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譯文及注釋
譯文
桃花并非無情地死去,在這春闌花殘之際,艷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飛入窗欞,陪伴著傷情的人共度殘留的春光。
有誰來憐惜我這像沈約般飄零殆盡、日漸消瘦的身影,為春殘而懊惱,感到慵懶無聊。雖比不上芙蓉花,但它的一片幽香在清冷處卻顯得更加濃重。
注釋
采桑子:《百名家詞鈔》作“羅敷媚”。
嬌紅:嫩紅,鮮艷的紅色。這里指花。
懊儂(ào nóng):煩悶。這里指煩悶的人。
東陽:指南朝梁沈約。因其曾為東陽太守,故稱。唐朝初期,著名的史學家姚思廉和他的父親姚察在所著史籍《梁書·沈約傳》中,高度贊譽了他的人品和文品,評價他“高才博洽、一代英偉。”姚思廉在《梁書·沈約傳》中記載:“沈約,永明末出守東陽……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沈約操勞過度,日漸消瘦后,被世人以“東陽銷瘦”、“東陽瘦體”稱之。
⑤春慵(yōng):春天的懶散情緒。
⑥芙蓉:荷花,或以為指芙蓉鏡。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相國李公下第游蜀,遇一老嫗。言:郎君明年芙蓉鏡下及第。明年,果然狀頭及第。”
幽情:《草堂嗣響》作“幽香”。
“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鑒賞
賞析
在這首小令中,作者淡淡地寫出了傷春自憐的哀傷。這表面上看是一首傷春傷離之作,但事實上卻是借著傷春抒寫傷懷之情。
上闋寫春闌花殘,艷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飄零殆盡。然而,艷麗嬌柔、多情婉轉的桃花無法接受無情的死,多情的花總要有某種多情的死法。 “感激東風”是觀花的作者所發的感慨。東風把嬌紅的桃花吹落,沒有任它委于塵土泥濘,而是吹它飛進了容若的小窗,讓它來陪伴容若這個傷情的人共度殘留的春光。看到桃花無可奈何的命運,作者也感傷起了自己,從下片開始,“誰憐辛苦東陽瘦”,便是作者的自況。
下闋先點出作者為春殘懊惱,而慵懶無聊,下接以結句,加深加濃了傷春之意,心靜下來了,可是思念之情卻更加強烈。納蘭性德以沈約自況,形容自己像沈約一樣病容憔悴、抑郁多疾。沈約和作者是一樣的美男子,有才有德,作者以沈約自比,既是說自己風流才俊,更是感傷自己身體單薄。這個典故用的十分貼切自然,交代了心境,也寫出了實情。而后所接之句“也為春慵”,更是說出自己的身心之所以如此慵懶,并非是為其他閑雜之事所累,只是春天就要結束了。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雖然作者認為桃花妖艷,卻還是比不上芙蓉的清幽芬芳。不過,作者這里所指的芙蓉并不是荷花,傳說唐朝李固在考試落第之后游覽蜀地,遇見一名老婦人,這個老婦人對他說,他明年會在芙蓉鏡下科舉及第,再過二十年還有拜相之命。于是心灰意冷的李固再次去參加考試,果然中第,而且榜上正好有“人鏡芙蓉”一語,正應了那老婦的預言。作者也是因病失去殿試的機會,和落第等同,所以,在這個背景下,作者所說的芙蓉應當是指“芙蓉鏡”的典故了。于是,自然而然的,接下去的一句“一片幽情冷處濃”,正是寫了自己懊惱的“幽情”。
這一首《采桑子》上、下片相對比較緊湊,但是全詞似傷春又不似傷春,頗值得多加玩味了。
創作背景
納蘭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年紀尚輕,早先他拜在名師門下,熟讀四書五經,中了舉人后,納蘭在積極地備考科舉考試最后一關的殿試時,卻突然得了風寒,失去了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的機會。在床榻上無聊躺著的納蘭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采桑子。 ?
納蘭性德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的詩(220篇)〕猜你喜歡
陌上花·有懷
關山夢里,歸來還又、歲華催晚。馬影雞聲,諳盡倦郵荒館。綠箋密記多情事,一看一回腸斷。待殷勤寄與,舊游鶯燕,水流云散。
滿羅衫是酒,香痕凝處,唾碧啼紅相半。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誰暖?不成便沒相逢日,重整釵鸞箏雁。但何郎,縱有春風詞筆,病懷渾懶。
瑤花慢·朱鈿寶玦
后土之花,天下無二本。方其初開,帥臣以金瓶飛騎,進之天上,間亦分致貴邸。余客輦下,有以一枝已下共缺十八行。
朱鈿寶玦,天上飛瓊,比人間春別。江南江北曾未見,漫擬梨云梅雪。淮山春晚,問誰識、芳心高潔?消幾番、花落花開,老了玉關豪杰!
金壺翦送瓊枝,看一騎紅塵,香度瑤闕。韶華正好,應自喜、初亂長安蜂蝶。杜郎老矣,想舊事、花須能說。記少年,一夢揚州,二十四橋明月。
?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悵臥遙帷。
章臺街里芳菲伴,且問宮腰損幾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并覺今朝粉態新。
贈賀左丞蕭舍人詩
輶軒通八表。
旌節騖三秦。
聽歌酬敏對。
繼好佇行人。
賀生思沉郁。
蕭弟學紛綸。
共有筆端譽。
皆為席上珍。
離羣徒悄悄。
征旅日駪駪。
黃河分太史。
一曲悲千里。
海內平生親。
中朝流寓士。
痛哉憫梁祚。
于焉三十祀。
鐘儀縶不歸。
盛憲悲何已。
隴頭心斷絕。
爾為參生死。
回首望長安。
猶如蜀道難。
函關分地軸。
華岳接天壇。
行旜方境逝。
去棹艤江干。
蘆花霜外白。
楓葉水前丹。
翔鷗方怯凍。
落鴈不勝彈。
輝輝盛王道。
時務嬰疲老。
九流倦耳目。
十年變懷抱。
何以敦歧路。
凄然綴辭藻。
江南有桂枝。
塞北無萱草。
斗酒未為別。
垂堂深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