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西湖”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天經過西湖,湖水平靜,宛如浸泡著一湖略帶寒意的碧玉。山色雖說美麗如畫,但想畫時卻難以描畫。
管弦歌鐘之聲處處可聞,才停下又接著繼續奏起。朵朵荷花依次開放,幾只小船在湖中飛快地追逐。
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秋千”“秦刷子”“翠圓枝”等。雙調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
西湖:指杭州西湖。本名錢塘湖,因其在市區之西,故亦稱西湖。唐宋以來便因湖山景物俱佳而成為游覽勝地。
一天:形容湖面之廣。
寒玉:比喻清冷雅潔的東西,如水、月等。李賀《江南弄》:“吳歈越吟未終曲,江上團團帖寒玉。”此句是描繪秋冬氣象。
難邈(miǎo):即難以描畫之意。韓愈《楸樹》詩有“不得畫師來貌取”句,一本“貌”即作“邈”。朱熹校《昌黎集》于此詩后注云:“貌,音邈。”后晉天福四年寫本漢將王陵變亦有句云:“詔太史官邈其夫人靈在金牌之上。”可知凡是用“貌”作描繪解時,唐宋人皆讀作“邈”,有時亦寫作“邈”。
弦、管:即管弦樂器,這里指演奏樂曲。
歌鐘:樂器名,演奏時打擊用以節歌之鐘。
相次:依次。
藕花:即荷花。西湖荷多,有“十里荷花”之稱。
幾:幾多,多少。
蘭舟:木蘭舟,舟的美稱。
“好事近·西湖”鑒賞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詞,寫作者秋日游西湖的所見所感。上片描繪西湖水如寒玉、山色如畫的怡人景象;下片寫游湖的盛況,管弦聲飄,游船飛逐,熱鬧非凡。詞人以游覽西湖為立足點,選取山水荷舟、游人歌樂等相關場景,組成一幅夏日全景圖,表現西湖之美與游湖之樂,層層寫來,形象生動。全詞明白如話,淡雅清新,在辛詞中別具一格。
開頭兩句總寫游湖的觀感。“日日過西湖”,寫其游湖次數之多,暗示西湖特別美麗,簡直使人百游不厭,雖沒明言西湖之美,其風物之迷人自不待言。“冷浸一天寒玉”,言湖水清冷,像寒玉一樣,整天沉浸在寒冷的秋色之中,使整個湖變得更加清澈秀麗。如果說開頭兩句寫水光,接下去兩句則寫山色,是運用虛實相生的手法來寫的。其中前一句說:“山色雖言如畫”,對西湖的山色從正面加以肯定;而后句則說“想畫時難邈”,意思是說西湖山色如畫,如果要畫的話,再高明的畫家也難以把它美麗的面貌畫出來。這是以畫家的手拙來襯托山色之美,可謂別出心裁。可見西湖山色比畫還美,以虛寫實,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上片寫西湖的水光山色,為下片寫游湖作了很好的鋪墊。
“前弦”二句寫游人之多和歌吹之樂。“前弦后管夾歌鐘”,一個“夾”字,可見弦管并奏,歌聲嘹亮;“才斷又重續”,說明樓館林立,表演此伏彼起。詞人雖然沒說游人如云,也沒說游人如何興高采烈,只寫歌聲不斷,此伏彼起,即“才斷又重續”這一特定場景,以點代面,把游湖的盛況集中地描繪了出來。結尾兩句寫湖上蕩舟。如果說“前弦”二句寫歌吹,寫聽覺形象,而“相次”二句則寫藕花、寫蕩舟,寫視覺形象,言藕花相繼開放,清香四溢,游人蕩舟其間,互相“飛逐”,那是何等開心,那畫面又是何等飄逸,美妙動人。
全詞有靜景的描繪,也有動景的刻畫;有的示之以色,有的訴之以聲;有的用夸張手法,有的用比喻手段,把西湖的山水之美寫得生動活潑,把自己的喜悅之情渲染得無以復加。有人說:“在他的筆下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種奔騰聳峙、不可一世的氣派。”此詞可見一斑。
創作背景
這首詞輯自《永樂大典》二二六五卷湖字韻,詞集各刊本均未收,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將其附于《念奴嬌·西湖和人韻》之后。據鄧廣銘先生考證,《念奴嬌·西湖和人韻》作于乾道六年或七年(1170或1171):“查稼軒于賦閑居信州前凡三次居官臨安,其任期較長者,厥唯乾道六七兩年任司農寺主簿時,茲姑假定此詞即該期內所作。”故此詞約為辛棄疾初次在臨安任職時所作。
辛棄疾簡介
宋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的詩(58篇)〕猜你喜歡
于園
于園在瓜洲步五里鋪,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