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譯文及注釋
譯文
花草香美的美麗時節,人怎能在寂寞中度過呢?因而與友人話起了生平夜至三更,禁不住彈唱一曲,悲歌低吟淺唱,竟引得清淚暗流。
要知道春花秋葉,季節更替地催促時光流轉,恍惚間鬢角已添了白發,索性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再去操心那深厚的虛名。
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
芳菲節:指春天。
一闋(què):一曲。零:滴落。
秋葉春花促:歲月催人老之意。促:短促,時間緊。
點鬢(bìn)星星:鬢邊白發雜生。語出左思《白發賦》“星星白發,生于鬢垂”。星星:形容白發星星點點地生出。
傾:這里是一飲而盡的意思。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鑒賞
賞析
上片寫春天讓人寂寥落寞,情思涌起,于是慨然高歌,暗自垂淚。詞以疑問語氣開篇,“那能寂寞芳菲節,欲話生平”。在芳菲時節,姹紫嫣紅、滿城春色的勝景。但是此篇中,詞人的心情似與佳景甚不相合一“寂寞芳菲節”。一邊是鶯啼燕語、百花盛開,—邊是煢然獨處,形影相吊,兩相比襯之下,詞人的內心確實是寂寞惆悵。因此,在這個時候,“欲話生平”自然是再也不能了。詞人自二十二歲起,便擔任康熙侍衛,扈從鑾駕南巡北征。侍衛一職十分辛勞,容若“性耐勞苦”,恪盡職守旦夕不懈,但是讓詞人痛苦的并不是辛勞,而是違背理想和本性。他在八年的光陰中,熟練的弓馬只能用于擔任警衛和奉陪狩獵,杰出的詩才也只能用于涂寫那些言不由衷的應制篇章。值此如水春夜,他卻獨自不成寐,想到這乏味的人生唯有“淚暗零”而已。
下片寫秋日落葉春日繁花年復一年地催促著人逐步邁向衰老,抒發世俗的感慨。“須知秋葉春華促,點鬢星星。”詞人風華之年,盡在枯燥的鞍馬間度過,然而時光荏苒,秋葉飄零,春花盛開,年復一年地催促著人由少到老,除了徒增白發之外,了無生趣。“遇酒須傾.莫問千秋萬歲名。”結篇處,詞人宕開一筆,說遇到美酒當前,就應該一醉方休,不要戮力去追求千秋萬歲的俗世功名。既然理想渺茫,人世如風,等不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時候,那么何妨有酒就干,任誕放達,身后名定不如生前一杯酒。結處化李白《行路難》中名句: “且樂生前酒一杯,何須身后干載名。”頗得太白逍遙超脫之風。
全詞雖寫春,感慨人生,輕嘆歲月,但意境蒼涼,抒發了人生無常,轉瞬即逝,年華似水,不勝今昔的慨嘆。
創作背景
容若自二十二歲起,便擔任康熙侍衛,扈從鑾駕南巡北征。如今又是一年一度的芳菲時節,但是訶人卻因志不得伸、失去自由而終日悲憤哀傷不已。值此春夜,他卻獨自不成寐,挨到三更時分,愁情更濃,于是悲歌一曲,寫下了這首詞。 ?
納蘭性德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的詩(220篇)〕猜你喜歡
獄中上母書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鐘虐先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教禮習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慈君托之義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會稽大望,至今而零極矣!節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銘先生,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后。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嚚,決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負!武功甥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之鬼,則吾愿畢矣!新婦結褵二年,賢孝素著。武功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也。
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于來世。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代東武吟
主人且勿喧,賤子歌一言。
仆本寒鄉士,出身蒙漢恩。
始隨張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輕車,追虜出塞垣。
密途亙萬里,寧歲猶七奔。
肌力盡鞍甲,心思歷涼溫。
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時事一朝異,孤績誰復論。
少壯辭家去,窮老還入門。
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雞豚。
昔如鞲上鷹,今似檻中猿。
徒結千載恨,空負百年怨。
棄席思君幄,疲馬戀君軒。
愿垂晉主惠,不愧田子魂。
座右銘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
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
無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
在涅貴不淄,曖曖內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
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難量。
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
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