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
梁高祖武皇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zhèn))人。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fā)“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臺城,享年八十六歲,葬于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謝惠連
謝惠連(407~433年),南朝宋文學家。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會稽(今浙江紹興)。他10歲能作文,深得謝靈運的賞識,見其新文,常感慨“張華重生,不能易也。”本州辟主簿,不就。謝惠連行止輕薄不檢,原先愛幸會稽郡吏杜德靈,居父喪期間還向杜德靈贈詩,大為時論所非,因此不得仕進。仕宦失意,為謝靈運“四友”之一。
蕭察
(519—562)南朝梁宗室,后梁國君,字理孫。梁武帝孫,昭明太子蕭統(tǒng)第三子。幼好學,善屬文,尤長佛理。梁武帝大通三年,封岳陽郡王,官東揚州刺史。蕭統(tǒng)卒,梁武帝舍察兄弟而立簡文,察常懷不平,遂蓄財募俠。大同元年,遷雍州刺史,境內稱治。侯景亂后,察既與江陵構隙,恐不能自固,乃依附西魏。西魏恭帝元年,西魏將于謹?shù)裙テ平辏瑲⑺懒涸邸4文瓴煸诮攴Q帝,改元大定,為西魏附庸,上疏稱臣,是為后梁。既而闔城長幼,被虜入關,又失襄陽之地。察恥威略不振,終以憂憤發(fā)背而卒。在位八年,廟號中宗。有《憫時賦》、《金光明經(jīng)義疏》等。
丘巨源
南朝齊蘭陵人。少舉丹陽郡孝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助徐愛撰宋之國史。宋明帝即位,使參詔誥,引在左右。歷佐諸王府,官至羽林監(jiān)。入齊,拜武昌太守,不樂。蕭鸞(齊明帝)為吳興太守,巨源作《秋胡詩》,有譏刺語,以事見殺。以才學知名。原有集,已佚。
崔巨倫
(487—530)北魏博陵安平人,字孝宗。孝明帝時,為殷州刺史,城陷被執(zhí),葛榮慕其才,欲用之,不從,殺榮部下十余人夜遁。孝莊帝即位,除東濮陽太守。梁武帝以魏北海王元顥為魏主,遣將率軍送顥入洛,巨倫據(jù)郡不從。孝莊帝還宮,封漁陽縣男。后除光祿大夫卒。
劉逖
(525—573)北齊彭城叢亭里人,字子長。善戲謔,工詩詠。高澄以為永安公浚開府行參軍。孝昭帝皇建初除太子洗馬。從武成帝赴晉陽,諂附和士開,授中書侍郎,入典機密。官至散騎常侍。與崔季舒等同時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