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茫
昔謝自然欲過海求師蓬萊,至海中,或謂自然,“蓬萊隔弱水三十萬里,不可到。天臺(tái)有司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絳闕,可往從之。”自然乃還,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論》七篇,《樞》一篇,年百余。將終,謂弟子曰:“吾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嘗有真靈降焉。今為東海青童君所召。”乃蟬脫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鵬賦》云:“嘗見子微于江陵,謂余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元豐七年冬,余過臨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顏清澈,如二三十許人,然人亦有自少見之者。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乃作《水龍吟》一首,記子微、太白之事,倚其聲而歌之。
古來云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bào)带P舉。清凈無為,坐忘遺照,八篇奇語。向玉霄東望,蓬萊晻靄,有云駕、驂風(fēng)馭。
行盡九州四海,笑紛紛、落花飛絮。臨江一見,謫仙風(fēng)采,無言心許。八表神游,浩然相對(duì),酒酣箕踞。待垂天賦就,騎鯨路穩(wěn),約相將去。
“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茫”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自古以來廣闊云海迷迷茫茫,道家的仙山和紅色的殿閣在何處?人間自然是有那青城山的居士,如龍?bào)慈瑛P舉。堅(jiān)守清靜消極無為,靜坐達(dá)到忘我的精神境界,寫下八篇奇語之文。向天宮東望去,蓬萊那暗淡的云彩,有如駕駛仙人的神車。
行盡了九州和四海,大笑紛紛,伴著那飛花飄絮。臨江一望,看見了那謫仙的風(fēng)采,雖是無言而心里默許。神游極遠(yuǎn)之地,豪邁相對(duì),酒喝得盡興,兩腳岔開似簸箕。等到了《大鵬賦》寫成,騎上鯨魚走在平坦大路,相約游仙。
注釋
水龍吟:詞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韻。
云海:指廣闊無垠的云。
道山絳闕(jiàng quē):道家的仙山和紅色的殿閣。
赤城:四川灌縣西之青城山,一名赤城山,蘇軾是四川人,故稱赤城居士。
龍?bào)矗╬án):如龍之盤臥狀。鳳舉:飄然高舉。
清凈無為:春秋時(shí)期道家的一種哲學(xué)思想和治術(shù)。提出天道自然無為,主張心靈虛寂,堅(jiān)守清靜,消極無為,復(fù)返自然。
坐忘:指通過靜坐來達(dá)到泯滅是非物我的精神狀態(tài)。遺照:謂舍棄眾生相,進(jìn)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八篇奇語:《文獻(xiàn)通考》:“天隱子,不知何許人,著書八篇,修鍊形氣,養(yǎng)和心靈,歸根契于陰陽遺照齊乎莊叟,殆非人間所能力學(xué)者也。王古以天隱子即子微也。一本有三宮法附于后。”
玉霄:指天上。
蓬萊:道家稱三座仙山之一。晻靄(ǎn ǎi):昏暗的云氣。靄,暗淡的云彩。
云駕:傳說中仙人的車駕。
驂(cān):駕駛。風(fēng)馭(yù):指古代神話傳說中由風(fēng)駕馭的神車。
九州四海:猶言天下。
紛紛:眾多貌。
謫仙:謫居世間的仙人,指唐代詩人李白。
心許:默許。
八表:八方之外,極遠(yuǎn)的地方。
浩然:正大豪邁貌。
酒酣(hān):謂酒喝得盡興,暢快。箕踞(jī jù):坐時(shí)兩腳岔開,開似簸箕,為一種輕慢態(tài)度。
垂天賦:指李白所作的《大鵬賦》
騎鯨:亦作“ 騎鯨魚 ”。《文選》:“乘巨鱗,騎京魚。”李善注:“京魚,大魚也,字或?yàn)轹L。鯨亦大魚也。”后因以比喻游仙。
“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茫”鑒賞
賞析
上片,寫“云海”、“人間”、仙境。開頭兩句突寫“茫茫”“云海”世界,氣勢(shì)恢宏。在這浩瀚的自然界中,“道山絳闕知何處”這一問句,為下文展開筆墨作了鋪墊。次三句,寫“人間自有”賢人在。這賢人就是“龍?bào)带P舉”的“真良師”、“赤城居士”司馬子微。赤城是賢者隱居的理想世界:“赤城,山名,色皆赤,狀似云霞,懸霤千仞,謂之瀑布。飛流灑散,冬夏不竭。”(《文選》引孔靈符《會(huì)稽記》)“清凈”三句寫仙道思想和人格修養(yǎng)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清凈無為”,其人格修善方法為“坐忘”,為“遺照”,為人誦訓(xùn)的“八篇奇語”,人們憑此可通向有道之士的人生境界。“司馬子微隱居天臺(tái)之赤城,自號(hào)赤城居士,嘗著《坐忘論》八篇,云:‘神宅于內(nèi),遺照于外,自然而異于俗人,則謂之仙也’。”(宋代傅斡注)最后四句寫仙境。司馬子微“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嘗有真靈降焉。”“蓬萊隔弱水三十萬里,不可到”,“蓬萊晻靄”,“云海茫茫”,煙雨蒼蒼,遍布云車、馬車和風(fēng)車,時(shí)有“海市蜃樓”的仙境美出現(xiàn)。
下片,寫對(duì)“八表神游”的無限向往,“約相將去”的超然世外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前三句,交代“神游”的范圍和時(shí)間:“九州四海”和“落花飛絮”的飄雪時(shí)令。“盡”字表明“神游”之地?zé)o限廣闊;“笑”字表明“神游”之態(tài)自然快樂。次三句,寫李白的對(duì)仙道的追求:“嘗見子微予江陵,謂余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東坡序轉(zhuǎn)述李白《大鵬賦》語)這“臨江一見,謫仙風(fēng)彩”,“仙風(fēng)道骨”,東坡亦“無言心許”。可謂志同道合,“龍?bào)带P舉”。“八表”三句,寫“八表神游”的狀態(tài):“相對(duì)”,“箕踞”,“酒酣”,“浩然”,欲醉暢懷、盤坐侃談的仙家風(fēng)度。最后三句,點(diǎn)明本詞之眼:等到李白壯志凌云把《大鵬賦》寫完,醉騎鯨魚,葬身魚腹時(shí),也就是我們“約相將去”蓬萊、天臺(tái)成仙之日。下片充滿了幻想和魔思的色彩,表明了東坡此時(shí)此地思想的局限性。
這首詞,以神話傳說作題材,運(yùn)用浪漫主義的筆調(diào),記述謝自然仙女求師蓬萊真人良師司馬子微而白日仙去事;還記敘了謫仙李白曾見司馬子微于江陵,獲得“仙風(fēng)道骨,可謂神游八極之表”的美譽(yù)事,且能歌唱,表明了東坡在音律上作了不遺余力的探討,反映了東坡對(duì)宋代社會(huì)世俗生活的厭倦,對(duì)有道之士的無限敬仰,亦望求仙解脫,超然世外,創(chuàng)造了一種云海、人間與仙境融會(huì),歷史、仙話與現(xiàn)實(shí)交錯(cuò)的空間文化觀,使之達(dá)到一種天地人三維完全整合的和諧境界,從而求得一種精神升華的體驗(yàn),這是東坡追求這種空間文化觀的價(jià)值所在。
創(chuàng)作背景
《水龍吟》作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十二月,東坡滯留泗州時(shí)。序言表明了此詞的題材和寫作目的:“記子微、太白之事,倚其聲而歌之。” ?
蘇軾簡介
宋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hào)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shí)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duì)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jiān)、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的詩(156篇)〕猜你喜歡
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茫
昔謝自然欲過海求師蓬萊,至海中,或謂自然,“蓬萊隔弱水三十萬里,不可到。天臺(tái)有司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絳闕,可往從之。”自然乃還,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論》七篇,《樞》一篇,年百余。將終,謂弟子曰:“吾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嘗有真靈降焉。今為東海青童君所召。”乃蟬脫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鵬賦》云:“嘗見子微于江陵,謂余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元豐七年冬,余過臨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顏清澈,如二三十許人,然人亦有自少見之者。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乃作《水龍吟》一首,記子微、太白之事,倚其聲而歌之。
古來云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bào)带P舉。清凈無為,坐忘遺照,八篇奇語。向玉霄東望,蓬萊晻靄,有云駕、驂風(fēng)馭。
行盡九州四海,笑紛紛、落花飛絮。臨江一見,謫仙風(fēng)采,無言心許。八表神游,浩然相對(duì),酒酣箕踞。待垂天賦就,騎鯨路穩(wěn),約相將去。
美人賦
司馬相如,美麗閑都,游于梁王,梁王悅之。鄒陽譖之于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辭取悅,游王后宮,王不察之乎?”
王問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車,譬猶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長西土,鰥處獨(dú)居,室宇遼廓,莫與為娛。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fā)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翹翹而西顧,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于茲矣,臣棄而不許。
“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途出鄭衛(wèi),道由桑中。朝發(fā)溱洧,暮宿上宮。上宮閑館,寂寞云虛,門閣晝掩,曖若神居。臣排其戶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帳高張。有女獨(dú)處,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zhì)艷光。睹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yuǎn)乎?’遂設(shè)旨酒,進(jìn)鳴琴。臣遂撫琴,為幽蘭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獨(dú)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有美人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托身兮長自思。’玉釵掛臣冠,羅袖拂臣衣。時(shí)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fēng)慘冽,素雪飄零,閑房寂謐,不聞人聲。于是寢具既陳,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裀褥重陳,角枕橫施。女乃馳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shí)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脈定于內(nèi),心正于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
田家語
庚辰(1040年,即康定元年)詔書,凡民三丁籍一,立校與長,號(hào)弓箭手,用備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責(zé)郡吏;郡吏畏,不敢辯,遂以屬縣令。互搜民口,雖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豈助圣上撫育之意耶?因錄田家之言次為文,以俟采詩者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
里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詔書來,生齒復(fù)版錄;
三丁藉一壯,惡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嚴(yán),老吏持鞭樸。
搜索稚與艾,惟存跛無目。
田閭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畝焉可事?買箭賣牛犢。
愁氣變久雨,鐺缶空無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遲速!
我聞?wù)\所慚,徒爾叨君祿;
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善哉行·其一
上山采薇,薄暮苦饑。
溪谷多風(fēng),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還望故鄉(xiāng),郁何壘壘!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憂來無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今我不樂,歲月如馳。
湯湯川流,中有行舟。
隨波轉(zhuǎn)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馬,被我輕裘。
載馳載驅(qū),聊以忘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