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四首·其一”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何處的秋景最令人傷魂?莫過于殘陽下西風里的白下門。
往日春天幾只燕子在參差不齊的柳枝間穿梭,如今籠罩在煙靄中,在蕭瑟的西風里輕輕搖曳。
原野上飄蕩著悼念御騎戰死的哀樂,像江南烏夜村這樣的榮華富貴之夢已永遠不可重現。
別再聽那樵伊臨風的笛聲,“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哀怨總歸難評。
注釋
白下門:指六朝古都南京。
差池:參差不齊。
烏夜村:黃驄是唐太宗的愛馬;此馬死后,太宗命樂人作黃驄疊曲,以示悲悼。
“秋柳四首·其一”鑒賞
賞析
《秋柳》四章是漁洋山人王士禛寫于順治十四年的組詩。順治十四年,王士禛與眾名士在濟南大明湖的水面亭相會,飲酒賦詩,賞景享樂。作者在此時看見秋柳,竟也引發了無限的感傷,寫出了這四首詩。詩成轟動一時,后世很多學者把這組詩譽為“神韻詩”的真正發端。
本詩為第一首,可以說是組詩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出色的詩歌。寫秋柳的搖落憔悴,從而感嘆良辰易逝,美景難留。全詩辭藻妍麗,造句修整,用曲精工,意韻含蓄,風神高華,境界優美,詠物與寓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更叫人嘆絕的,是全詩句句寫柳,卻通篇不見一個“柳”字,表現出詩人深厚的藝術功底。因此為一時絕唱。
白下門,指今江蘇南京。那是六朝的首都。后來雖還是有名的城市之一,但比起其長期作為首都的六朝時代來,當然可說是沒落了。所以,在古代的詩詞中,經常被用來作為抒發今昔盛衰之感的對象。
黃驄是唐太宗的愛馬;此馬死后,太宗命樂人作黃驄疊曲,以示悲悼。烏夜村是晉代何準隱居之地,其女兒即誕生于此,后來成為晉穆帝的皇后。詩人在此加上“夢遠”二字,則意為著這樣的榮華富貴之夢已永遠不可重視,正如死去的駿馬黃驄已永遠不可復生一樣。所以,詩人所感到的,并用來傳給讀者的,乃是徹底的,不存在的任何希望的幻滅,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幻滅。
于是,剩下來的唯一的路就只能是逃避;“莫聽臨風三弄笛”。也就是說,不要再聽那悲衰的音樂,想那些悲哀的事情了。然而,“玉關哀怨總難論”?;脺绲陌С钍巧钌顫摬卦谛牡祝痔颖懿涣?,逃避本身也不得不歸于幻滅,而詩人與讀者也就是只能永遠沉浸于幻滅的悲哀之中。
王士禎簡介
明代·王士禎的簡介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杰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并稱。書法高秀似晉人??滴鯐r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后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馀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于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
...〔? 王士禎的詩(17篇)〕猜你喜歡
暗香·送魏句濱宰吳縣解組分韻得闔字
縣花誰葺。記滿庭燕麥,朱扉斜闔。妙手作新,公館青紅曉云濕。天際疏星趁馬,簾晝隙、冰弦三疊。盡換卻、吳水吳煙,桃李靚春靨。
風急。送帆葉。正雁水夜清,臥虹平帖。軟紅路接。涂粉闈深早催入。懷暖天香宴果,花隊簇、輕軒銀蠟。更問訊、湖上柳,兩堤翠匝。
南樓中望所遲客
杳杳日西頹,漫漫長路迫。
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夕。
圓景早己滿,佳人猶未適。
即事怨睽攜,感物方凄戚。
孟夏非長夜,晦明如歲隔。
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
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
搔首訪行人,引領冀良覿。
晚游六橋待月記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庇鄷r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奉使登終南山
常愛南山游,因而盡原隰。
數朝至林嶺,百仞登嵬岌。
石壯馬徑窮,苔色步緣入。
物奇春狀改,氣遠天香集。
虛洞策杖鳴,低云拂衣濕。
倚巖見廬舍,入戶欣拜揖。
問性矜勤勞,示心教澄習。
玉英時共飯,芝草為余拾。
境絕人不行,潭深鳥空立。
一乘從此授,九轉兼是給。
辭處若輕飛,憩來唯吐吸。
閑襟超已勝,回路倏而及。
煙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漸平逢車騎,向晚睨城邑。
峰在野趣繁,塵飄宦情澀。
辛苦久為吏,勞生何妄執。
日暮懷此山,悠然賦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