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父送人之新安”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渡口的楊柳柔條飄拂,春風中入們飲遽了餞行的醇酒。
千萬點的落花,飄落在小船上那一葉扁舟,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帶到江南去了。
注釋
之:往,到。
新安:郡名,治所在休寧(今屬安徽),后屬歙縣,唐時改為歙州,宋宣和年問改為徽州。后世稱歙州、徽州所轄地區為新安。
津亭:渡口驛亭。
毿(sān):毛發或枝條細長的樣子,此形容柳條細長下垂。
酣:飲酒至舒暢的程度。半酣,半醉。
一葉:形容輕舟。
將:作助詞,表示動作的開端。
參考資料:
1、張明葉.中國歷代婦女詩詞選: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09:248
2、胡光舟,周滿江.中國歷代名詩分類大典(4):文本人民出版社,1990.07:40
3、蘇者聰.古代婦女詩一百詩:岳麓書社,1984.05:94
4、傅德岷,盧晉.詩詞名句鑒賞辭典:長江出版社,2008.06:323
5、呂海江.幼學古詩畫意:吉林美術出版社,1988.02:132
“代父送人之新安”鑒賞
賞析
《代父送人之新安》設色艷麗,如同畫卷,頗有女性的特點。全詩用二幅畫面組成。前二句一幅,為告別圖,后一句一幅,為江上行舟圖。
首句寫渡口亭畔,楊柳依依,借物寓情,惜別之心曲不言自明。“碧”字透出光澤感,如畫面上的亮色。第二句寫友人就要登舟出發了。“酒半酣”一掃離別即愁苦的舊套,陶然、微醺是“酒半酣”帶給人的一種佳妙的境界,且于東風吹拂之下更是透露出一種歡快氣氛。樹下站立著行者與送者,正在作最后的告別,彼此酒已半酣。著“東風”二字,關照上句的柳條,又由此似乎看到人物的衣帶輕飏,襯托出酒后陶然之態。作者省略前后內容,單取一個視覺形象,同上句可以配成完整畫面。
第三句已轉入舟行江上。描寫落花,暗借上句“東風”二字,呈現飛舞之態。“萬點落花舟一葉”,“萬點落花”與“一葉舟”相襯托。似乎是漫天春色,環繞行人,這實在是一個畫面的描摹,色彩斑斕,春意無限。尾句“載將春色過江南”,詩人借助想象,行舟江南,一路飛花.無限春色可以一直伴送著父親的友人,同時也是對行人的美好祝愿。此句利用詩歌表現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長處,將眼前景象,無限延展,使詩中情味更濃。同時亦有祈禱行人一路平安歡樂的意思。
全詩三組景象,并非平行排列,而是立體展示,極富層次感。在這幾個層次中,景物、事態、情感交錯復疊,直撲讀者,顯示出絕句獨有的詞顯意深、語近情遙的藝術魅力。
創作背景
詩人的父親陸德蘊,是一位飽學之士,在落花時節送別友人,而詩人陸娟是位才女,出嫁之前深得父親信任和憐愛。《代父送人之新安》便是詩人陸娟代父親陸德蘊作的送別詩。陸娟簡介
明代·陸娟的簡介

陸娟,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明弘治時期。松江(今屬上海市)人,能詩。華亭陸德蘊(潤玉)之女,馬龍妻。其父隱居北郭,有高行,曾為明代書畫家沈周的老師。
...〔? 陸娟的詩(1篇)〕猜你喜歡
賀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懷趙丞相經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誰來照影,臥龍山下。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待細把江山圖畫。千頃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馬。中有句,浩難寫。
詩人例入西湖社。記風流重來手種,綠陰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國,十里水晶臺榭。更復道橫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問當年魚鳥無存者。堂上燕,又長夏。
宴清都·送馬林屋赴南宮分韻得動字
柳色春陰重。東風力,快將云雁高送。書檠細雨,吟窗亂雪,井寒筆凍。家林秀桔霜老,笑分得、蟾邊桂種。應茂苑、斗轉蒼龍,唯潮獻奇吳鳳。
玉眉暗隱華年,凌云氣壓,千載云夢。名箋淡墨,恩袍翠草,紫騮青鞚。飛香杏園新句,眩醉眼、春游乍縱。弄喜音、鵲繞庭花,紅簾影動。
河墅記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連亙數州,其奇偉秀麗絕特之區,皆在吾縣。縣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園林池沼之勝。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間,群山逶邐,溪水瀠洄,其中有徑焉,樵者之所往來。數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奧,巖石之間,茂樹之下,有屋數楹,是為潘氏之墅。余褰裳而入,清池洑其前,高臺峙其左,古木環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疇蒼莽,遠山回合,風含松間,響起水上。噫!此羈窮之人,遁世遠舉之士,所以優游而自樂者也,而吾師木崖先生居之。
夫科目之貴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艷羨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適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滿天下三十年,亦嘗與諸生屢試于有司。有司者,好惡與人殊,往往幾得而復失。一旦棄去,專精覃思,盡究百家之書,為文章詩歌以傳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間者求賢之令屢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猶然山澤之癯,混跡于田夫野老,方且樂而終身,此豈徒然也哉?
小子懷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過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為記之。
念奴嬌·登旸臺山絕頂望明陵
登臨縱目,對川原繡錯,如襟接袖。指點十三陵樹影,天壽低迷如阜。一霎滄桑,四山風雨,王氣消沈久。濤生金粟,老松疑作龍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終古,滾滾邊墻走。野老也知人世換,尚說山靈呵守。平楚蒼涼,亂云合沓,欲酹無多酒。出山回望,夕陽猶戀高岫。
奉使登終南山
常愛南山游,因而盡原隰。
數朝至林嶺,百仞登嵬岌。
石壯馬徑窮,苔色步緣入。
物奇春狀改,氣遠天香集。
虛洞策杖鳴,低云拂衣濕。
倚巖見廬舍,入戶欣拜揖。
問性矜勤勞,示心教澄習。
玉英時共飯,芝草為余拾。
境絕人不行,潭深鳥空立。
一乘從此授,九轉兼是給。
辭處若輕飛,憩來唯吐吸。
閑襟超已勝,回路倏而及。
煙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漸平逢車騎,向晚睨城邑。
峰在野趣繁,塵飄宦情澀。
辛苦久為吏,勞生何妄執。
日暮懷此山,悠然賦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