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湜
王湜,南宋時人,鄉貢進士,哲學家。著有《易學》一書,并應潭州(今湖南長沙)知府劉旦(劉昉)之命。,協同干辦公事王歷匯編兒科全書《幼幼新書》,刊于紹興二十年。該書體例嚴謹,共40卷,分667門,約120萬字,編者輯錄南宋以前百余種醫籍中有關兒科的醫論和方劑,保存了許多今已失散的方書內容。
孫拯
(?—303)西晉吳郡富春人,字顯世。能屬文。初仕吳為黃門郎。吳亡入晉,為涿令,有政聲。晉惠帝太安初,陸機為成都王司馬穎之大都督,辟為司馬。及機兵敗被誣,同受考掠,兩踝骨見,終不變辭,遂死獄中。
楊循吉
(1458—1546)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君謙。成化二十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好讀書,每得意則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稱“顛主事”。以多病,致仕居支硎山下,課讀經史。性狷介,胸襟狹隘,好持人短長。武宗南巡至南京,召賦《打虎曲》稱旨,令改武人裝,隨從左右,常使為樂府、小令,以俳優待之。循吉以為恥而辭歸。晚年落寞,更堅癖自好。有《松籌堂集》及雜著多種。
陸慧曉
南朝齊吳郡吳人,字叔明。陸子真子。清介正立,不雜交游。州舉秀才,歷諸府行參軍。以母老還家侍養,十余年不仕。蕭道成(齊高帝)輔政,除尚書殿中郎。撰答詔草,為道成所賞,引為太傅東閤祭酒。入齊,遷太子洗馬、歷輔五政,治身清肅。官至輔國將軍、南兗州刺史。卒年六十二。
莊棫
莊棫(1830——1878 ),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詞人,學者,號東莊,又號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歲。著有《蒿庵遺稿》,詞甲、乙稿及補遺附焉。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浙東學派重要代表,字紹衣,號謝山,學者稱謝山先生,浙江鄞縣(今鄞州區洞橋鎮沙港村)人。曾主講于浙江蕺山書院,廣東端溪書院。上承清初黃宗羲經世致用之學,博通經史,在學術上推崇黃宗羲、萬斯同,于南明史實廣為搜羅纂述,貢獻甚大,其著作極為豐富,達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數學術著作用力極深。其主要著作有:《鮚埼亭集》、《困學紀聞三箋》、《七校水經注》、《續甬上耆舊詩》、《經史問答》、《讀易別錄》、《漢書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王濟
西晉太原晉陽人,字武子。王渾子。武帝婿。少有逸才,風姿英爽,好弓馬,勇力絕人。弱冠拜中書郎,遷侍中。善《易》、《老》、《莊》,長于清言,修飾辭令。武帝親貴之。以屢請武帝勿使齊王攸(武帝弟)歸藩,忤旨,左遷國子祭酒。數年,入為侍中。后被斥,外移北芒山下。性豪侈,麗服玉食,嘗以人乳蒸肫。善解馬性,有馬癖。后以白衣領太仆。年四十六卒。
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是南宋最杰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葬于西湖畔棲霞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