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炯
南朝陳吳興武康人,字禮明,或作初明。沈瑀孫,沈續子。少有文名。仕梁,為尚書左戶侍郎、吳令。侯景陷建康,景將宋子仙欲委以書記,堅辭,幾被殺。后入王僧辯幕府,羽檄軍書,皆出其手。西魏陷荊州,被虜。以母在南,上表陳情,獲歸淮南。陳武帝即位,加通直散騎常侍,預謀軍國大政。文帝又重其才,會寇亂,欲使因是立功,加明威將軍,遣還鄉里收合徒眾,以疾卒于吳中,時年五十九。謚恭子。
褚翔
(505—548)南朝梁河南陽翟人,字世舉。褚向子。起家秘書郎。武帝宴群臣樂游苑,命翔與王訓為二十韻詩,限三刻成。翔于坐立奏,武帝稱異,轉宣城王文學,俄遷為友。出為義興太守。在政省繁苛,去浮費,百姓安之。征為吏部郎,自持公清,不為請屬易意。遷侍中,守吏部尚書。丁母憂,以毀卒。
蕭紀
(508—553)即梁武陵王。字世詢,別字大智。南朝梁武帝第八子。武帝天監十三年封武陵王,歷任寧遠將軍,揚州、益州刺史。太清中,侯景亂,紀不赴援。武帝死,稱帝于蜀。武帝太清五年,以討景為名,率軍東下,將圖荊陜。至西陵峽,與江陵各軍相持。時元帝已即位,求西魏援助,西魏遣軍攻蜀,紀未至江陵,后方已失,兵敗,為元帝所殺。
王泰
南朝梁瑯邪臨沂人,字仲通,小字炬。王慈子。起家為齊著作郎。入梁,為秘書丞。先是,齊東昏侯永元末,后宮火,延燒秘書,圖書散亂殆盡。泰表請校定繕寫,梁武帝從之。歷中書侍郎,掌吏部,不為貴賤請屬易意,天下稱平。轉吏部尚書。官至左驍騎將軍。清靜好學,善詩文,為梁武帝、沈約贊賞。卒年四十五。
陸玠
(540—576)南朝陳吳郡人,字潤玉。好學能屬文。舉秀才,對策高第。袁樞薦諸文帝,超授衡陽王文學,直天保殿學士。陳宣帝太建初,為長沙王記室。陳叔寶(后主)在東宮,征為管記,除中舍人。后以疾失明還鄉。有集。
到洽
(477—527)南朝梁彭城武原人,字茂。初為齊南徐州迎西曹行事。清警有才學,為謝朓、任昉、丘遲賞識。睹世亂,隱居積歲。梁武帝天監初,召為太子舍人,累遷尚書左丞,帝欲親戎,軍國容禮,多自洽出。尋遷御史中丞,彈糾無所顧望,號為勁直。官終尋陽太守。有文集,已佚。
陸倕
(470—526)南朝梁吳郡吳人,字佐公。陸慧曉子。少勤學,善屬文。杜絕往來,晝夜讀書數歲。年十七,舉州秀才。與兄陸僚、陸任并有美名,時稱三陸。與沈約、謝朓等共為齊竟陵王蕭子良西邸八友。梁武帝天監初,為右軍安成王主簿。武帝愛其才,命撰《新漏刻銘》、《石闕銘記》。累遷揚州大中正,太常卿。有文集。
高允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著名文學家。 高允少年喪父,大器早成,氣度非凡,初為郡功曹。神麚四年(431年),為中書博士,遷中書侍郎,參修國記,教導太子。文明太后稱制,拜中書令、封咸陽公,加號鎮東將軍。出為散騎常侍、征西將軍、懷州刺史。高允歷仕五朝,太和十一年(487年)去世,年九十八,追贈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將軍,謚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