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宋代]:蘇軾

      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

      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

      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日夜兼行向著那遙遠的江海,楓葉蘆花點綴得秋天情趣深長。

      淮水縹渺不明,天際忽遠忽近,岸邊的青山隨著船兒低落高漲。

      已能望到壽州那高高的白石塔,小小的船兒還不曾繞過黃茅岡。

      波平風柔仍然看不見老朋友啊,只因他們久立的地方煙云迷茫。

      注釋

      ⑴穎(yǐng)口:今安徽壽縣西正陽關。穎水由穎上縣東南流至此入淮,春秋時謂之穎尾。壽州:州治在今壽縣。

      ⑵蘆花:蘆絮,蘆葦花軸上密生的白毛。秋興:因秋而起的感懷。

      ⑶長淮:寬闊的淮水。

      ⑷低昂:時高時低。

      ⑸白石塔:潔白石頭砌成的塔。

      ⑹棹(zhào):船漿。黃茅岡:泛指長有黃草的山岡。

      ⑺軟:柔和。

      ⑻故人:指送行人。蒼茫:模糊迷茫的樣子。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鑒賞

      賞析

      第一句“我行日夜向江海”,實寫由汴京赴杭州的去程,言外卻有一種“賢人去國”的憂憤抑郁之情,有似古詩“行行重行行”,有似“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這些詩句中所包含的意蘊來。王文誥說:“此極沉痛語,淺人自不知耳。”這領會是不錯的。東坡此次出都,原因是和王安石政見不合,遭到安石之黨謝景溫的誣告,東坡不屑自辯,但力求外放。其通判杭州,是政治上遭到排斥、受到誣陷的結果。“日夜向江海”即“相去日以遠”意,言一天天愈來愈遠地離開汴都,暗示了一種對朝廷的依戀、對被讒外放的忿懣不堪之情。全詩有此起句,以下只是實寫日日夜夜的耳聞目見,不再糾纏這一層意思,但整個詩篇卻籠罩在一種悵惘的情緒里。這是極高的藝術,不應該隨便讀過的。第二句點時令。東坡以七月出都,十月至潁口,其間在陳州和子由相聚,在潁州又一同謁見已經退休的歐陽修于里第,頗事留連。計算從出都至潁口這段路程,竟整整花去了一個秋天。“楓葉蘆花秋興長”,形象地概括了這一行程。

      中間四句是題目的正面文字,其描寫中心是“波平風軟”四字。這是詩人此時此地的突出感受,是審美對象的突出特征。

      “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二句是一篇的警策。這里沒有一個生僻的字眼和華麗的詞藻,更沒有什么冷僻的典故,只是沖口而出,純用白描,言簡意深地表現了一種難言之景和不盡之情,表現得那么鮮明,那么新穎,那么自然。詩人把自己的親切感受毫不費力地講給人們聽,使人們感到這一切都活脫脫地呈現在眼前。這種境界,是那些字雕句琢、“字字挨密為之”的詩人永遠也達不到的。東坡談藝,嘗言“求物之妙”好像“系風捕影”,詩人不僅對他所寫的東西做到了“了然于心”,而且做到了“了然于口與手”。這兩句詩,可以說是抓住了此時此地的“物之妙”,而且做到了兩個“了然”的例子。淮水源多流廣,唐人嘗稱之為“廣源公”。詩人沿著蔡河、潁水一路行來,水面都比較狹窄,沿途所見,不外是楓葉蘆花的瑟瑟秋意,情趣是比較單調的。一出潁口就不同了,面對著水天相接的廣闊的長淮,頓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忽迷”二字表達了這種情景交融的新異之感。而兩岸青山,連綿不斷,隱隱約約,像無盡的波瀾,時起時伏。詩人此際,扁舟一葉,容與中流,遙吟俯唱,逸興遄飛,他的心和江山勝跡已融合在一起了。究竟是山在低昂,水在低昂,船在低昂,他說不清;他只覺得一切都在徐徐地流動,徐徐地運行;他處在一種波浪式前進的過程中,他完全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陶醉了。七個字寫出了船隨水波起伏,人在船上感覺不出,只覺得兩岸青山忽上忽下;其中“久與”二字寫出了“波平風軟”的神情,也曲折地暗示了詩人去國的惘惘不安、隱隱作痛,“行道遲遲,中心有違”的依約心情。這兩句詩,看來東坡自己也是十分得意的,他在后來寫的《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寫道:“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重復用了這首詩的第四、第七兩句,只換了一個“沙”字,一個“孤”字。

      “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二句振筆直書,用粗筆濃涂大抹,一氣流轉,使人忘記了這中間還有對仗。壽州的白塔已經在望,要到達那里,還得繞過前面那一帶黃茅岡。說“已見”,說“未轉”,再一次突出了“波平風軟”的特色。這里的黃茅岡不是地名,而是實指長滿黃茅的山岡,前代注家已經辨明過了。

      七、八句乘勢而下,用“波平風軟”四字總束了中間四句描寫;用“望不到”三字引出第八句這個抒情的結尾。不說自己急于到達壽州,卻說壽州的故人久立相待,從對面著筆,更加曲折有味。后二十三年,東坡嘗縱筆自書此詩,且題云:“余年三十六赴杭倅過壽作此詩,今五十九,南遷至虔,煙雨凄然,頗有當年氣象也。”據東坡這段題記,知至壽州之日當有小雨。此詩“煙蒼茫”三字就是描寫那“煙雨凄然”的氣象的。又,詩中所稱“故人”不知指誰,翁方綱《石洲詩話》說“故人即青山也”,義殊難通。以本集考之,疑此“故人”或即李定。與東坡同時有三個李定,此李定即《烏臺詩案》中所稱嘗“承受無譏諷文字”者。其人此時在壽州,東坡有《壽州李定少卿出餞城東龍潭上》詩可證。

      這首詩情景渾融,神完氣足,光彩照人,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方東樹評之云:“奇氣一片”,正是指它的整體美,不能枝枝節節地求之于一字一句間的。趙翼《甌北詩話》評東坡詩云:“東坡大氣旋轉,不屑屑于句法字法中別求新奇,而筆力所到,自成創格。”又云:“坡詩實不以鍛煉為工,其妙處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著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不可以聲調格律求之也。”參看這些評語,對于理解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有幫助的。從聲調格律看,這是一首拗體律詩,前人又稱之為“吳體”的。許印芳《詩譜詳說》卷四云:“七律拗體變格,本名吳體,見老杜《愁》詩小注。”按杜甫有《愁》詩一首,題下自注云:“強戲為吳體。”吳體之名始見于此。所謂吳體,是說它有意破壞一般律詩的格律聲調,把民歌或古詩的聲調運用于律體之中,構成一種特殊的音樂美,以適應特定內容的需要。《杜臆》在論老杜《愁》詩時說:“愁起于心,真有一段郁戾不平之氣,因以拗體發之。”朱熹《清邃閣論詩》稱杜詩“晚年橫逆不可當”。正是指杜的拗體律詩別有一種“橫逆”難當的風格。東坡此詩正是把古詩的聲調運用于七律,以表達其郁勃不平之氣。王士禛《居易錄》所謂“蒼莽歷落中自成音節”者,東坡此詩實足以當之。

      創作背景

      熙寧四年(1071)六月,東坡以太常博士直史館出任杭州通判。十月,出潁口,入淮水,折而東行,至壽州,過濠州、臨淮、泗州,渡洪澤湖,又沿運河折而東南行,經楚州、山陽,抵揚州,渡江至潤州、蘇州,以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這首詩是他赴杭途中由潁入淮初見淮山時作。

      蘇軾簡介

      宋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的詩(156篇)

      猜你喜歡

      舟中憶邵景說寄張子退

      明代夏完淳

      登臨澤國半荊榛,戰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燈暮雨白綸巾。

      何時壯志酬明主,幾日浮生哭故人。

      萬里飛騰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風塵。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綠苔

      清代納蘭性德

      脂粉塘空遍綠苔,掠泥營壘燕相催。妒他飛去卻飛回。

      一騎近從梅里過,片帆遙自藕溪來。博山香燼未全灰。


      早發武連驛憶弟

      清代曾國藩

      朝朝整駕趁星光,細想吾生有底忙。

      疲馬可憐孤月照,晨雞一破萬山蒼。

      曰歸曰歸歲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風力勁,何當吹我送君旁。


      絕句漫興九首

      唐代杜甫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謂誰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近現代毛澤東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浣溪沙·旋抹紅妝看使君

      宋代蘇軾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茜羅裙。

      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魏晉陸機

      遠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廣。

      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

      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

      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土不同

      兩漢曹操

      鄉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蘴藾深奧。

      水竭不流,冰堅可蹈。

      士隱者貧,勇俠輕非。

      心常嘆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相送

      南北朝何遜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金明池·瓊苑金池

      五代馮延巳

      瓊苑金池,青門紫陌,似雪楊花滿路。云日淡、天低晝永,過三點兩點細雨。好花枝、半出墻頭,似悵望、芳草王孫何處。更水繞人家,橋當門巷,燕燕鶯鶯飛舞。

      怎得東君長為主,把綠鬢朱顏,一時留住?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訴。況春來、倍覺傷心,念故國情多,新年愁苦。縱寶馬嘶風,紅塵拂面,也則尋芳歸去。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亚洲av日韩av综合| ww亚洲ww在线观看国产|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 亚洲视频.com|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日韩亚洲产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中午字幕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