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輕絲”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個狹窄的小樓上,漠漠朝云,輕輕細雨,雖然是春天,但春意并不濃。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相會。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連燕子都因為拖著一身濕毛,飛得十分吃力。兩人在如此凄風冷雨的艱難情況下相會,又因為某種緣故不得不分離。小樓連接著閣樓,那是兩人約會的處所。但是兩人都是冒著春雨,踏著滿街泥濘相別離的,他們抱恨而別。門外的花柳如泣如啼,雙飛的燕子艱難的飛行。
現在風和日麗,金屋藏嬌;桃花在春風中明艷美麗,搖曳多姿,他們現在在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樣經歷凄風苦雨。回憶起來,那時的小橋沖雨,反倒有別一番滋味。眼前這無憂的無慮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當時那種緊張、凄苦、抱恨而別、彼此相思的情景來的意味深長。
注釋
①漠漠:迷蒙廣遠的樣子。輕絲:細雨。
②柳泣花啼:細雨綿綿不斷,雨水流下柳花,猶如哭泣落淚。
③九街泥重:街巷泥濘不堪。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師街巷。
④燕飛遲: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濕了,飛行艱難。
⑤金屋:華麗的屋子
⑥沖雨:冒雨。
⑦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輕絲”鑒賞
鑒賞
北宋初期的詞是《花間》與《尊前》的繼續。《花間》、《尊前》式的小令,至晏幾道已臻絕詣。柳永、張先在傳統的小令之外,又創造了許多長詞慢調。柳永新歌,風靡海內,連名滿天下的蘇軾也甚是羨慕“柳七郎風味”(《與鮮于子駿書》)。但其美中不足之處,乃未能輸景于情,情景交融,使得萬象皆活,致使其所選情景均并列單頁畫幅。究其緣故,蓋因情景二者之間無“事”可以聯系。這是柳詞創作的一大缺陷。周邦彥“集大成”,其關鍵處就在于,能在抒情寫景之際,滲入一個第三因素,即述事。因此,周詞創作便補救了柳詞之不足。讀這首小令,必須首先明確這一點。
這首令詞寫兩個故事,中間只用“而今麗日明金屋”一句話中“而今”二字聯系起來,使前后兩個故事─亦即兩種境界形成鮮明對照,進而重溫第一個故事,產生無窮韻味。
上片所寫乍看好像是記眼前之事,實則完全是追憶過去,追憶以前的戀愛故事。“朝云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這是當時的活動環境:在一個逼仄的小樓上,漠漠朝云,輕輕細雨,雖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濃艷,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相會。“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三句說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連燕子都因為拖著一身濕毛,飛得十分吃力。這是門外所見景色。“泣”與“啼”,使客觀物景染上主觀情感色彩,“遲”,也是一種主觀設想。門外
所見這般景色,對門內主人公之會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此時,故事尚未說完。故事的要點還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說出來,那就是:兩人在如此難堪的情況下會晤,又因為某種緣故,不得不分離。“小樓沖雨,幽恨兩人知。”“小樓”應接“樓閣”,那是兩人會晤的處所,“雨”照應上片的“泣”、“啼”、“重”、“遲”,點明當時,兩人就是沖著春雨,踏著滿街泥濘相別離的,而且點明,因為懷恨而別,在他們眼中,門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雙飛的燕子也才那么艱難地飛行。這是第一個故事。
下片由“而今”二字轉說當前,這是第二個故事,說他們現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嬌。但這個故事只用十個字來記述:“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這十個字,既正面說眼前的故事,謂風和日麗,桃花明艷,他們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環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時,這十個字,又兼作比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聯想以前,并進行一番比較。“不似當時”,這是比較的結果,指出眼前無憂無慮在一起反倒不如當時那種緊張、凄苦、懷恨而別、彼此相思的情景來得意味深長。
弄清楚前后兩個故事的關系,了解其曲折的過程,對于詞作所創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體感受。這首詞用筆很經濟,但所造景象卻耐人深思。仿佛山水畫中的人物:一頂箬笠底下兩撇胡子,就算一個漁翁;在藝術的想象力上未受訓練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這是周邦彥藝術創造的成功之處。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周邦彥流寓荊州時。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周邦彥被調出京城,貶為廬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然后流寓荊州約三年。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春天,又被任命為溧水(今屬江蘇)知縣。這幾年是周邦彥思想與創作的重要轉折期。 ?
周邦彥簡介
宋代·周邦彥的簡介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周邦彥的詩(21篇)〕猜你喜歡
南樓中望所遲客
杳杳日西頹,漫漫長路迫。
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夕。
圓景早己滿,佳人猶未適。
即事怨睽攜,感物方凄戚。
孟夏非長夜,晦明如歲隔。
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
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
搔首訪行人,引領冀良覿。
晚游六橋待月記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奉使登終南山
常愛南山游,因而盡原隰。
數朝至林嶺,百仞登嵬岌。
石壯馬徑窮,苔色步緣入。
物奇春狀改,氣遠天香集。
虛洞策杖鳴,低云拂衣濕。
倚巖見廬舍,入戶欣拜揖。
問性矜勤勞,示心教澄習。
玉英時共飯,芝草為余拾。
境絕人不行,潭深鳥空立。
一乘從此授,九轉兼是給。
辭處若輕飛,憩來唯吐吸。
閑襟超已勝,回路倏而及。
煙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漸平逢車騎,向晚睨城邑。
峰在野趣繁,塵飄宦情澀。
辛苦久為吏,勞生何妄執。
日暮懷此山,悠然賦斯什。
齊天樂·送童甕天兵后歸杭
相逢喚醒京華夢,吳塵暗斑吟發。倚擔評花,認旗沽酒,歷歷行歌奇跡。吹香弄碧,有坡柳風情,逋梅月色。畫鼓紅船,滿湖春水斷橋客。
當時何限俊侶,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卻載蒼煙,更招白鷺,一醉修江又別。今回記得。再折柳穿魚,賞梅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說。