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楊柳的枝葉青青,溝水潺潺地淌流;黃鶯在調舌歌唱,賣弄著嬌美輕柔。
桃花似記得當日,題詩的客人來游。斜倚和煦的春風,咯咯地笑個不休。
注釋
調(tiǎo)舌:等于說調嘴,耍嘴皮子。
嬌柔:嬌媚柔弱;嬌媚輕柔。
題詩客:暗用唐代崔護的故事。崔護曾在清明日獨游長安城南,到一莊戶人家求飲,一少女端來水后,站在桃樹下,眉眼間對崔頗有情意。次年清明,崔又前往尋覓,卻見門戶緊閉,杳無一人。在無限的惆悵之中,崔在門扇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斜倚:輕輕地從直立位置移到傾斜的位置。
“楊柳”鑒賞
賞析
抒情詩多是緣情之作,在唐人孟棨(qǐ)的《本事詩·情感第一》中,詳細描述了崔護《題都城南莊》的傳奇故事。詩人崔護,進士不第。清明日獨游城南,來到一處花木掩映的莊院,但見花木叢萃,寂寂無人,扣門久之,有一妙齡女子自門隙窺之,崔護“酒渴求飲”,女子贈以杯水,“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余妍。崔以言挑之,女子不以言對而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舊地重游,門墻如故,大門緊鎖。崔護失望之余,題詩于左扉曰: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顯然,元好問這首《楊柳》隱括著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中故事。“楊柳青青溝水流”,在桃紅柳綠的春天,溝邊楊柳青青,溝邊流水汩汩,楊柳傍著野外溝渠而生,自是郊野之景。“鶯兒調舌弄嬌柔”,這里綠柳成行,柳叢中黃鶯嚦嚦啼轉,好似與詩人相識一般,有意在調轉著它那如簧巧舌、逞弄著美妙嬌柔的歌喉。
在這春天的郊野大自然里,與詩人似曾相識的何止鶯兒,作為當年故事的見證物桃花,對舊地重游的昔日題詩客可記得很清楚,“桃花記得題詩客”,“記得”二字仍這首《楊柳》詩的“詩眼”,它把大家從時間的隧道中帶到一個令人難忘的一幕:一個極偶然的機會,與一位面若桃花的女子相遇,卻又失之交臂。那女子脈脈含情地“斜倚小桃柯佇立”,可時不待人,機不再來,人面桃花不知何處去了,門上題詩又有何用! “斜倚春風笑不休”,是直接從崔護的“桃花依舊笑春風”中脫化而出的,只是情緒、意蘊更顯深沉了。詩人在借此感嘆世上有多少崔護式的題詩客,連通曉世情的桃花也感到這些人太可笑了,每當年復一年的前來尋找自己那遺落的青春夢想時,不由得“斜倚春風笑不休”了。
元好問這首詩的意蘊與崔護《題都城南莊》完全一樣,只是詩中描寫的主角換了,崔護的詩突現在面前的是一位“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女子,而元好問的《楊柳》讓大家看到的卻是男主角“題詩客”,這樣的變換顯然在表明今日的題詩客已不同于唐代的崔護,他更多地在思考人生,有更多的覺醒與自責,因而在心靈深處也就有了一種更深沉的終生遺恨。
元好問簡介
金朝·元好問的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元好問的詩(100篇)〕猜你喜歡
金明池·瓊苑金池
瓊苑金池,青門紫陌,似雪楊花滿路。云日淡、天低晝永,過三點兩點細雨。好花枝、半出墻頭,似悵望、芳草王孫何處。更水繞人家,橋當門巷,燕燕鶯鶯飛舞。
怎得東君長為主,把綠鬢朱顏,一時留住?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訴。況春來、倍覺傷心,念故國情多,新年愁苦。縱寶馬嘶風,紅塵拂面,也則尋芳歸去。
水調歌頭·與李長源游龍門
灘聲蕩高壁,秋氣靜云林。回頭洛陽城闕,塵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風馬耳,因見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問龍門,何所似,似山陰。平生夢想佳處,留眼更登臨。我有一卮芳酒,喚取山花山鳥,伴我醉時吟。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暗香·送魏句濱宰吳縣解組分韻得闔字
縣花誰葺。記滿庭燕麥,朱扉斜闔。妙手作新,公館青紅曉云濕。天際疏星趁馬,簾晝隙、冰弦三疊。盡換卻、吳水吳煙,桃李靚春靨。
風急。送帆葉。正雁水夜清,臥虹平帖。軟紅路接。涂粉闈深早催入。懷暖天香宴果,花隊簇、輕軒銀蠟。更問訊、湖上柳,兩堤翠匝。
傾杯·鶩落霜洲
鶩落霜洲,雁橫煙渚,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葦村山驛。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離愁萬緒,閑岸草、切切蛩吟如織。
為憶芳容別后,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楚峽云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望京國。空目斷、遠峰凝碧。
賀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懷趙丞相經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誰來照影,臥龍山下。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待細把江山圖畫。千頃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馬。中有句,浩難寫。
詩人例入西湖社。記風流重來手種,綠陰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國,十里水晶臺榭。更復道橫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問當年魚鳥無存者。堂上燕,又長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