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彭浪磯
[宋代]: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yún)。萬裡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
“采桑子·彭浪磯”譯文及注釋
譯文
乘舟避難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獨的浮云。穿梭在連綿的煙塵之中,回國中原已淚滿襟。
碧山對著水邊的平地有絲絲涼意,看著楓樹葉和蘆葦根。太陽落山了水波平靜了怨恨離開了家鄉(xiāng)。
注釋
彭浪磯:在江西省彭澤縣長江南岸。
扁舟:小舟。
汀洲:水中或水邊的平地。
“采桑子·彭浪磯”鑒賞
賞析
上闋寫自己背井離鄉(xiāng),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戰(zhàn)火紛飛,不覺涕淚沾巾。
起首二句敘事即景自寓身世經(jīng)歷。乘一葉扁舟,到江南去避難作客,仰望那長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飄蕩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復(fù)相類。兩句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亦賦亦比亦興,起得渾括自然。“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兩句寫回首北望所見所感。中原失守,國士同悲。這兩句直抒情懷,略無雕飾,取景闊大,聲情悲壯。
下闋寫眼前蕭條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辭鄉(xiāng)去國的愁思。
過片“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兩句,收回眼前現(xiàn)境。薄暮時分,泊舟磯畔,但見江中的碧山正為暮靄所籠罩,磯邊的汀洲,蘆根殘存,楓葉飄零,滿眼蕭瑟冷落的景象。這里寫磯邊秋暮景色,帶有濃厚的凄清黯淡色彩,這是詞人國家殘破、顛沛流離中的情緒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兩句總收,點明自己“辭鄉(xiāng)去國”以來的心情。日落時分,往往是增加羈旅者鄉(xiāng)愁的時刻,對于作者這樣一位倉皇避難的旅人來說,他的寂寞感、凄涼感不用說是更為強烈了。漸趨平緩的江波,這里恰恰反托出了詞人不平靜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動靜交錯,色調(diào)蒼暗。用“扁舟”、 “旅雁”、“孤云”、 “汀洲冷”、 “楓葉蘆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詩人的凄楚情懷,同時也流露出了對國事的忡忡憂慮,唱出了時代的悲涼之音。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題為“彭浪磯”,是在靖康之變后,詞人離開故鄉(xiāng)洛陽南下避難,經(jīng)江西彭浪磯往兩廣途中創(chuàng)作的。
?
宋代·朱敦儒的簡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
? 朱敦儒的詩(5篇)〕
明代:
夏完淳
登臨澤國半荊榛,戰(zhàn)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燈暮雨白綸巾。
何時壯志酬明主,幾日浮生哭故人。
萬里飛騰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風(fēng)塵。
登臨澤國半荊榛,戰(zhàn)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燈暮雨白綸巾。
何時壯志酬明主,幾日浮生哭故人。
萬裡飛騰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風(fēng)塵。
唐代:
韓愈
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筜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未報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山淨(jìng)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筜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豔豔花。
未報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鬥覺霜毛一半加。
清代:
納蘭性德
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釣得六鱉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麻姑。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
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釣得六鼈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麻姑。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
宋代:
秦觀
元豐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shù)毫發(fā)。遂棄舟,從參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據(jù)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jīng)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圣院,謁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還。
元豐二年,中秋後一日,餘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餘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甯,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shù)毫發(fā)。遂棄舟,從參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據(jù)石而飲之。自普甯凡經(jīng)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聖院,謁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還。
清代:
曹雪芹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
金朝:
元好問
槐陰別院宜清晝,入座春風(fēng)秀。美人圖子阿誰留。都是宣和名筆,內(nèi)家收。
鶯鶯燕燕分飛后,粉淡梨花瘦。只除蘇小不風(fēng)流。斜插一枝萱草,鳳釵頭。
槐陰別院宜清晝,入座春風(fēng)秀。美人圖子阿誰留。都是宣和名筆,內(nèi)家收。
鶯鶯燕燕分飛後,粉淡梨花瘦。隻除蘇小不風(fēng)流。斜插一枝萱草,鳳釵頭。
宋代:
姜夔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車如水馬若龍。
春來草色一萬里,芍藥牡丹相間紅。
大胡牽車小胡舞,彈胡琵琶調(diào)胡女。
一春浪蕩不歸家,自有穹廬障風(fēng)雨。
平沙軟草天鵝肥,胡兒千騎曉打圍。
皂旗低昂圍漸急,驚作羊角凌空飛。
海東健鶻健如許,韝上風(fēng)生看一舉。
萬里追奔未可知,劃見紛紛落毛羽。
平章俊味天下無,年年海上驅(qū)群胡。
一鵝先得金百兩,天使走送賢王廬。
天鵝之飛鐵為翼,射生小兒空看得。
腹中驚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經(jīng)宿食。
契丹家住雲(yún)沙中,耆車如水馬若龍。
春來草色一萬裡,芍藥牡丹相間紅。
大胡牽車小胡舞,彈胡琵琶調(diào)胡女。
一春浪蕩不歸家,自有穹廬障風(fēng)雨。
平沙軟草天鵝肥,胡兒千騎曉打圍。
皂旗低昂圍漸急,驚作羊角淩空飛。
海東健鶻健如許,韝上風(fēng)生看一舉。
萬裡追奔未可知,劃見紛紛落毛羽。
平章俊味天下無,年年海上驅(qū)群胡。
一鵝先得金百兩,天使走送賢王廬。
天鵝之飛鐵為翼,射生小兒空看得。
腹中驚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經(jīng)宿食。
清代:
王國維
暗里追涼,扁舟徑掠垂楊過。濕螢火大。一一風(fēng)前墮。
坐覺西南,紫電排云破。嚴(yán)城鎖。高歌無和。萬舫沉沉臥。
暗裡追涼,扁舟徑掠垂楊過。濕螢火大。一一風(fēng)前墮。
坐覺西南,紫電排雲(yún)破。嚴(yán)城鎖。高歌無和。萬舫沉沉臥。
宋代:
柳永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fēng)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dāng)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yán)陵灘畔,鷺飛魚躍。游宦區(qū)區(qū)成底事,平生況有云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fēng)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dāng)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yán)陵灘畔,鷺飛魚躍。遊宦區(qū)區(qū)成底事,平生況有雲(yún)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清代:
董士錫
水聲咽,中夜蘭橈暗發(fā)。殘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去偏急。垂楊手漫折,難結(jié),輕帆一葉。離亭遠(yuǎn),歸路漸迷,千里滄波楚天闊。
除寒乍消歇。剩霧鎖花魂,風(fēng)砭詩骨。茫茫江草連云濕。悵綠樹鶯老,碧欄蜂瘦,空留檣燕似訴別,向人共愁絕。
重疊,浪堆雪。坐縹緲浮槎,煙外飛越。銜山一寸眉彎月,照枉渚疑鏡,亂峰如發(fā)。扁舟獨自,記舊夢,忍細(xì)說?
水聲咽,中夜蘭橈暗發(fā)。殘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去偏急。垂楊手漫折,難結(jié),輕帆一葉。離亭遠(yuǎn),歸路漸迷,千裡滄波楚天闊。
除寒乍消歇。剩霧鎖花魂,風(fēng)砭詩骨。茫茫江草連雲(yún)濕。悵綠樹鶯老,碧欄蜂瘦,空留檣燕似訴別,向人共愁絕。
重疊,浪堆雪。坐縹緲浮槎,煙外飛越。銜山一寸眉彎月,照枉渚疑鏡,亂峰如發(fā)。扁舟獨自,記舊夢,忍細(x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