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人 > 唐代詩人 > 李存勖

      李存勖簡介

      李存勖

      李存勖(有時被寫作“勗”,885年-926年),即后唐莊宗,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門)人,五代時期后唐政權的建立者。唐末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亞子”。908年繼晉國王位,之后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劉守光)使得晉國逐漸強大起來。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稱帝,國號“唐”,史稱后唐,是為后唐莊宗。同年十二月滅后梁,實現了對中國北方的大部統一。以勇猛聞名。存勖雖武人,但洞曉音律,能度曲。存詞四首,載《尊前集》。926年死于兵變。

      ? 李存勖的詩文(3篇)李存勖的名句(0條)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主詞條:沙陀族、晉國、梁晉爭霸

      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為沙陀酋長。祖父朱邪赤心因鎮壓龐勛兵變有功,被唐朝皇帝賜為李姓,編入宗室譜籍。父親李克用,官至河東節度使,封晉王,駐節太原,建立河東割據勢力(晉國)。當時,梁王朱溫盤踞宣武鎮(治所汴州,在今河南開封),控制中原地區。李克用與朱溫為爭奪中原霸權,進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晉爭霸戰爭。

      李存勖是李克用與側妃曹氏所生,自幼便善于騎射,膽略過人,心性豁達,深得父親寵愛。他愛讀《春秋》,略通微言大義,而且精擅音律,可謂文武雙全。

      早年經歷

      乾寧二年(895年),邠寧節度使王行瑜聯合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鎮國節度使韓建,攻入長安(治今陜西西安),謀廢唐昭宗。李克用率軍勤王,討平三鎮叛亂。李存勖時年十一歲,也隨軍征戰,并入朝獻捷,受到唐昭宗的夸獎與賞賜。不久,李存勖被授為檢校司空,遙領隰州刺史,后改領汾州、晉州。

      天復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兩次被梁軍圍困,無力抗衡朱溫,為此憂慮不安。李存勖勸慰道:“物不到極點不會反復,惡不到極點不會消亡。朱溫威逼天子,覬覦帝位,陷害良善,可謂是自取滅亡。我家三代盡忠王室,如今雖因勢窮力屈無法報效,但也無愧于心。父親您應忍耐靜觀,積蓄力量,以待朱溫衰弱之時再圖復興,怎能輕易就灰心喪氣呢。李克用因而釋然。

      天祐三年(906年),朱溫遣軍攻打滄州(本屬橫海鎮,時為幽州鎮治下),幽州節度使劉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惱怒劉仁恭的反復無常,不愿發兵援助。李存勖卻道:“如今朱溫已占據天下的九分之七,連魏博、成德等藩鎮也歸附于他,黃河以北能與之對抗的只剩下我晉國和劉仁恭了。如果我們不救劉仁恭,形勢將會對我們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晉國重振雄風,萬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機。”李克用遂遣軍攻取潞州(治今山西長治),迫使朱溫由滄州撤兵。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后梁,史稱梁太祖。他改元開平,定都于汴州。但李克用拒不承認后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天祐年號,以復興唐朝的名義與后梁相對抗,成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脅。是年五月,朱溫派十萬兵馬圍攻潞州,修筑夾寨。李克用命周德威援救潞州。但周德威與梁軍對峙年余,卻始終不能解除潞州之圍。

      襲任晉王

      主詞條:潞州之戰、柏鄉之戰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時年二十四歲。當時,李克用的養子李存顥、李存實等人自恃手握軍權,又年長于李存勖,對李存勖襲位非常不滿。他們有的稱病不朝,有的見而不拜,甚至慫恿叔父李克寧發動叛亂,意欲謀害李存勖,投降后梁。李存勖沉著應對,首先取得監軍張承業、大將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后搶先行動,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殺李克寧、李存顥等人,初步穩固了國內政局。

      是年四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援救潞州,于二十九日抵達潞州北面的黃碾(在今山西長治)。梁軍本以為李存勖年輕繼位,必然不敢出軍,對此毫無防備,也未派出斥候探查。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于三垂岡下,趁著大霧直攻夾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軍,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經此一戰,晉國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賞軍士,而后開始整頓內政。他嚴肅軍紀、撫恤孤寡,任用賢才,懲治貪腐,寬緩刑罰,打擊盜賊,使得晉國民俗大變,百姓歸心。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溫遣軍三千進駐深州、冀州,企圖奪取成德、義武兩鎮。成德節度使王镕、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與晉國結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為盟主。李存勖力排眾議,毅然發兵相救。他親率晉軍東進,于是年十二月進至距離柏鄉五里處的野河(今滏陽河支流)北岸,與梁軍隔河對峙。

      天祐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騎到梁軍營前挑戰,激怒梁將王景仁,將梁軍誘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曠野地帶。他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在梁軍疲憊時率騎兵突擊,大破梁軍,俘獲梁軍將校二百八十五人,斬首二萬級。此戰,梁軍伏尸數十里,龍驤、神威、神捷等精銳禁軍全軍覆沒,王景仁、韓勍、李思安僅率數十騎連夜逃歸。成德鎮、義武鎮從此徹底倒向晉國。

      兼并河北

      主詞條:河朔三鎮、桀燕、幽州之戰、魏州之戰、幽州保衛戰

      柏鄉之戰后,李存勖決定暫緩對后梁的攻勢,先奪取河北地區,以消除后顧之憂,首要目標便是囚禁父親劉仁恭而繼任幽州節度使的燕王劉守光。他采用驕兵之計,聯合成德、義武、昭義、振武、天德五鎮,遣使奉冊,共尊劉守光為尚父,以滋長其野心。劉守光卻以為六鎮是畏懼幽州兵威,更是驕狂。他得知尚父無權祭天、改元,不顧幕府諸將反對,于天祐八年(911年)八月在幽州悍然稱帝,國號大燕,史稱桀燕。是年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飛狐口(在今河北蔚縣),聯合成德鎮、義武鎮一同征討劉守光。

      天祐九年(912年),周德威奪取涿州,進圍幽州。劉守光忙向后梁求救。朱溫親率大軍北上,命楊師厚圍攻棗強,又命賀德倫攻打蓚縣(治今河北景縣)。但梁軍雖攻破棗強,卻在蓚縣被晉將符存審、史建瑭擊敗。朱溫羞憤發病,返回洛陽,不久便被其子朱友珪弒殺。

      天祐十年(913年),朱友貞發動政變,誅殺朱友珪,奪取帝位,史稱梁末帝。而晉軍則連奪幽州鎮統轄的順州(治今北京順義)、檀州(治今北京密云)、武州(治今河北宣化)、平州(治今河北盧龍)、營州(治今遼寧朝陽)等地。是年十一月,李存勖親征燕國,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一直被劉守光囚禁)、劉守光父子。他留周德威鎮守幽州。

      天祐十一年(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處死劉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當時,李存勖南破后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镕、王處直相繼遣使入晉,共推李存勖為尚書令。李存勖依禮三辭,而后接受尚書令之職。他在太原開設霸府,建立行臺,以唐朝皇帝的名義承制任命官吏。

      天祐十二年(915年),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病逝。梁帝朱友貞趁機將魏博鎮分為兩鎮,以削弱藩鎮勢力,結果引發魏博兵變。變兵囚禁新任節度使賀德倫,請降于晉。李存勖乘勢進占魏州(治今河北大名東北),并處死變兵首領張彥等人,以威懾兵變士卒,穩定亂局。他收魏博牙兵為親軍,親自兼領魏博節度使,隨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豐西)。是年七月,李存勖進兵莘縣,與梁將劉鄩展開對峙。

      天祐十三年(916年),李存勖聲言回師太原,以引誘劉鄩出戰。劉鄩果然中計,欲趁機奪回魏州,結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審的三面夾擊,在元城一戰中全軍潰敗,逃奔滑州(治今河南滑縣)。此后,李存勖又遣軍接連攻取衛州(治今河南衛輝)、洺州(治今永年東南)、相州(治今河南安陽)、邢州(治今河北邢臺)、滄州、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黃河以北除黎陽(治今河南??h東)一地外,全部被晉國占領。梁晉形勢從此發生逆轉。

      天祐十四年(917年),壽州刺史盧文進叛附契丹,并引契丹軍南下。眾多契丹大軍入寇,山谷之間,氈車毳幕,羊馬彌漫。有人說契丹軍有五十萬。周德威堅守幽州,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此時李存勖擁有的馬只有一萬匹,仍然派李存審、李嗣源率軍迎戰。李嗣源率三千騎兵為前鋒,到達距離幽州60里的地方,契丹一萬騎兵突然殺來,李存審、李嗣源極力迎戰,打的契丹大敗,契丹丟棄的毳幕、氈廬、弓矢、羊馬漫山遍野、不可勝紀。李存審、李嗣源的軍隊繼續追擊契丹,俘斬數以萬計。李存審、李嗣源的軍隊進入幽州。

      夾河對峙

      主詞條:楊劉之戰、胡柳陂之戰、德勝之戰

      契丹敗退,北疆暫保無憂。李存勖開始調兵南下,推鋒至黃河岸邊,與梁軍夾河對峙,爭奪黃河沿岸各處要點。

      天祐十四年(917年)十二月,李存勖率軍東進,連破梁軍數座營寨,攻陷楊劉城(魏州通向鄆州的重要渡口,在今山東東阿北),俘獲守將安彥之,并攻掠至鄆州(治今山東東平)、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北)一帶。當時,朱友貞正在洛陽進行祭天大典,聞訊倉皇趕回汴州,組織復奪楊劉城。但謝彥章數次用兵,始終未能收復楊劉城。

      天祐十五年(918年)八月,李存勖調發河東、魏博、幽州、橫海、義武等鎮軍隊,齊集魏州,準備直搗汴州,一舉滅亡后梁。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境內的麻家渡渡過黃河,進駐胡柳陂(在今山東鄄城西北),與梁軍展開血戰。晉軍大敗,周德威戰死。李存勖被迫據土山自保。當時,圍山梁軍多是步卒,而且立足未穩。李存勖采用閻寶、李建及的建議,以騎兵突擊,終于反敗為勝,擊潰梁軍。此戰,晉軍雖乘勝奪取濮陽,但也因傷亡慘重,無力再攻汴州,只得撤歸河北。

      天祐十六年(919年),符存審進據德勝城(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在今河南清豐西南),并夾河修筑南北兩城。梁將賀瑰圍攻德勝南城,并以竹索連結戰船橫列河面,將李存勖所率援軍阻在黃河北岸。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駛至河中,斧劈火燒,沖破了梁軍船陣。李存勖乘勢揮軍渡河,大敗梁軍。后來,梁將王瓚從黎陽渡河,屯據楊村渡,修造浮橋,儲存大量軍需物資。而李存勖也征發數萬民丁,擴建德勝北城。當時,梁晉兩軍每日大小百余戰,互有勝負。

      建國稱帝

      主詞條:同州之戰、鎮州之戰、定州之戰

      天祐十七年(920年),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攻取同州(治今陜西大荔),叛梁降晉,結果遭到劉鄩的圍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審、李嗣昭、李建及出軍援救,在同州、渭河兩次大敗劉鄩,并追擊至奉先(治今陜西蒲城)一帶。河中鎮從此歸附于晉國。

      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軍將張文禮煽動兵變。李存勖迫于形勢,授其為成德兵馬留后。不久,河中、昭義、橫海、成德等十一藩鎮,一同遣使勸進,請李存勖建國稱帝,被李存勖拒絕。八月,李存勖命閻寶征討成德鎮,圍困鎮州(治今河北正定)。張文禮驚懼病死,其子張處瑾接掌軍事,繼續負城頑抗。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勾結耶律阿保機,引契丹軍南下,意圖背叛李存勖,結果被義子王都囚禁。王都繼任節度使,不久便被契丹軍圍困在定州。

      耶律阿保機率領契丹所有軍隊南下,空國入寇。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勖率領五千騎兵先進,到達新城(治今河北高碑店)北,遇到契丹一萬多騎兵,契丹受驚逃走。李存勖將軍隊分成兩部分去追擊,行數十里,擒獲契丹君主的兒子。契丹逃跑時因為沙河橋狹冰薄而導致很多契丹軍溺死。契丹軍退至望都。李存勖進軍望都,打的契丹大敗。契丹撤退時遭遇大雪,人馬無食,死者相屬于道。但與此同時,晉軍在鎮州失利。李存進戰死。而梁軍則趁虛反撲,攻克衛州、新鄉等地,重新奪回河北重鎮相州。是年九月,鎮州終因久被圍困,糧盡力窮,被符存審攻破。張處瑾及黨羽張處球、高濛、李翥等皆俘送魏州處死,張文禮也被劈棺戮尸。李存勖又兼領成德節度使,將成德鎮直接納入晉國管下。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諸鎮勸進,在魏州稱帝,改天佑二十年為同光元年。他沿用“唐”為國號,又追贈父祖三代為皇帝,與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為七廟,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繼承人,史家稱之為后唐。當時,后唐轄有魏博、成德、義武、橫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門、河東、河中、晉絳、安國、昭義等十三個節鎮、五十個州。

      滅亡后梁

      主詞條:后梁、后唐滅后梁之戰

      后唐建立的同時,仍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契丹不斷侵擾幽州,兵鋒直逼河北。潞州守將李繼韜叛附后梁,梁將董璋急攻澤州(治今山西晉城),意圖吞并昭義鎮,直接威脅后唐西都太原的安全。李存勖為了扭轉戰局,決定趁梁軍東面防守空虛之機,出兵奇襲鄆州,以切斷梁軍右翼,再伺機進圖汴州。同光元年(923年)閏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騎,連夜冒雨渡河,一舉襲破鄆州。朱友貞聽聞鄆州失守,命王彥章率軍阻止唐軍西進。李存勖命朱守殷嚴守德勝,自率親軍進屯澶州。

      五月,王彥章出兵楊村渡,攻克德勝南城,繼而順河東下,攻打楊劉城。他打算先隔斷河北唐軍與鄆州的聯系,再圖收復鄆州。而李存勖則命朱守殷放棄德勝北城,裝載軍需器械浮河而下,協助李周固守楊劉城。兩軍各自沿河一岸疾進,邊行邊戰,互有勝負。不久,王彥章進抵楊劉城下,揮軍強攻,晝夜不息,并以巨艦九艘橫亙河津,阻攔唐軍增援。他屢攻不克,只得退屯城南,筑壘連營,以阻擊唐軍渡河。六月,李存勖親臨楊劉,一面命唐軍出營挑戰,牽制梁軍兵力,一面命謀臣郭崇韜領兵奔赴博州(治今山東聊城東北),在黃河東岸修筑新城,以接應鄆州唐軍。王彥章率軍急攻博州新城,還用十余艘巨艦置于黃河中流配合作戰。郭崇韜據城堅守,李存勖亦率軍自楊劉增援。王彥章只得撤軍,退保鄒家口。李存勖與鄆州李嗣源重新恢復了聯系。七月,王彥章復攻楊劉,再次被唐軍擊敗,遂撤師西歸,退保楊村,不久便被召回汴州。段凝接任主帥。

      八月,朱友貞部署四路反擊: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彥威攻鎮州、王彥章攻鄆州,打算在十月向后唐發動總攻,但因兵力分散,造成汴州防守空虛。他還命梁軍掘開滑州(治今河南滑縣)南面的黃河大堤,以阻止唐軍進攻汴州,但同時也將梁軍主力阻隔在決河以北。九月,梁將康延孝投降后唐,將后梁軍情盡數告知李存勖,建議唐軍趁虛襲取汴州。而李嗣源則在鄆州附近大敗王彥章,俘獲梁軍將校三百余人,迫使梁軍退保中都(治今山東汶上)。十月,李存勖自楊劉渡河,進抵鄆州,并以李嗣源為前鋒,攻破中都,俘殺王彥章。當時,諸將都認為應先攻占兗州等地,再乘機而動。李嗣源則堅持趁虛襲汴的戰略。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前軍倍道兼程,向汴州進發。是月初九日,李嗣源抵達汴州,揮軍攻城。朱友貞自殺,梁將王瓚開城投降。李存勖于同日抵達,由大梁門進入汴州,后梁正式滅亡。

      平定前蜀

      主詞條:前蜀、后唐滅前蜀之戰

      梁晉爭霸期間,南方還存在很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據有三川(指劍南西川、劍南東川、山南西道),定都于成都,其國主稱皇帝,與后梁分庭抗禮。后主王衍在位時,奢侈淫靡,大興土木,委政于宦官、狎客,縱容太后、太妃賣官鬻爵,致使朝政敗壞,貪腐成風。他還在國內四處巡游,強制沿途州縣供應食宿,百姓苦不堪言。后唐滅梁,威震天下,岐國、楚國、吳越國、閩國、南平國等割據政權紛紛入貢稱藩,前蜀卻不肯臣服。李存勖便有意討平前蜀。

      同光二年(924年),客省使李嚴出使前蜀,趁機刺探蜀中虛實,他歸國后極力主張伐蜀,稱蜀國已有亡國之象,更堅定了李存勖出兵滅蜀的決心。當時,前蜀為了防御后唐,在兩國邊界駐有重兵。同年八月,李存勖又遣使者李彥稠入川,表示要與蜀國修好,以此麻痹王衍。王衍信以為真,派翰林學士歐陽彬為唐蜀通好使,出使后唐,同時還撤除了邊界守備。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以魏王李繼岌為主帥,統領六萬大軍,征討前蜀。李繼岌年幼,軍務皆有副手郭崇韜決斷。唐軍以康延孝、李嚴為前鋒,連克威武城(在今陜西鳳縣東北)、鳳州(治今陜西鳳縣)、興州(治今陜西略陽)等地,繳獲大批糧草。而與此同時,王衍仍在國內巡游作樂,到達利州(治今四川廣元)時方知唐軍來犯。他急忙組織三萬兵馬迎戰,卻被唐軍擊潰于三泉(治今陜西寧強西南)。前蜀各處藩鎮紛紛來降,王衍倉皇逃回成都。是年十一月,前蜀中書令王宗弼發動政變,囚禁王衍、后妃及諸王,自稱西川兵馬留后。他以王衍的名義邀請李嚴到成都,商談投降事宜。李嚴馳入成都,撫慰前蜀官吏、百姓,命蜀軍撤去成都的軍事防備。不久,李繼岌率大軍進抵成都。王衍率百官出城拜降,前蜀正式滅亡。南方諸國皆驚懼不已。

      死于兵變

      主詞條:鄴都兵變、興教門之變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貝州嘩變,推裨將趙在禮為首領,攻入魏州。邢州、滄州也相繼發生兵變,河北大亂。元行欽帶兵進討,但卻連連失利。李存勖本欲親征,被宰臣勸阻,只得起用李嗣源,讓其率侍衛親軍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親軍嘩變,被劫持入城,與叛軍合勢。他本無反意,但迫于內外形勢,又無以自明,只得率變兵南下。

      三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東征,欲坐鎮汴州指揮平叛。但李嗣源已搶先占據汴州,得到大批唐軍將領擁戴。李存勖知道局勢已不可挽回,行至萬勝鎮(在今河南中牟西北)便下令回師,倉皇返回洛陽。他再三撫慰士卒,許以厚賞,但已為時太晚。士卒均不感皇帝恩德,沿途逃散過半。當時,李繼岌已率征蜀大軍班師,途中因平定后軍康延孝叛亂,被耽誤了歸程。

      四月,李存勖決定前往汜水關(在今河南滎陽西北),與李繼岌會合,再聯兵進剿李嗣源。他命扈從軍兵候于宮門外,自己在內殿進食。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突然發動叛亂,率所部攻入興教門。李存勖親率宿衛出戰,殺死數百亂軍,最終被流矢射中,死于絳霄殿,時年四十三歲。伶人善友將樂器覆蓋在李存勖身上,縱火焚尸。李繼岌軍至渭南,因部屬潰散,被迫自縊而死。征蜀大軍則在副使任圜的率領下,歸附李嗣源。是月,李嗣源進入洛陽,在李存勖靈前稱帝,史稱后唐明宗。

      七月,李嗣源將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廟號莊宗,追謚為光圣神閔孝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

      ●處置后梁君臣

      李存勖與后梁抗衡,打得是“為唐復仇”的旗號,故此在滅梁后便拆毀朱氏宗廟,追貶后梁二帝朱溫、朱友貞為庶人。他還打算掘開朱溫的陵墓,劈棺戮尸,但因張全義力勸而作罷,最終只鏟除了墓地闕室。此外,李存勖以誅殺逆臣的名義,族滅后梁宰相敬翔、李振以及權貴趙巖、張希逸、張漢杰等人,又以“助梁篡唐”的罪名,貶竄唐朝舊臣鄭玨、蕭頃等十一人。

      但對后梁所署節度使、觀察使、防御使、團練使、刺史等武臣,只有肯歸附后唐,李存勖都會予以承認。如宣武節度使袁象先、鎮國軍留后霍彥威、宣義軍留后段凝、耀州刺史王晏球、匡國軍節度使溫韜,不但赦罪留任,還被賜以國姓(李姓)。溫韜曾盜掘唐朝諸帝皇陵,被稱作“罪與朱溫相埒”,李存勖都未予追究其罪責。李存勖的這一舉措,使得處于后梁直接統治下的河南地區,全都接受了后唐的統治。

      ●遷都洛陽

      后唐建立時,李存勖因曾兼任河東、魏博、成德三鎮節度使,遂實行三都制,以三鎮治所為都城。其中,太原號為西京;魏州升為興唐府,號為東京;鎮州升為真定府,號為北都。

      后梁滅亡后,李存勖將后梁的西都洛陽改稱東都,定為后唐國都,同時以雍州京兆府(長安)為西京。原西京太原改稱北都,東京興唐府改稱鄴都。北都真定府則廢除都號,復稱成德軍鎮州。

      ●吞并岐國

      岐國是李茂貞在唐末建立的地方割據政權,據有關中鳳翔一帶,強盛時轄有二十余州,但因屢被后梁、前蜀所敗,最終只剩七州之地。李茂貞因勢力較弱,始終不敢稱帝,而是沿用唐朝年號,以與后梁相對抗。后唐滅梁時,李茂貞曾致書慶賀,以李存勖的叔父自居。

      同光二年(924年),李茂貞聽聞后唐定都洛陽,心中不安,于是上表稱臣,命其子李從曮入京朝貢。李從曮在洛陽親見唐軍軍容之盛。李茂貞更加憂懼,遂上表朝廷,請行“藩臣之禮”,被改封為秦王。具有獨立性質的岐國從此消失。

      ●縱容皇后干政

      李存勖在位期間,皇后劉氏權力極大,所發布的教令與皇帝詔敕具有同樣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須執行。劉氏生性貪婪吝嗇,不但和李存勖一同聚斂錢財,還派人到各地經商,連柴火果蔬之類都要加以販賣,從中獲利。四方貢獻的錢財都據為己有,卻吝嗇不賞,只用于供養伽藍。降將如袁象先、溫韜、張全義,都通過厚賂劉氏而得到重用。

      同光四年(926年),國內饑荒,洛陽府庫空竭,禁軍軍士都不發軍糧。親族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饑,以致凍餓而死者無數,很多軍士甚至被迫典賣妻兒。而這時正逢鄴都兵變,軍中流言四起,形勢非常不利。在這種情況下,宰相率百官上表,請李存勖開內庫賑災。李存勖應允,但劉氏卻不肯答應,稱生死有天命決定,非人力所能挽回。后來,宰相又在便殿議論。劉氏躲在屏風后面偷聽,竟然將自己的梳妝用具、兩口銀盆,以及三個年幼的皇子,送到宰相面前,稱宮中只剩這些,讓他們拿去賣了以籌備軍餉,嚇得宰相惶恐而退。

      ●寵信伶宦

      李存勖對伶人極為寵信。早在稱帝之前,便曾因任用伶人楊婆兒為刺史,而貽誤戰事。伶人周匝在胡柳陂之戰中被梁軍俘虜,因伶人陳俊、儲德源的保護而免死。后唐滅梁后,李存勖竟然要授陳俊二人為刺史,以報答二人對周匝的救命之恩,結果被郭崇韜勸阻。他承認郭崇韜所言乃是公正之論,但最終還是任命陳俊二人為刺史,原因竟然是言而無信愧見周匝。而當時,親軍中很多百戰將士都沒得到刺史之職,對此無不憤慨。

      伶人們更是隨意出入宮禁,欺凌大臣,群臣皆敢怒而不敢言,有的甚至反過來巴結伶人,以保求富貴。藩鎮節度使也爭相重金行賄。在這些伶人中,為害最深的是景進。李存勖以景進為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想知道宮外之事都要屏退左右,單獨詢問景進。景進由此大進讒言,干預朝政。文武百官對景進都忌憚不已。

      而本已衰微的宦官勢力在同光年間也死灰復燃。后唐建立后,李存勖詔命各地,讓將前朝宦官送回京師洛陽,以致宮中宦官激增到近千人。這些宦官有的擔任諸司使,有的充作藩鎮監軍,都被李存勖視為心腹。他們恃寵爭權,肆意干預軍政,凌慢將帥,使得各藩鎮皆憤怒不已。后來,宦官、伶人奉命到全國各地挑選美女充實后宮,竟然一次性掠走青年婦女三千人,連魏州軍營兵士的家屬也難以幸免。

      ●疏忌功臣

      李存勖在位期間,對功臣宿將多有猜忌之心。李嗣源是后唐滅梁第一功臣,曾表奏義子李從珂為北京內牙馬步都指揮使,希望李從珂能就近照顧家中。李存勖卻惱怒異常,認為李嗣源“握兵權,居大鎮”,卻插手軍政人事,因此將李從珂貶為突騎指揮使,遠戍石門鎮,并多次駁回李嗣源的入朝請求。而在李嗣源入朝后,李存勖又命朱守殷暗中監視。

      而在李存勖晚年,更是變本加厲,對功臣宿將無罪誅戮。郭崇韜在滅梁、平蜀戰役中,戰功顯赫,但與宦官不睦。前蜀滅亡后,蜀人曾請郭崇韜留鎮西川。李存勖對此非常不滿,又聽信宦官向延嗣的讒言,以為郭崇韜截留蜀地財貨,更是怒形于色。他任命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讓其到成都斬殺郭崇韜,被孟知祥勸止。劉皇后卻私自下達教命,密令李繼岌在成都處死郭崇韜父子。李存勖非但不予追究,還下詔給郭崇韜定罪。河中節度使朱友謙及其部將史武等七人皆因此案牽連而被誅殺滅族??笛有楣?、朱復仇,起兵反唐,很快也兵敗身死。

      ●重視門第

      李存勖在位期間,以門第族望為任官標準。他在稱帝前曾頒布教令,在四鎮判官中擢選前朝士族,作為新朝建立后的宰相人選。義武節度判官豆盧革、河東觀察判官盧程因此被任命為行臺左、右丞相。后唐建立后,豆盧革、盧程以及尚書左丞趙光胤、禮部侍郎韋說先后被拜為宰相。四人均無實學,只因出身名門高第,得以高居相位。故胡三省評論稱:“興王之君,命相如此,天下事可知矣?!?/p>

      受李存勖的影響,朝中掌握用人大權的宰執也以門第為命官的重要依據。如樞密使郭崇韜,不僅本人冒認唐代名將郭子儀為祖先,以抬高自己的門第,而且任官不講才能功勞,只看門第高低。他“引拔浮華,鄙棄勛舊”,不肯提拔出身寒微的官員,稱怕被名流所嗤笑。很多勛舊功臣因此受到排擠、壓抑,以致怨聲載道。

      軍事

      ●開拓疆土

      同光元年(923年)閏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軍襲破鄆州,而后在德勝城、楊劉城等地與梁將王彥章、段凝交戰數月,將梁軍主力拖在山東一帶。是年十月,李存勖采取降將康延孝之策,輕騎直取汴州,一路連破中都、曹州,僅用八天便進抵汴州城下,逼得梁帝朱友貞絕望自殺,滅亡后梁。后梁將帥紛紛來降,所屬節鎮州府盡歸后唐所有。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征調同州、華州、邠州等藩鎮兵力以及中央禁軍六萬人,以李繼岌、郭崇韜為主帥,征討割據兩川的前蜀政權。唐軍歷經威武之戰、三泉之戰,屢破蜀軍,于是年十一月入居成都,滅亡前蜀。此戰,唐軍自出師南征,僅用七十日便滅亡前蜀,震動南方諸國。前蜀所轄十個節鎮、六十四州、二百四十九縣盡入后唐版圖。

      ●討平叛亂

      同光二年(924年)四月,李存勖征發潞州三千軍士,前往涿州戍邊。昭義軍牙將楊立趁機煽動士卒作亂,聚眾攻打子城東門,驅逐節度副使李繼珂、監軍張弘祚。他自立為昭義軍留后,并遣使入洛陽,求取節度使之位。李存勖任命李嗣源為招討使,統領元行欽、張廷蘊等將領,討伐潞州。五月,李嗣源攻破潞州,平定叛亂,將楊立及其黨羽俘送洛陽。李存勖處死楊立等人,并下詔拆毀潞州城防設施。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邢州左右步直軍軍校趙太煽動兵變,占據邢州城,自稱安國軍留后。李存勖命東北面招討副使霍彥威為主帥,征討邢州叛亂。三月,霍彥威攻克邢州,擒獲趙太等人,將他們帶到魏州城下斬首,以震懾城中叛軍。

      陽臺夢·薄羅衫子金泥鳳

      唐代李存勖

      薄羅衫子金泥鳳,困纖腰怯銖衣重。笑迎移步小蘭叢,亸金翹玉鳳。

      嬌多情脈脈,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卻相和,又入陽臺夢。


      一葉落·一葉落

      五代李存勖

      一葉落,搴珠箔。

      此時景物正蕭索。

      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

      吹羅幕,往事思量著。

      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五代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鳳。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欲別時 一作:別伊時)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欧美成人av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kkk4444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美女视频黄免费亚洲|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