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元旦”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云霧彌膜籠罩住高山峻嶺,將軍們躲進巖洞發號施令;國民黨戰機轟炸把村落移位平地,遭受殺戮的全是無辜百姓。
上海的租界依然歌舞升平,沒有轟炸用不著膽戰心驚;吃炮了牛排色翅紅茶綠酒,打牌聲里混過了又一新春。
注釋
二十二年:指民國二十二年,即1933年。《魯迅日記》1933年1月26日:“又戲為鄔其山生書一箋(云封勝境護將軍)……已而毀之,別錄以寄靜農。鄔其山,即內山完造;靜農,即臺靜農。
云封:云霧彌漫、籠罩的意思。高岫(xiù):山峰、山巒。暗指江西廬山。護:保護。將軍:指國民黨蔣介石。1932年5月,蔣介石在廬山設立“剿共”總部,親任總司令,召開反共會議,動員五十萬軍隊,進行第四次反革命“圍剿”。
霆擊:雷霆轟擊。寒村:貧窮的農村。下民:小民,老百姓。
租界:帝國主義國家強迫中國“租借”給他們統治管轄的地區。這里指上海的各國租界。
參考資料:
1、王永培 吳岫光.魯迅舊詩匯釋(下冊):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558頁
2、吳傳玖.魯迅詩譯讀:昆侖出版社,2005年:96頁
“二十二年元旦”鑒賞
賞析
這首詩,開頭一聯是對偶,“護將軍”和“滅下民”相對,正說明“滅下民”的罪魁禍首是那個“將軍”,是那個在云封高岫上的“將軍”,矛頭指向國民黨首腦蔣介石,是極為有力的。“高岫”原作“勝境”,“勝境”只指名勝風景,顯不出是廬山,改作“高岫”,就把廬山突出出來了。“霆落”改成“霆擊”,用“落”是從上而下,用“擊”是有意的轟擊,又突出“滅下民”的罪惡。“戮下民”是屠戮下民,改為“滅下民”,是殲滅百姓,有全部消滅的意思,更其顯出他們的罪惡用心。“到底”原作“依舊”,依舊是照舊,不如到底的更為有力。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魯迅推敲修改的功夫,使得用詞更為精確有力,更為生動。
“到底不如租界好”是有力的諷刺。在國民政府實施轟炸、屠殺人民的時候,托庇于洋人勢力的租界上的高等華人,還在醉生夢死,尋歡作樂,所以也對他們進行諷刺。詩人以強烈的諷刺,揭露了國民政府在日本侵略者步步進逼,國難當頭之際,卻抱著“不抵抗主義”,挾帶金銀財寶躲進租界,依然“方城為戲”,“麻雀取樂”,為非作歹。“住在租界里的人是有福的”(《天上地下》),魯迅運用反語,指出了國民政府奴顏婢膝,甘當亡國奴,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精神狀態。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景敘事,準確有力,飽含憤怒,后兩句,寓揭露于諷刺,以諷刺代怒斥,改“依舊為“到底”,更深刻地揭露了國民政府的本質。
創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占領了東北二省。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國民政府代表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上海停戰協定。面對國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和不抵抗,國民政府官員的爭權奪勢、腐敗和對民眾的壓制,以及上海十里洋場、租界內人們的醉生夢死,魯迅有感而發,寫下了此詩。魯迅簡介
近現代·魯迅的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 魯迅的詩(34篇)〕猜你喜歡
江夏行
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
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適來往南浦,欲問西江船。
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
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凄。
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
不如輕薄兒,旦暮長相隨。
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
駕出北郭門行
駕出北郭門,馬樊不肯馳。
下車步踟躕,仰折枯楊枝。
顧聞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問啼者出,何為乃如斯?
親母舍我歿,后母憎孤兒。
饑寒無衣食,舉動鞭捶施。
骨消肌肉盡,體若枯樹皮。
藏我空室中,父還不能知。
上冢察故處,存亡永別離。
親母何可見,淚下聲正嘶。
棄我于此間,窮厄豈有貲?
傳告后代人,以此為明規。
玉京謠·蝶夢迷清曉
陳仲文自號藏一,蓋取坡詩中“萬人如海一身藏”語。為度夷則商犯無射宮腔制此贈之。
蝶夢迷清曉,萬里無家,歲晚貂裘敝。載取琴書,長安閑看桃李。爛繡錦、人海花場,任客燕、飄零誰計。春風里。香泥九陌,文梁孤壘。
微吟怕有詩聲翳。鏡慵看、但小樓獨倚。金屋千嬌,從他鴛暖秋被。蕙帳移、煙雨孤山,待對影、落梅清泚。終不似。江上翠微流水。
賀新涼·再贈柳敬亭
咄汝青衫叟。閱浮生、繁華蕭索,白衣蒼狗。六代風流歸扺掌,舌下濤飛山走。似易水、歌聲聽久。試問于今真姓字,但回頭笑指蕪城柳。休暫住,譚天口。
當年處仲東來后。斷江流、樓船鐵鎖,落星如斗。七十九年塵土夢,才向青門沽酒。更誰是、嘉榮舊友。天寶琵琶宮監在,訴江潭憔悴人知否。今昔恨,一搔首。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