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堂記
嘉祐二年,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梅公,出守於杭。於其行也,天子寵之以詩。於是始作有美之堂。蓋取賜詩之首章而名之,以為杭人之榮。然公之甚愛斯堂也,雖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師,命予志之。其請至六七而不倦,予乃為之言曰:
夫舉天下之至美與其樂,有不得兼焉者多矣。故窮山水登臨之美者,必之乎寬閑之野、寂寞之鄉(xiāng),而後得焉。覽人物之盛麗,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據(jù)乎四達之沖、舟車之會,而後足焉。蓋彼放心於物外,而此娛意於繁華,二者各有適焉。然其為樂,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謂羅浮、天臺、衡岳、洞庭之廣,三峽之險,號為東南奇?zhèn)バ憬^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潛之士,窮愁放逐之臣之所樂也。若四方之所聚,百貨之所交,物盛人眾,為一都會,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資富貴之娛者,惟金陵、錢塘。然二邦皆僭竊於亂世。及圣宋受命,海內(nèi)為一。金陵以後服見誅,今其江山雖在,而頹垣廢址,荒煙野草,過而覽者,莫不為之躊躇而凄愴。獨錢塘,自五代始時,知尊中國,效臣順及其亡也。頓首請命,不煩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樂。又其俗習工巧。邑屋華麗,蓋十馀萬家。環(huán)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商海賈,風帆浪舶,出入於江濤浩渺、煙云杳靄之間,可謂盛矣。
而臨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從,四方游士為之賓客。故喜占形勝,治亭榭。相與極游覽之娛。然其於所取,有得於此者,必有遺於彼。獨所謂有美堂者,山水登臨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盡得之。蓋錢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盡得錢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愛而難忘也。 梅公清慎,好學君子也。視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廬陵歐陽修記。
“有美堂記”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宋仁宗嘉祐二年,龍圖閣的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梅清慎先生到錢塘(杭州)去任職。那時由于皇上很愛惜這位人材,在臨行的時候?qū)懥艘皇自娰浰徒o他。梅清慎先生到了杭州以后,在吳山上蓋了一座有美堂,并把皇上贈詩的前兩句中的“有美堂”三個字作為堂名,做了一塊匾,設法給錢塘的市民帶來榮耀。梅先生非常喜歡這個“有美堂”,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調(diào)離錢塘,但是還是不能忘懷這“有美堂”,今年從金陵(南京)派人來到京城,叫我給有美堂寫一篇序文。派來的人前五、六次都被我推辭了,但梅先生還不怕失敗,又派人來求我寫序,所以我就寫了下面這段文字:
天底下山水的秀美與人們能從中得到的快樂是往往是不能兩全的。要能看到登高俯瞰山水的秀美,往往要走到偏僻的鄉(xiāng)下,寂寞無聞的村莊里去,要看到相貌好的人物和豐富的物產(chǎn),有的富人富到擁有連整個城的財富,那光用我們兩只腳走去尋找是找不到的,只有到車水馬龍的路口,商賈云集的碼頭去找。前一個是使我們看了風景而忘記了自身,而后一個是想到事物的繁盛也忘記自身。這兩個的追求是不一樣的,人們從中所得到的快樂也是不一樣的,這二個東西是很難都難能要到的啊。 現(xiàn)時我們所說的“羅浮”、“天臺”、“衡山”、“洞庭湖”,還有“三峽”的險要,這些地方是我國東南部最秀麗的風景,但這些地方都是在小的縣城、小的州治、偏僻少聞的鄉(xiāng)下。這些風景是給隱士、放逐之人享受的。如果既要是在交通方便,物產(chǎn)豐富,人口眾多的集市,又要有山水秀美的地方,它能給于有錢的人的以娛樂,我看只有“金陵”、“錢塘”這兩個城市了。這二個城市由于幸免于戰(zhàn)亂,保存得比較好。宋朝皇帝受于天命,統(tǒng)一了中國,由于金陵歸宋較遲,現(xiàn)在江山雖在,但舊的城墻廟宇被毀壞而埋于荒草的很多,到過金陵的人幾乎沒有不為看到這些景象而感凄涼與躊躇的。這么說,中國只有一個錢塘自五代以來聞名于海內(nèi)了。究其原因,是因為當?shù)厍俺牡胤焦夙樇靶蝿荩虼笏握埫粍討?zhàn)爭。現(xiàn)在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富裕安好,幸福快樂。在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又多熟悉工藝技巧,城市中的屋宇非常漂亮。這樣的房屋約有十萬多座,整個城市掩映在西湖和山林之中,非常好看。在大江的碼頭上云集有福建來的艘艘商船,這些商船極其忙碌地進進出出于錢塘江遼擴浩渺的煙波里。 到這個地方來的人,大多是朝庭的公卿大臣,也有是皇上的待從,還有各地的喜歡旅游的人和外地來的客人。大家都要尋找個好的地方,筑起了他們亭臺和水榭。朋友們一邊相會,一邊游覽,一邊享受山水的快樂。在錢塘的其他地方看風景往往是有得有失,只有這有美堂上看風景,登高望遠,既可以看到山水之美,又可以看到人居物產(chǎn)之盛,也就是說一聳目而盡得之啊! 人們說錢塘兼有天下之美,而這個堂卻又兼有錢塘之美,這就是為什么梅清慎先生非常喜歡這個“有美堂”而永遠忘能忘懷的原因啊! 梅清慎先生,是個愛好學習的君子,我們看他的愛好,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了。
嘉祐四年八月丁亥日,廬陵人歐陽修寫。
注釋
有美堂:現(xiàn)在位于浙江杭縣吳山最高處。
嘉祐:宋仁宗的年號。
出守:外出擔任。
寵之以詩:宋仁宗用詩來賞賜給梅摯。
金陵:即現(xiàn)在的南京市。
物外:外界。
僻陋:偏僻,簡陋。
樂:喜歡。
交:聚集。
都會:聚集在一起。
錢塘:治今浙江杭州。
二邦:指南唐與吳越。
過:經(jīng)過。覽:看見。
躊躇:猶豫不前的樣子。
映帶:映照連成一片的樣子。
閩商海賈(gǔ):泛指福建一帶的商人。
?杳靄(yǎo ǎi):云氣繁盛的樣子。
?榭:亭臺上的屋子。
“有美堂記”鑒賞
賞析
此文是一篇很“純”的應景之作,表面上是談有美堂,重點實在闡明作者自己的人生觀,文中宏論非常值得后人思考、借鑒。
文章肯定杭州城和南京城均屬于“四方之所聚,百貨之所交,物盛人眾,為一都會,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資富貴之娛者”,同時通過比較,指出由于戰(zhàn)爭的破壞,南京衰落了,杭州城成為東南獨秀的一枝。但是,“此幽潛之士、窮愁放逐之臣之所樂也”!奇?zhèn)バ憬^的山水美景,乃皆在乎寬閑之野、寂寞之鄉(xiāng)。這些地方條件惡劣,交通閉塞,士林中人輕易難得到此。能來的,除了不求聞達的幽潛之士,可能就是“窮愁放逐之臣”了。歐陽修本人身在宦海,其重點所指當在 “窮愁放逐之臣”。看來只有在人生不得意時才有機會親近天下至美之景。然而此時景雖美,人不樂。窮愁放逐,雖有美景在前,又能如何?所謂“樂”是暫時的,窮愁才是長期的。此景正如此人,同是投閑置散,“同是天涯淪落人”,說是樂,那也是自我解嘲。
不過,人生有兩面,換個角度看,被放逐到寬閑寂寞之地,成為寬閑寂寞之人,還真是一樂。投置閑散,無案牘之勞形,此寬閑也,若在京城位高權重日理萬機,何來此寬閑?寂寞者,少人門前奔競也。此時雖然寂寞,卻也少了交接貴盛、與俗人為伍的煩惱。是以寬閑亦一樂,寂寞亦一樂。
面對山川美景,也未必一定要作天涯淪落之慨。修養(yǎng)深厚者,不妨將山水引為知音。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彼人寂寞,山水亦寂寞。同一寂寞,同一內(nèi)蘊大美,和閑山剩水惺惺相惜,豈非他鄉(xiāng)遇故知?在都市與人不相得,到邊地與山川與天地相得,不亦快哉。若別有寂寞寬閑之人,能識得我心,可引為知音,則益不寂寞。又寂寞乃獨享,寬閑生智慧。身居都會、官場得意的那些往日同僚,他們寧有機會欣賞眼前造化之勝景?彼天地寬閑,視野開闊,則人之胸襟亦可隨之開闊。人生境界有提升,智慧有啟發(fā),此又一樂也。
《有美堂記》妙處有三:一是構思巧妙,虛景成文;二是賓主相形,巧作襯墊;三是曲折圓潤,議論層折。
一、構思巧妙,虛景成文。
歐陽修在給好友梅堯臣的信中曾敘述過此事:“梅公儀來,要杭州一亭記。述游覽景物,非要務,閑辭長說,已是難工,兼以目所不見,勉強而成,幸未寄去,試為看過,有甚俗惡,幸不形跡也。”我們現(xiàn)在于《居士集》《外集》中都看不到所說的這一篇亭記,可見作者已經(jīng)刪去了這篇“甚俗惡”的文章。從書簡文字可以看出,歐陽修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嚴謹,即使是隨俗應酬之作,也反復看過,詳加審視。正是這種態(tài)度,使他的文章不斷推陳出新,翻新出奇。
此文汰去“目所不見”的勉強寫景,化實為虛,突破其他樓亭記文的框框,抓住有美堂兼有“山水登臨之美,人物邑居之繁”這一特點,巧用襯托,縱筆寫來,遠及羅浮、衡岳,中涉洞庭、三峽,近至天臺、金陵,而緊緊圍繞正意,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點,實在非大手筆難以駕馭。
二、相形之法,曲盡襯墊。
文章層層襯托,段段相形。第一層說山水登臨至美與都邑繁盛之樂,多不可得兼,用羅浮諸山、洞庭三峽皆處僻陋之邦襯之;第二層說金陵、錢塘能兼其美,而金陵殘破,錢塘富完,以梅摯目下所居的金陵為錢塘自然作陪;第三層說當時士大夫不能兼取其勝,而梅公則盡兼其美,用杭州眾多的亭榭為有美堂作襯。孫琮《山曉閣唐宋八大家選·歐陽廬陵》卷三云:“看他一篇文字,欲出一段正意,先作一段相形,相形得起,方出落得透,可謂絕妙章法。”全文巧作襯托,層層脫缷,文筆曲折而又一氣呵成,可謂神完氣足,真正體現(xiàn)了歐陽修的大家風范。
三、議論層折,自然圓潤。
文章用三層對比,但正如唐順之(荊川)所說,如累九層之臺,一層高一層,真是奇絕。文章先述作記之由,次說美樂難兼,三說佳美山水必處僻陋,四說二邦兼山水與繁盛,五說金陵為逆荒廢,六說錢塘富完安樂,七說臨是邦者多占形勝治亭榭,八說有美堂盡得山水人物、邑居之美勝,九頌梅公其人。層層累疊,段段相襯,紆徐婉轉(zhuǎn),主意凸出。
再如錢塘兼美一段,先述富完安樂的歷史原因,次道工巧華麗的習俗,再陪以湖山之勝,又宕開一筆,以江濤海煙相烘托,極寫閩商海賈之盛,層次清晰,既與金陵對比,凸顯御賜詩“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的特殊地位,又引出下文眾多亭榭來作為有美堂的襯墊物。
從此篇文章看,要做到層次繁復,曲折跌宕,而又流轉(zhuǎn)自然,無層累之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幾個虛詞的妙用,恐怕是最為得力的。文中“惟”“獨”“而”“然”“夫”“蓋”等虛詞曲折盡意,妙顯襯墊,使層次更加清晰,而結構更為有機。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篇文章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秋天。有美堂舊址在杭州吳山東麓的山巔上,現(xiàn)在位于吳山茗香樓處。嘉祐二年(1057年),梅摯(梅清慎)出任杭州的知縣,宋仁宗親自為他作詩《賜梅摯知杭州》餞行,詩中有“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這句。梅清慎到達杭州,為表達對天子賜詩的感激,在吳山頂上建造了覽勝賞景的“有美堂”。在這座堂的樓上,面向東南,浩瀚的錢塘江就在眼前,還可以看見穿行的舟楫;面向西北,杭州城的萬家燈火盡收眼底。梅清慎隨后又被調(diào)任金陵,但是他仍不忘有美堂,多次上書請求讓歐陽修為此樓撰文,以表達所受的恩寵。歐陽修答應了梅清慎的請求,為其作了《有美堂記》。
歐陽修簡介
宋代·歐陽修的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歐陽修的詩(39篇)〕猜你喜歡
浣花溪記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如帶、如規(guī)、如鉤,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為青羊?qū)m,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
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見溪。如是者數(shù)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署華陽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
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
時萬歷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霽。使客游者,多由監(jiān)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往。楚人鐘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