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宋代]:蘇軾

      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

      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

      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日夜兼行向著那遙遠的江海,楓葉蘆花點綴得秋天情趣深長。

      淮水縹渺不明,天際忽遠忽近,岸邊的青山隨著船兒低落高漲。

      已能望到壽州那高高的白石塔,小小的船兒還不曾繞過黃茅岡。

      波平風柔仍然看不見老朋友啊,只因他們久立的地方煙云迷茫。

      注釋

      ⑴穎(yǐng)口:今安徽壽縣西正陽關。穎水由穎上縣東南流至此入淮,春秋時謂之穎尾。壽州:州治在今壽縣。

      ⑵蘆花:蘆絮,蘆葦花軸上密生的白毛。秋興:因秋而起的感懷。

      ⑶長淮:寬闊的淮水。

      ⑷低昂:時高時低。

      ⑸白石塔:潔白石頭砌成的塔。

      ⑹棹(zhào):船漿。黃茅岡:泛指長有黃草的山岡。

      ⑺軟:柔和。

      ⑻故人:指送行人。蒼茫:模糊迷茫的樣子。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鑒賞

      賞析

      第一句“我行日夜向江海”,實寫由汴京赴杭州的去程,言外卻有一種“賢人去國”的憂憤抑郁之情,有似古詩“行行重行行”,有似“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這些詩句中所包含的意蘊來。王文誥說:“此極沉痛語,淺人自不知耳。”這領會是不錯的。東坡此次出都,原因是和王安石政見不合,遭到安石之黨謝景溫的誣告,東坡不屑自辯,但力求外放。其通判杭州,是政治上遭到排斥、受到誣陷的結果。“日夜向江海”即“相去日以遠”意,言一天天愈來愈遠地離開汴都,暗示了一種對朝廷的依戀、對被讒外放的忿懣不堪之情。全詩有此起句,以下只是實寫日日夜夜的耳聞目見,不再糾纏這一層意思,但整個詩篇卻籠罩在一種悵惘的情緒里。這是極高的藝術,不應該隨便讀過的。第二句點時令。東坡以七月出都,十月至潁口,其間在陳州和子由相聚,在潁州又一同謁見已經退休的歐陽修于里第,頗事留連。計算從出都至潁口這段路程,竟整整花去了一個秋天。“楓葉蘆花秋興長”,形象地概括了這一行程。

      中間四句是題目的正面文字,其描寫中心是“波平風軟”四字。這是詩人此時此地的突出感受,是審美對象的突出特征。

      “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二句是一篇的警策。這里沒有一個生僻的字眼和華麗的詞藻,更沒有什么冷僻的典故,只是沖口而出,純用白描,言簡意深地表現了一種難言之景和不盡之情,表現得那么鮮明,那么新穎,那么自然。詩人把自己的親切感受毫不費力地講給人們聽,使人們感到這一切都活脫脫地呈現在眼前。這種境界,是那些字雕句琢、“字字挨密為之”的詩人永遠也達不到的。東坡談藝,嘗言“求物之妙”好像“系風捕影”,詩人不僅對他所寫的東西做到了“了然于心”,而且做到了“了然于口與手”。這兩句詩,可以說是抓住了此時此地的“物之妙”,而且做到了兩個“了然”的例子。淮水源多流廣,唐人嘗稱之為“廣源公”。詩人沿著蔡河、潁水一路行來,水面都比較狹窄,沿途所見,不外是楓葉蘆花的瑟瑟秋意,情趣是比較單調的。一出潁口就不同了,面對著水天相接的廣闊的長淮,頓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忽迷”二字表達了這種情景交融的新異之感。而兩岸青山,連綿不斷,隱隱約約,像無盡的波瀾,時起時伏。詩人此際,扁舟一葉,容與中流,遙吟俯唱,逸興遄飛,他的心和江山勝跡已融合在一起了。究竟是山在低昂,水在低昂,船在低昂,他說不清;他只覺得一切都在徐徐地流動,徐徐地運行;他處在一種波浪式前進的過程中,他完全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陶醉了。七個字寫出了船隨水波起伏,人在船上感覺不出,只覺得兩岸青山忽上忽下;其中“久與”二字寫出了“波平風軟”的神情,也曲折地暗示了詩人去國的惘惘不安、隱隱作痛,“行道遲遲,中心有違”的依約心情。這兩句詩,看來東坡自己也是十分得意的,他在后來寫的《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寫道:“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重復用了這首詩的第四、第七兩句,只換了一個“沙”字,一個“孤”字。

      “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二句振筆直書,用粗筆濃涂大抹,一氣流轉,使人忘記了這中間還有對仗。壽州的白塔已經在望,要到達那里,還得繞過前面那一帶黃茅岡。說“已見”,說“未轉”,再一次突出了“波平風軟”的特色。這里的黃茅岡不是地名,而是實指長滿黃茅的山岡,前代注家已經辨明過了。

      七、八句乘勢而下,用“波平風軟”四字總束了中間四句描寫;用“望不到”三字引出第八句這個抒情的結尾。不說自己急于到達壽州,卻說壽州的故人久立相待,從對面著筆,更加曲折有味。后二十三年,東坡嘗縱筆自書此詩,且題云:“余年三十六赴杭倅過壽作此詩,今五十九,南遷至虔,煙雨凄然,頗有當年氣象也。”據東坡這段題記,知至壽州之日當有小雨。此詩“煙蒼茫”三字就是描寫那“煙雨凄然”的氣象的。又,詩中所稱“故人”不知指誰,翁方綱《石洲詩話》說“故人即青山也”,義殊難通。以本集考之,疑此“故人”或即李定。與東坡同時有三個李定,此李定即《烏臺詩案》中所稱嘗“承受無譏諷文字”者。其人此時在壽州,東坡有《壽州李定少卿出餞城東龍潭上》詩可證。

      這首詩情景渾融,神完氣足,光彩照人,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方東樹評之云:“奇氣一片”,正是指它的整體美,不能枝枝節節地求之于一字一句間的。趙翼《甌北詩話》評東坡詩云:“東坡大氣旋轉,不屑屑于句法字法中別求新奇,而筆力所到,自成創格。”又云:“坡詩實不以鍛煉為工,其妙處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著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不可以聲調格律求之也。”參看這些評語,對于理解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有幫助的。從聲調格律看,這是一首拗體律詩,前人又稱之為“吳體”的。許印芳《詩譜詳說》卷四云:“七律拗體變格,本名吳體,見老杜《愁》詩小注。”按杜甫有《愁》詩一首,題下自注云:“強戲為吳體。”吳體之名始見于此。所謂吳體,是說它有意破壞一般律詩的格律聲調,把民歌或古詩的聲調運用于律體之中,構成一種特殊的音樂美,以適應特定內容的需要。《杜臆》在論老杜《愁》詩時說:“愁起于心,真有一段郁戾不平之氣,因以拗體發之。”朱熹《清邃閣論詩》稱杜詩“晚年橫逆不可當”。正是指杜的拗體律詩別有一種“橫逆”難當的風格。東坡此詩正是把古詩的聲調運用于七律,以表達其郁勃不平之氣。王士禛《居易錄》所謂“蒼莽歷落中自成音節”者,東坡此詩實足以當之。

      創作背景

      熙寧四年(1071)六月,東坡以太常博士直史館出任杭州通判。十月,出潁口,入淮水,折而東行,至壽州,過濠州、臨淮、泗州,渡洪澤湖,又沿運河折而東南行,經楚州、山陽,抵揚州,渡江至潤州、蘇州,以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這首詩是他赴杭途中由潁入淮初見淮山時作。

      蘇軾簡介

      宋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的詩(156篇)

      猜你喜歡

      代父送人之新安

      明代陸娟

      津亭楊柳碧毿毿,人立東風酒半酣。

      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將春色過江南。


      富春渚詩

      南北朝謝靈運

      宵濟漁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緬云霧,赤亭無淹薄。

      溯流觸驚急,臨圻阻參錯。

      亮乏伯昏分,險過呂梁壑。

      洊至宜便習,兼山貴止托。

      平生協幽期,淪躓困微弱。

      久露干祿請,始果遠游諾。

      宿心漸申寫,萬事俱零落。

      懷抱既昭曠,外物徒龍蠖。


      摸魚兒·東洲桃浪瀟湘小八景詞之三

      明代王夫之

      剪中流,白蘋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學春花靨,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幾許浮萍,舊夢迷殘絮。棠橈無數。盡泛月蓮舒,留仙裙在,載取春歸去。

      佳麗地,仙院迢迢煙霧。濕香飛上丹戶。醮壇珠斗疏燈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訴。君不見桃根已失江南渡。風狂雨妒,便萬點落英,幾灣流水,不是避秦路。


      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

      宋代辛棄疾

      稼軒居士花下與鄭使君惜別醉賦,侍者飛卿奉命書。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還記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對花渾醉夢,而今醒眼看風月。恨牡丹笑我倚東風,頭如雪。

      榆莢陣,菖蒲葉。時節換,繁華歇。算怎禁風雨,怎禁鵜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棲棲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閑愁,因離別。


      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

      清代納蘭性德

      微暈嬌花濕欲流,簟紋燈影一生愁。夢回疑在遠山樓。

      殘月暗窺金屈戍,軟風徐蕩玉簾鉤。待聽鄰女喚梳頭。


      人月圓·玄都觀里桃千樹

      金朝元好問

      玄都觀里桃千樹,花落水空流。憑君莫問:清涇濁渭,去馬來牛。謝公扶病,羊曇揮涕,一醉都休。古今幾度,生存華屋,零落山丘。


      謁金門三首·其三

      清代鄭文焯

      歸不得,一夜林烏頭白。落月關山何處笛?馬嘶還向北。

      魚雁沉沉江國,不忍聞君消息。恨不奮飛生六翼,亂云愁似冪。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二

      唐代杜牧

      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

      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


      送楊長史赴果州

      唐代王維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鳥道一千里,猿聲十二時。

      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別后同明月,君應聽子規。


      尋芳草·蕭寺記夢

      清代納蘭性德

      客夜怎生過。夢相伴、綺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涼,肯來么。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国产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亚洲成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软件|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亚洲高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91大神亚洲影视在线|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在线综合亚洲欧洲综合网站|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