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云,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絕也。然云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尺,一株直萬余錢,六絕也。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日晴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余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臨行,諸僧進曰: “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天目”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目山幽靜深邃奇妙古老,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從山腳下的雙清莊到山頂,大約有二十余里路。
一般來說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蕪人煙;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盤旋迂回的山路;蒼樸的山很少有光彩艷麗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的趣味;以至于山高水就缺乏;巖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這些都是山的不足之處。
天目山整個山都是溝壑,瀑布水流發出淙淙的水聲,如萬匹白色的絲絹,(這是天目山的)第一個絕妙之處。石頭的顏色青色潤澤,山石的棱角透漏巧妙,用石頭鋪成的小路上曲曲折折,石壁高聳陡峭,(這是天目山的)第二個絕妙之處。即使在幽靜的山谷懸巖處,寺廟卻都很精致,(這是天目山的)第三個絕妙之處。我的耳朵不喜歡聽到打雷的聲音,但天目山打雷的聲音非常小,聽起來就像嬰兒的啼哭聲,(這是天目山的)第四個絕妙之處。清晨起來看天目山的云彩,在懸崖下,白凈得像絲綿一樣,飄蕩變幻如同浪花,大地變得五光十色,仿佛到處都是美麗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頂突出于云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這是天目山的)第五個絕妙之處。然而云彩的變化最不同尋常,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根本不能熟知云彩的形態。天目山高大的樹木,樹身粗的幾乎有四十圍,松樹的形態如同華蓋一樣,樹高不過幾尺,一棵樹價值萬余錢,(這是天目山的)第六個絕妙之處。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芳香撲鼻的茶葉,比龍井茶還要香甜。竹筍的味道像紹興破塘所產的竹筍,但更加鮮嫩香甜,(這是天目山的)第七個絕妙之處。我認為,長江的南面,隱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沒有比天目山更好的,于是(我)就起了脫離塵世的煩惱隱居山林的念頭。
住宿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來看云,巳時后登上了天目山的最高峰,晚上住在高峰死關。第二天從活埋庵沿著原來的路下山。這幾天天氣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認為天氣反常,下山時互相祝賀。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行禮非常恭敬,相互爭著用飯招待我。等到要走的時候,山里的和尚說: “天目山偏僻而且小,不足以擔當貴客的觀賞,怎么辦呢?”我說:“我和天目山也有些微妙的緣分,山僧們不必過于謙虛,我們也不敢當面稱贊”。因而眾人大笑著分別。
注釋
1.天目:天目山,古稱浮玉山,在浙江臨安縣北。分東西兩支,雙峰雄峙,并多為怪石密林。相傳峰巔各有一池,左右相望,故稱“天目”。
2.幽邃(suì)奇古:是說天目山處于偏僻深遠之地,姿態奇特,神貌古老。
3.不可言:無法用言語描述。
4.莊:指的是天目山下雙清莊。相傳梁昭明太子蕭統在西天目讀書,在東天目參禪,曾雙目失明,以東西天目泉水洗眼后復明,故名雙清莊。顛:同“巔”,山頂。
5.可:大約。
6.峭削:像刀削過那樣陡峭。鮮(xiǎn):稀少。以上兩句是說,處于深僻的山大多荒涼,陡直峻峭的山則很少有迂回曲折的妙趣。
7.貌古:指山的神氣容貌顯得古老,地貌古樸。鮮妍(xiān yán):鮮艷美麗。
8.骨:指山的骨架。這句是說,高大的山很少能給人精巧靈便的感覺。
9.石峻:石頭又高又大。毛枯:草木枯敗。毛:草,這里指草木。
10.病:缺陷。
11.盈山:滿山。壑:山溝,山谷。
12.飛流:山高坡陡,流水直瀉而下。淙淙(cóng):流水聲。
13.盈:滿。
14.壑(hè):深溝。
15.縞(gǎo):白色絲織品。
16.絕:絕妙(之處)。
17.蒼:青黑色。潤:光滑滋潤。
18.石骨奧巧:是說山石的骨架結構很巧妙,難以形容。奧巧:透漏巧妙。
19.竦(sǒng)峭:高聳陡峭。竦,通“聳”,高聳。
20.“雖幽”二句:是說天目山中小廟雖然在深山狹谷、懸崖峭壁上,但建筑都是精美的。“縣”,同“懸”,懸掛。庵:指小廟。宇:指小廟的房屋建筑。
21.曉:天剛亮。
22.盡:全部。這句是說,整個大地都成了琉璃的海洋。
23.萍:即浮萍。這句是說,云里露出的山頭,像是浮萍。
24.“然云”句:意謂云的形狀常常變化,各種變化出來的形狀都不能持久。
25.其觀奇甚:他的景象非常奇特。
26.悉其形狀:明了云的各種各樣的形狀。
27.圍: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攏起來的長度。
28.蓋:華蓋。
29.直:通“值”,價值。
30.頭茶:第一次采摘的春茶。
31.勝:優于。龍井:一種著名的綠茶,產于浙江杭州附近的龍井一帶。
32.類:像。破塘:浙江紹興地名,以產筍著稱。作者《食筍時方正月》自注說,他的好友山陰人陶石簣“屢稱破塘筍”。
33.清:清爽鮮美可口,與肥甘相對。遠過之:遠遠超過破塘筍。
34.修真棲隱:隱居深山,修心悟道。修真:修心養性,即指出家。棲隱:即謂隱居。
35.出纏:佛教語,指脫離了人間煩惱的束縛。結室:佛教語,指佛門弟子聚會祈禱吉祥。
36.幻住:天目山上的寺名。為中峰道場,周圍景觀空闊,諸峰奇態,畢供眼前。
37.絕頂:山的最高峰。
38.高峰、死關:都是天目山上的地名。死關,天目山地名,地形險惡,故名。
39.活埋庵(ān):天目山上的小廟宇,其境幽邃,竹石皆秀。
40.霽(jì):雨后轉晴。這句是說,一場雨后,連續好幾天十分清朗。
41.異:反常,山中溫潤多雨,僧見連日晴朗,故以為異。
42.率:全,都。相賀:和尚們認為天晴是好兆頭,所以都來慶賀。
43.執:行。
44.爭以飯相勸:意謂爭著招待作者。
45.臨行:將要離開的時候 。指作者即將離開天目山。
46.“不足”句:意謂跟大人您的眼界很不相稱。“當”,相稱。“巨目”巨大高貴的眼睛,這是恭維的話。 不足:不值得。
47.奈何:怎么辦呢?
48.“天目”句:是說對天目山來說,我們也有一份,與我們也有一些關系。“某”,謙稱自己。“些子份”,一點兒份。分(fèn):同“份”,份額。
49.過謙:和下句“面譽”,都是指天目山說的,意謂不須替天目山過分謙虛,也不須當面夸獎。
50.琉璃:光彩奪目的寶石,上釉彩瓷亦稱琉璃。
51.巨目:巨大高貴的眼睛。這是恭維的話。
52.面譽:當面稱贊。
53.因:于是。
54.巳: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55.妍:美麗。
“天目”鑒賞
袁宏道簡介
明代·袁宏道的簡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
...〔? 袁宏道的詩(29篇)〕猜你喜歡
代扶風主人答
殺氣凝不流,風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遠,游子彌不歡。
依然宿扶風,沽酒聊自寬。
寸心亦未理,長鋏誰能彈。
主人就我飲,對我還慨嘆。
便泣數行淚,因歌行路難。
十五役邊地,三四討樓蘭。
連年不解甲,積日無所餐。
將軍降匈奴,國使沒桑乾。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
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
鄉親悉零落,冢墓亦摧殘。
仰攀青松枝,慟絕傷心肝。
禽獸悲不去,路旁誰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靜波瀾。
老馬思伏櫪,長鳴力已殫。
少年興運會,何事發悲端。
天子初封禪,賢良刷羽翰。
三邊悉如此,否泰亦須觀。
淡黃柳·空城曉角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蝶戀花·春江暖漲桃花水
陳浩然招游觀音山,宴張氏樓。徐姬楚蘭佐酒,以琵琶度曲。郯云臺為之心醉。口占戲之。
春江暖漲桃花水。畫舫珠簾,載酒東風里。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斷山中起。
過眼韶華渾有幾。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枉殺云臺標內史,斷腸只合江州死。
絕句漫興九首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謂誰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