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花破子·玉樹后庭前”譯文及注釋
譯文
珍貴稀有的仙樹種植在后宮庭前,瑤草布滿了室內鏡邊。去年的花樹依然生機勃勃,繁花錦枝,又在今年的月圓之夜競相開放,香氣襲人。不要讓這一切有變化!請讓青春年少,如同這花月一般永駐。
注釋
此詞作者有異議。從沈雄《古今詞話》“詞辨”云:“《后庭花破子》,李后主、馮延巳相率為之”,為李煜中、后期的作品。
玉樹:神話傳說中的仙樹。《淮南子·地形訓》中記載:“(昆侖)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
后庭:指后宮。
瑤草:《遺山樂府》中作“瑤華”。指傳說中的香草。
偏:偏倚,偏失,指變化。
和月和花:《花草粹編》、《遺山樂府》中均作“和花和月”。和,共,同。
教,令,使得。
“后庭花破子·玉樹后庭前”鑒賞
賞析
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青春年華的依戀之情。整首詞通過玉樹,瑤草,花,月長存不朽的向往,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年少青春的深深依戀,而這種濃厚的依戀,卻正是建立在明知以后將要失去的無奈和恐懼之上,這種感情在后主詞中,是不常見的。
開篇兩句寫景,點明地點和環(huán)境,自富貴氣滲透出作者強烈的依戀之情。“去年”和“今年”都是虛指,寫美好的生活畫面,時間的推移并不能使美好的事物轉變,“花不老”并不是真的花從不凋謝,而是在人眼中永不凋謝;“月又圓”也不是今日才圓,而是未見缺,只見圓。這里的描寫,以心理真實去刻畫生活真實,用情感真實塑造了藝術真實,表現(xiàn)出作者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獨特感受。這種感受在后三句中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作者把過去的感受化成獨特的人生期待和追求,他希望能真的象自己想象的那樣,花不凋、月常圓,人也和花和月一樣,青春永駐、幸福常在。
應該說,李煜前期的作品中春怨秋閨詞很多都有對人生的感嘆和希望,但有如這首詞一樣熱切的企盼和依戀的情緒并不多見。究其原因,大概因為他那時并不能真正體味到“失而彌珍”的道理,所以他前期作品雖然怨深愁切,但對生活的底蘊卻并未有更深的感觸。而只有當他真正體味到一切將失而不能復得進,他方能真正對這一切產生深深的依戀,而這種依戀恰恰是建立在對未來的恐懼和憂慮之上的。由此可見,這首詞大概為李煜中期的作品。
這首詞篇幅短小,但所指極大,語言明白如話,但字字寓有深意,通俗中見別致,白描中見含蓄,表現(xiàn)了作者駕馭文思言詞的較高功力。
李煜簡介
五代·李煜的簡介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李煜的詩(81篇)〕猜你喜歡
滿江紅·金陵懷古
六代豪華,春去也、更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蔣山青,秦淮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