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登終南山”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經常來終南山游玩,因此我知道廣闊平坦和低洼潮濕的地方。
我曾經去過樹林里和山嶺里,那里有著上百仞的高聳的山峰。
在路邊有很多石頭,道路卻很狹窄,苔蘚隨著腳步延伸。
周邊的事物形狀是那么奇特,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清新的香味。
我拄著拐杖登上終南山,在低低的云下拂動著衣衫,很快,我的衣襟就已經被打濕了。
我依靠在巖石的旁邊,偶然看見了農家的廬舍,當我走進門戶的時候,立即上前拜訪這些人。
一問他們才知道,他們的性格是矜持的、勤勞的,他們毫無保留的表達自己的心意,常常自我修行本心。
我有時候和他們一起吃飯,而且他們一起為我尋找一種叫做靈芝的草。
終南山的山境險絕、境界空絕;潭水極深、池潭深深;游人不至;鳥兒在半空中飛舞,就像是騰空而立。
我趁著現在,從這里開始出行,準備傳授自己所獲得的知識;我反復地在山地里行走,但是繞來繞去都是石階,我覺得山路崎嶇,十分難走。
我從這里辭別而去,就好像是飛起來一樣,我在閑暇休息的時候只剩下呼吸了。
閑暇之人的胸襟很開闊,看著景色閑下來的時候,定下的游覽的目標已然超過了,今天收獲不小,大獲全勝;不知不覺,回家的時候就已經很快地到來了。
松樹深深的棕褐色慢慢地加深,下山時的水流顯得非常的湍急。
漸漸地,路越來越平坦了,我遇見了車輛和馬匹,晚上看見了城市的燈光。
在山峰里的野趣就很多了,我做官時的感情已經開始漸漸地變淡了。
我辛辛苦苦做了那么久的官吏,辛苦勞累的生活又何必去虛妄,何必去執著呢?
在黃昏的時候,我回憶起這座山,心中不禁悠然自得起來。
注釋
終南山:簡稱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位于陜西省境內秦嶺山脈中段。
原隰(xí):形容廣大平坦和低洼潮濕的地方。
嵬岌(wéi jí):高聳,也指高聳的山。
策杖:拄杖,也稱杖策。
低云:指離地面較近的云。
拂衣:揮動衣服。
廬舍:房屋,住宅,也指田野間的屋舍。
拜揖:打躬作揖,多用來形容恭順懇求。
矜(jīn):同情、憐憫。
九轉:反復翻轉。
憩(qì):休息。
倏(shū):極快地,忽然。
向晚:傍晚,天色將晚。
睨(nì):斜著眼看。
城邑(yì):泛指城市、城鎮。
宦(huàn):指做官、宦官。
吏(lì):泛指官吏。
勞生:指辛苦勞累的生活。
妄執:虛妄的執念,虛妄,指沒有事實根據、不著邊際、不可捉摸的事物,執念,指執著的念頭。
日暮:指傍晚、日落或黃昏時分。
“奉使登終南山”鑒賞
賞析
這首詩歌開篇表明詩人常來終南山游玩,“數朝至林嶺……氣遠天香集”描寫終南山的景色,罕有人至卻事物盎然,別有閑情雅致。“虛洞策杖鳴...…回路倏而及”寫詩人在山上的活動,詩人拄杖登山,衣襟被打濕。偶遇農家,上前拜訪,農人很熱情地招待詩人,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山的時候了。“煙色松上深……悠然賦斯什”中,詩人先描寫下山之景,之后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煩,對自然田園風光的喜愛以及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這是唐代詩人王灣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情以景生,景與情合,情景交融地闡釋出作者在面對此情此景時的心態,也揭露出了作者對仕途中的苦澀、艱辛的強烈不滿,以及自己對山野自然自由的無限向往。 文人們到京都應試,求功名,棲息游賞之中,接觸終南山最多,對終南山也別有情感。這些人大都有詩家手筆,吟詠之間,染翰之時,自然把詩文化與帝京文化、隱士文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終南山文化的別致。
在王灣的《奉使登終南山》中,詩人敘登山過程,繪山中“ 潭深鳥空立” 、“ 煙色松上深” 登清幽之景。登山及所見觸動作者的心弦,“ 峰在野趣繁,塵飄宦情澀。辛苦久為吏,勞生何妄執。” 作者認為自己的本性是向往山野自然,仕途對于他只是一種苦澀、一種艱辛。這首詩是終南山秀美景致與詩人內心細膩情感的完美融合,歷代文人雅士都對其交口稱贊。
王灣簡介
唐代·王灣的簡介

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于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并親自書寫懸掛于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范。由此,這兩句詩中表現的那種壯闊高朗的境象便對盛唐詩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表達出極度欽羨之情。
...〔? 王灣的詩(1篇)〕猜你喜歡
奉使登終南山
常愛南山游,因而盡原隰。
數朝至林嶺,百仞登嵬岌。
石壯馬徑窮,苔色步緣入。
物奇春狀改,氣遠天香集。
虛洞策杖鳴,低云拂衣濕。
倚巖見廬舍,入戶欣拜揖。
問性矜勤勞,示心教澄習。
玉英時共飯,芝草為余拾。
境絕人不行,潭深鳥空立。
一乘從此授,九轉兼是給。
辭處若輕飛,憩來唯吐吸。
閑襟超已勝,回路倏而及。
煙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漸平逢車騎,向晚睨城邑。
峰在野趣繁,塵飄宦情澀。
辛苦久為吏,勞生何妄執。
日暮懷此山,悠然賦斯什。
滿江紅·贛州席上呈陳季陵太守
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遠,佳人已卜歸消息。便歸來、只是賦行云,襄王客。
些個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憶。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過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頭白。笑江州、司馬太多情,青衫濕。
送應氏二首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
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其二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親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陽。
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
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
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于園
于園在瓜洲步五里鋪,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