所作詞也大多是官場所見,故此詞應該是柳永早年在汴京時創作的。柳永簡介
宋代·柳永的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柳永的詩(180篇)〕猜你喜歡
一枝花·不伏老
〔一枝花〕
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梁州〕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喜遷鶯·霞散綺
霞散綺,月沉鉤,簾卷未央樓。夜涼河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
瑤階曙,金盤露,鳳髓香和煙霧。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版本一)
霞散綺,月沉鉤,簾卷未央樓。夜涼河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
瑤臺樹,金莖露,鳳髓香盤煙霧。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版本二)
六一居士傳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客曰:“其樂如何?”居士曰:“吾之樂可勝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然常患不得極吾樂于其間者,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其大者有二焉,軒裳珪組勞吾形于外,憂患思慮勞吾心于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雖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偕返于田廬,庶幾償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復笑曰:“子知軒裳珪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于此者既佚矣,幸無患。吾其何擇哉?”于是與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區區不足較也。”
已而嘆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蓋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嘗用于時矣,而訖無稱焉,宜去二也。壯猶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難強之筋骸,貪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負三宜去,雖無五物,其去宜矣,復何道哉!”
熙寧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