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湖上”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雨過天晴,湖水蕩漾,秋高氣爽,泛舟度閑,最為適宜,撐船的竹竿被湖水剛剛漫過半截。從船上的紅色欄桿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顏華發。
喝醉了,一陣山溪秋風吹來,把頭上的白綸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蕩漾、月光流波。獨自劃船離去,任由煙霧籠罩的湖面飄搖不穩定。
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
半篙初沒:謂湖水剛剛漫過半根竹桿的深淺。篙(gāo):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棍。
朱檻(jiàn):船上的紅色欄桿。鑒:鏡子。這里指寒冷的湖水。
白綸(guān)巾:古時一種白色頭巾,用青絲絳帶制成。
漾(yàng):水面動蕩,搖漾。
棹(zhào):劃船的長槳。
飄兀(wù):飄搖不穩定。
“好事近·湖上”鑒賞
賞析
上片先從游興大發寫起:“湖上雨晴時,秋天半篙初沒。”雨過天晴,泛舟度閑,而當撐船的竹竿被湖水剛剛漫過半截的當兒,詞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平靜如鏡的湖面。然而,本擬忘掉個人得失的他,卻驟然有一股憂思涌上心頭:“朱檻俯窺寒鑒,照衰顏華發。”詞人身體尚健壯,遇到高興事兒時,常常忘記了自己的年齡,然而“日過當午”的心理陰影卻時在腦海中閃動,一旦景物觸發,會立刻強烈涌現。此時此地的詞人,在游興正濃的當口,從游船的朱紅欄桿往水下俯看,發現了平靜如鏡的湖面映照出了自己的衰顏華發,不禁一陣悲涼從心底升起。
下片則極力表現詞人蕭疏沖淡,純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醉中吹墮白綸巾,溪風漾流月。”在湖水蕩漾、月光流波的恬適環境中,詞人喝醉了,但不小心,一陣山溪秋風吹來,把頭上的白綸巾吹落到湖中去了。寫景如畫,即景即情,景情合一,鋪排自如。但是,昔日的京都翰林,今日外任幽獨,其愁其苦,沒有人能夠知曉或領悟。于是,末二句推出了“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的委婉心曲。表面曠達,一任浮生,而實際上,在“煙波飄兀”的感受中卻涌動著憂思時事,感嘆衰老無成的悲哀心緒。詞人在溪風拂面、月光如水中深夜歸舟,勾勒出了他彷徨孤獨無所適從的自畫像,給人以委抒心曲、意蘊流動的藝術感受,令人低回徘徊不已。
總起來說,此詞以白描寫意手法鋪排全篇,表面平靜疏淡,而內里起伏沸騰。在恬淡中含有憂思,在曠達中寓有執著,表現了詞品與人品的統一,真善美的合諧與完整。
創作背景
此詞是詞人夜中泛舟西湖感嘆老無所成的郁悶心境而作,創作時間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九月。 ?
蘇軾簡介
宋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的詩(156篇)〕猜你喜歡
過陰山和人韻
陰山千里橫東西,秋聲浩浩鳴秋溪。
猿猱鴻鵠不能過,天兵百萬馳霜蹄。
萬傾松風落松子,郁郁蒼蒼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臺羅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巒突兀何雄雄。
古來天險阻西域,人煙不與中原通。
細路縈紆斜復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風蕭蕭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橋橫雁行,勝游奇觀真非常。
臨高俯視千萬仞,令人凜凜生恐惶。
百里鏡湖山頂上,旦暮云煙浮氣象。
山南山北多幽絕,幾派飛泉練千丈。
大河西注波無窮,千溪萬壑皆會同。
君成綺語壯奇誕,造物縮手神無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遙思山外屯邊兵,西風冷徹征衣鐵。
絕句漫興九首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謂誰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