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南故人”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曾經(jīng)住在錢塘?xí)r,每每聽到杜鵑的啼叫,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念遠(yuǎn)在四川的家鄉(xiāng)。
如今我被羈押在燕京,不知道今晚夢中,是回到四川,還是回到錢塘?
注釋
① 向:在。
②錢塘:即臨安,今浙江杭州,是南宋都城。
③鵑:杜鵑。
④蜀:四川。家鉉翁是四川眉山人。
“寄江南故人”鑒賞
賞析
詩作于南宋滅亡后,分兩個層次。前兩句是寫宋未亡前,詩人客居臨安,每當(dāng)聽到杜鵑啼鳴,便想起了家鄉(xiāng)。后兩句寫宋亡后的,自己被俘到了燕京,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及有家不能歸的沉重悲哀。
這首小詩作于南宋滅亡后,分兩個層次,成今昔對比。前兩句是寫宋未亡前,因?yàn)楸狈筋I(lǐng)土先后被金元所占,宋偏安臨安,所以家鉉翁住在臨安,每當(dāng)聽到杜鵑啼鳴,便想起了家鄉(xiāng)。家鉉翁是四川人,聞鵑事切合自己,用的是四川典故:相傳古代蜀主望帝失國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鵑鳥,鳴聲悲哀,常啼至口角流血而止。古人常以杜鵑啼血典來寄托家國滅亡之痛。而杜鵑的叫聲又如同“不如歸去”,家鉉翁“聞鵑憶蜀鄉(xiāng)”,既是對國土淪陷表示憤慨,又寄托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及有家不能歸的沉重悲哀。
后兩句寫眼前,南宋已經(jīng)滅亡,自己被俘到了燕京,這時候恢復(fù)失土已成畫餅,不要說北方,就是南方,包括以前所住的南宋都城臨安,也都成了異族統(tǒng)治的天下了。由此,家鉉翁無限悵惘地問:今天晚上做夢,是夢蜀地還是夢臨安呢?言下之意,兩地分別代表家與國,都是那么地使他思戀感傷。
前后二層,后層是前層的延續(xù),前層是為后層預(yù)做地步,這就是論詩者所謂的加一倍寫法。詩在謀篇手法上顯然是參考了賈島的《渡桑干》詩:“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但賈島詩只是抒發(fā)久客遠(yuǎn)游的思鄉(xiāng)之情,家鉉翁詩卻表現(xiàn)亡國之恨,更加催人淚下。通過遞進(jìn),前面本來是很突出的思鄉(xiāng)之情,忽然又加入了新的內(nèi)容,更顯得沉痛。家鉉翁這首詩所表達(dá)的情感,在感慨興亡盛衰的詩中很普遍,典型的可舉虞集的《挽文丞相》詩,末聯(lián)說:“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用晉過江諸人新亭灑淚嘆中原淪喪的典故,說那時還有半壁江山,如今連一點(diǎn)殘山剩水也沒有了。這與家鉉翁夢四川、夢錢塘同一機(jī)杼。
創(chuàng)作背景
家鉉翁是眉州人,長期在南宋朝廷做官,亡國時已官至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因不署招降檄文而招怨元軍,隨吳堅使元被扣留,但拒不出仕,始終眷念故國,所以元人修的《宋史》也說他“義不二君,辭無詭對”。這首《寄江南故人》,就是羈留燕京時所作。
家鉉翁簡介
宋代·家鉉翁的簡介

家鉉翁(約1213~1297)號則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qū))人。家鉉翁身長七尺,狀貌奇?zhèn)ィ?yán)儒雅。以蔭補(bǔ)官,累官知常州,遷浙東提點(diǎn)刑獄,入為大理少卿。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還,賜號處士,時年八十二,后數(shù)年以壽終。《宋史》有傳。有《則堂集》六卷,《彊(強(qiáng))村叢書》輯為《則堂詩馀》一卷。詞存三首收于《全宋詞》中。
...〔? 家鉉翁的詩(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